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晓徐 《支部生活》2011,(2):47-47
剑川县马登镇有位名气很大的人,他叫谢金宝。谢金宝的身份很特殊,他是几家公司的老板,也是马登镇马登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当老板,他把企业搞得红红火火,当“村官”,当地群众人见人夸。  相似文献   

2.
陈大亮  刘立钢 《党建》2014,(2):F0003-F0003
正2007年,经营企业的谢金宝当选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马登镇马登村村主任,肩负起帮乡亲们致富的重任。他用一年半的时间解决了马登村几十年没解决的水和路的难题,在连任的六年时间里顺利改造了全村的危房。他把当村主任的工资全部捐出用于帮扶贫困大学生和村里的紧急救助,还先后从自己经营的企业里拿出52万元帮两个村民办起了养猪场。他带领乡亲们种植了100多亩经济作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马登村的人均收入从2007年的800多元提高到2012年的5000多元。谢金宝和乡亲们一道,用心血汗水建起了一个崭新的马登村!  相似文献   

3.
杀手与瓦匠     
寺人披。史书上是这么称呼他的。寺人披算是史上最早的武功高强的阉人。 现在,谈谈埃希曼。那是一个纳粹军官,他负责组织运输,把几十万犹太人送进了集中营。但是,他本人并不是一个残暴的人,他喜欢犹太人的音乐和文学,他本可以收下一笔钱,然后放过一些犹太人,但这会使他“良心不安”——埃希曼先生是个“正派”的绅士,他拒绝受贿。他严格高效地执行他接到的命令,即使明知他的列车在开往毒气室。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起点。或者说它是和谐社会的主体条件。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的人,应该具备三个基本条件:首先,他应该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享有者;其次,他应该是政治权利的享有者,即他应该是公民;再次,他应该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进行和谐社会的主体建设必须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付秀宏 《学习导报》2013,(16):45-45
我曾看过一个故事:有三个人去买饮料,第一个人说他要喝果汁,因为果汁是甜的,味道从头到尾都是。第二个人说他喜欢咖啡,咖啡刚入口是苦的,等咽下肚后,嘴中却有一股甜甜的味道。第三个人说他喜欢矿泉水,味道虽然平淡,但平淡之中另有玄妙。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1,(31):64-64
读富兰克林,不仅仅是学习这位旧资本主义的商业领袖如何经营,更多是学习他如何做人。从他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遵循着最纯粹的道德,他遵循利他的原则,他重视名誉,他做有益于公民的事情。他是愿意实验的人,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独特的人。所以在今天,这位几百年前的古人仍然有很多品质值得我们去发掘,去学习。  相似文献   

7.
位置学     
易水寒 《求贤》2010,(4):30-30
某官员写了一本游记.附有很多插图.均为他在各地游历时的照片,大多是三四个人的合影,但都没有图片说明。照片上的人,有些认识,有些不认识。不认识的,根据位置也能判断身份。作者是副厅级.如果他站在中间.旁边的人应该等于或小于副厅级;如果他站在一侧,中间那个人,就应该是厅级或厅级以上干部。我向他询问了几个我不认识的、站在中间照相的人.果然职务都比他高.  相似文献   

8.
七彩风铃     
《党建文汇》2001,(2):42-42
那个男孩患了小儿麻痹症,落后的医学无法救他。他成了瘸子。因此,他的童年、青年时代是在痛苦中度过的。在这个世界上,他是一名需要照顾的人,说白了,他就是“残疾人”。在别人或怜悯、或嘲笑、或漠然的眼光中,他的内心充满了自卑。他被自己的缺陷深深地击中了。他的名字叫罗斯福,美国人。  相似文献   

9.
康德哲学被称为批判哲学,由三部著作组成。他最先完成了《纯粹理性批判》的撰写,我们可以把这部著作看作他的认识论,在这部书里他确定了人的认识的界限——现象界,指明人的认识无法认识物自体。而物自体的把握要靠人的信仰,这属于人的意志领域,即实践理性的领域,于是他完成了《实践理性批判》,这部著作可以看成是他的伦理学,在这里他确立了道德律令的信条以达到对物自体的信仰。然而,当他完成这两本书以后他发现,物自体与现象界成为两个隔着一条鸿沟的对立领域,可是整个世界和人一样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近读季羡林先生的口述实录,他说,以他活得这么长的一个年岁,以他足迹所到一百多个国家,以他见闻之广和博,他认识到,好人天生就是好人,坏人天生就是坏人,他所见无一例外。这个“天生”是什么意思?难道真的是有些人天性凉薄,有些人善良宽厚?  相似文献   

11.
许步广 《求贤》2009,(12):25-26
认识王维卿的人都说,他很随和,好交,但不善应酬。因为,刻意的媚俗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熟悉他的人也大都是从熟悉他的画开始的。他喜欢画鹤,更喜好墨竹。于是,这两种物象便成了他性格特征的最好注解。  相似文献   

12.
他与胡锦涛总书记有过“十面之缘”,虽然他看不到总书记的样子。但他说:“我能感觉到他是一个让人温暖的人,因为他的手很暖。”  相似文献   

13.
柳延延 《学习导报》2012,(12):43-43
近读季羡林先生的口述实录,他说,以他活得这么长的一个年岁,以他足迹所到一百多个国家,以他见闻之广和博,他认识到,好人天生就是好人,坏人天生就是坏人,他所见无一例外。这个“天生”是什么意思?难道真的是有些人天性凉薄,有些人善良宽厚?  相似文献   

14.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走进了内蒙古五原县看守所所长张杰的办公室。看到张杰的第一眼,给我的感觉是,与其说他像警官,倒不如说他更像农民。可能是常年日晒的缘故,黑黑的他,似乎只有牙齿是白色的,也许生分,他无所适从地搓着两手,那是双布满茧花的大手,没有受过大苦的人是不会有这样一双手的。这个大块头、外表粗犷的警察,用一口土得掉渣的河套话,一问一答地和我们交谈着,让人感到他谈得直率、说得实在。不难看出,他是那种为人憨厚、耿直、木讷、不善言表的人。那天,在院子的空地上,两个农民模样的人在翻晒小麦,天气真是太热了…  相似文献   

15.
十多万人在金门的海滩上等船,来了两艘,每艘最多能装一万人。高秉涵13岁,拖着一根棍子,瘸着腿站存人群里,他不知道这是哪儿,也不知道耍去哪儿,他离开山东老家逃难6个月了。他妈妈说,跟着人流走,耍活下去。就这样,他去了台湾。这是1949年。  相似文献   

16.
哲源 《广东党史》2008,(4):62-63
胡耀邦同志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他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对原则问题从来不搞和稀泥。他的高尚人格一直被世人广泛称颂。  相似文献   

17.
宋志坚 《唯实》2010,(8):190-191
时评家这个称谓的出现,似乎是现当代的事。说孟子是时评家或许就有些离谱,他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人了。看看孟子的一些言论,却不得不承认他简直就是一个时评家,他评说的虽然是那个时代的时政,却又很容易使人有时空的错位。谓予不信,不妨看看他的若干议论。  相似文献   

18.
艾迪 《党课》2011,(17):105-106
有个人说了这样—件有趣的事:他曾经和女友做了一个小测验,假设同时丢了三样东西:钱包、钥匙、电话本,哪—样最令他(她)紧张?女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电话本,而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钥匙。答案说,女友是一个怀旧的人,他是—个现实的人。  相似文献   

19.
选择倾听     
一个印第安人和他的朋友,在美国纽约繁华的街市曼哈顿散步,人声车声,鼎沸嘈杂。可是,印第安人说他听见了蟋蟀的叫声。朋友摇头不信,认为这是印第安人的幻觉。印第安人径直走到一处花坛,在花坛的草木底下,他的朋友惊讶地看到了正在呜叫的一只蟋蟀。  相似文献   

20.
吴佩孚:过去只知道他是直系军阀头子,穷兵黩武,祸国殃民。但吴佩孚也是个有民族气节的人,日本人策动华北自治,请他做“华北王”,他断然拒绝;汪精卫拉他合作,他对着说客边骂边拿出《正气歌》让带给汪精卫。吴佩孚手下几十万兵,自己却无积蓄,不置田产,以清康闻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