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全面评估了"9·11事件"以来10年所谓"反恐时代"对美国内政外交的重大影响,认为美国在过去10年"超越反恐"的种种做法虽产生一定收益,但从长远看极大消耗了美国国力,导致其今日的内外困局及发展方向迷失。终结"反恐时代"虽然成为战略必须,但美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否因此而重新确立,从奥巴马"新政"实践中仍难有明确答案。近期看这将取决于2012年大选,但最终则取决于美国能否丢弃霸权心态,理性看待自身和变化了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2008年以来,巴基斯坦的反恐斗争进入了新阶段。这是塔利班持续挑战巴基斯坦政府权威、巴基斯坦调整反恐政策和美国推出阿巴战略共同作用的产物。巴基斯坦新阶段反恐斗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巴基斯坦反恐斗争的前景取决于美国在阿富汗的下一步行动、巴军能否保障FATA重建顺利进行、巴政府能否争取到FATA居民的支持对抗塔利班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3.
"后后冷战时代"观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美国政要“9·11”后提出的所谓“后后冷战时代”观进行了评析 ,认为此一提法既是美国政要对当前时代的一种概括 ,也包含潜在的战略意图 ,即借机整合世界 ,塑造反恐新形势下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对于“后后冷战时代”观 ,各国虽认识到其中的合理性 ,但也多少看清了美国背后的战略用心 ,因而并不积极呼应 ,致使这一概念未广泛流行。对于中国 ,“后后冷战时代”观能否成为国际通用的“范式”并不重要 ,关键在于体悟其背后的战略内涵 ,制定更为合理的对外战略。  相似文献   

4.
正在经历反恐战争的美国人继续在忧虑中前行。“9·11”事件五年多来,反恐毫无疑问成为美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但时至今日,恐怖主义非但没有被有效遏制,反而呈现出“越反越恐”的态势。实际上,反恐战争究竟何去何从一直是美国政界、学者、民众争论的焦点,伊拉克乱局更让布什政府内外交困,美国国内逐步开始反思反恐历程,审视现实。伴随着伊拉克局势呈现“内战化”和美国在伊拉克进退维谷的窘境,要求布什政府重新调整反恐政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美国的反恐政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使美国本土绝对安全的神话被打破,直接改变了美国对安全环境和现实威胁的判断,“反恐”迅速成为美国国际战略的主轴。“9·11”事件六年来,美国反恐战略历经了继承、重塑、调整、完善四个阶段,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反恐战略以及相关的反恐机制与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6.
今年6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并颁布了新版《国家反恐战略》(以下简称“战略”)。④这是美国继2003年和2006年后发布的第三部国家反恐战略,是对前两部反恐战略的继承与深化。“战略”发布在美军击毙本·拉丹后,目的是针对全球反恐形势的新变化,重新调整美国具体的反恐目标、指导原则、重点区域,指导美国“后拉丹时代”的反恐行动。  相似文献   

7.
对“9.11”事件后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的胜负判断一直是颇具争议的焦点问题。2007年9月15日,美国总统布什宣称美国已经取得反恐战争的重大胜利。但次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就播出了一盘记录基地组织各营地军事训练和生活场景“盛况”的录像带,以事实反驳布什“胜利”说,更借此证明基地组织不仅未被击跨,反而在进一步发展壮大。究竟美国是胜是负,恐怕不由布什总统个人说了算。  相似文献   

8.
国家债务关系的变化常常是大国兴衰和国际格局变迁的外在表现之一,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结束长达70年的净债权国历史而变为债务国,即是美国相对欧日崛起而“相对”衰弱的开始。2011年8月份爆发的美债危机是全球化的国际环境、美国十年反恐战争、美国发展方向的迷失和美国内政治日益“极化”等多重因素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美国进一步“相对”衰弱的表现。美国虽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仍将继续维持超级大国的地位,但“相对”衰弱之势也将延续,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和全球治理方式的变革也将加速进行。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国合作及其发展前景析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9·11”以来美国有关大国关系的观念及其对大国政策的调整为切入点 ,分析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认为美国经过“9·11”重创 ,对大国加强反恐合作及共同应对各种世界性难题有了不少新认识 ,并采取了若干行动。大国开展反恐合作有助于改善大国关系氛围。但美国在大国合作领域说的不如做的多 ,单边主义本能不时抬头 ,不利于大国反恐合作向“后反恐时代”延伸。文章还认为大国合作虽然会有曲折 ,合作不排除竞争 ,但大国加强合作、摒弃争雄已成为2 1世纪的国际潮流 ,中国应积极推动大国合作 ,借以改善自身战略环境。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家反恐战略的分析框架与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全球反恐行动已持续近十八年,理解当下特朗普政府的反恐战略和未来走向离不开对美国反恐战略历史演进的梳理,而对三届政府反恐战略的比较则需基于统一的分析框架。美国国家反恐战略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对恐怖主义的威胁认知、指导反恐的基本原则、预设的战略目标和实施的政策手段。对比分析小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与特朗普政府的反恐战略,特朗普政府延续了上一任政府持续收缩的全球反恐态势,具体表现为对恐怖主义的威胁认知更趋符合客观现实,“美国优先”的指导原则凸显了利己和激进的态度,预设的战略目标则相对具体和务实。在政策手段上,特朗普政府缩减反恐武力规模、减少外交关注和发展投入,但通过加大军事打击力度以向外界传达其反恐的强硬态度。以“美国优先”为原则的反恐收缩战略进一步表现出美国对全球反恐行动感到疲乏且失去信心,并以此为由试图摆脱原有约束美国对外行为的一系列因素。特朗普政府的反恐战略并不能使美国彻底摆脱全球反恐的尴尬境地,并将对全球反恐形势和国家间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9·11”恐怖事件袭击以“四两拨千斤”之势,撬动全球唯一超级大国,进而搅动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美国出于一己私利,试图以两场“反恐战争”来“改造”中东和中亚,但效果乏善可陈。当前,“伊斯兰国”全面肆虐,美国虽未放弃反恐领导权,但行动上畏首畏尾。可以预计,美国反恐的退缩、欧洲反恐的无力和众多发展中国家反恐的困境,难以有效遏制恐怖主义的猖獗势头,使国际反恐面临新挑战。  相似文献   

12.
对“9·11”事件及其后的美国反恐战争进行系统的建构主义探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和久远的国际文化效应。从相对较长时段来考察这一时期的国际社会, 可明确区分出三种类型的 反恐文化, 每种文化都首先在美国形成“美国反恐文化” , 然后经由美国的特殊权势机制向全世界扩 散, 其终极目标是建构“国际反恐文化” , 并伴生各国的内化。但事实上由于美国反恐行动的每次扩 大化都伴生着反恐文化内涵的更新, 导致反恐文化与当前主流洛克文化逐步趋于对立, 其生命扩展 周期的发展阶段也越来越少。所以, 当前国际社会处在一个尤为关键的十字路口, 如果其他国家 (尤其大国)任由美国扩展其反主流反传统的反恐文化, 其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3.
“9. 11”事件后 ,美国出于反恐需要 ,恢复与巴基斯坦的联盟关系 ,但随着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的完成 ,联盟出现裂痕。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不仅缝合联盟裂痕 ,而且促进联盟继续发展 ,但这种发展态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  相似文献   

14.
21309年12月25日,美国境内发生圣诞节“炸机未遂事件”,“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宣称对此负责。该组织扬言将对西方发起更多袭击,把异教徒赶出阿拉伯半岛,弱化和摧毁也门萨利赫政府,在也门建立“基地”组织安全基地,袭击美国和沙特等国家。今年1月19日,联合国制裁委员会把“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列入国际恐怖组织黑名单。美国和也门政府加强了反恐力度,全球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也门成为反恐热点,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5.
2011年6月29日美国公布了新版《国家反恐战略》,这是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发布的首份反恐战略,既是对其执政以来反恐实践的总结,也是今后美国反恐的指导性框架文件。这一战略是奥巴马政府对美国十年反恐战争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对反恐的定位、框架和方式等进行重新思考的结果,但其局限性依然存在,对今后美国反恐成效的影响还待观察。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中国的战略机遇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 1”事件一年后,美国推出《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表明布什政府的全球战略已基本形成。美国调整全球战略的根本出发点是加强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反恐和安全则是美新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相应从推销美国式“民主”转向维护国家“安全”。反恐斗争为美改善同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尽管美国不放弃对中国的防范,但已不再视中国为敌手,增进同中国的接触和合作已成美对华政策的主要方面。中国要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需要妥善处理和发展对美关系及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7.
亚太地区形势变化及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和美国“反恐”战争使亚太大国关系和地区热点出现新动向 ,战略格局酝酿新调整。其一 ,地区形势注入新变数 :美国战略关注聚焦欧亚结合部 ,在东亚、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调整进程被迫迟滞 ;朝美、朝日关系的改善持续延沓 ,朝鲜半岛和平进程步入调整期 ;东南亚一些国家政经局势飘忽不定 ,潜伏复合型危机 ;地区经济形势雪上加霜 ,年内能否顺利回升尚在未定之天。其二 ,地区合作孕育新契机 :“反恐”、求稳成为各国共同需求 ;大国互动趋于活跃 ,相互关系中的协调面上升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明显加快。其三 ,地区和平面临新挑战 :美国欲把“反恐”文章做大 ,个别国家也借“反恐”乘势而动。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在拉美的外交行动屡屡受挫——2002年美拉关系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什总统上任之初曾许诺“重视发展美拉关系”,将 2 1世纪变成“美洲人的世纪”。“九一一”事件发生后 ,美国对其全球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作了全面调整 ,将反恐列为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 ,并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中东和中亚地区 ,美国对拉美的外交目标不得不让位于美国全球反恐战略的需要。作为美国的“后院”,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因此而下降。但是美国并没有忽视其在“后院”的利益 ,在加强地区安全、缉毒和推行自由贸易的同时 ,又增加了“反恐”这一新内容 ,并围绕这些目标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活动。2 0 0 2年 1月 ,布什政府任命奥托·赖克…  相似文献   

19.
特朗普政府反恐预警机制改革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特朗普上台伊始,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外部恐怖力量的恶性发展和本土“独狼”式恐怖袭击的频发严重威胁着美国安全,民众不安全感因此持续上升,加之美国反恐系统的缺陷,要求改革美国反恐预警机制的呼声日增。特朗普政府改革反恐预警机制的举措主要包括加强反恐情报搜集和分析、加强与盟友的情报合作与共享机制、加强边界与海关的预防管控、强化反恐预防执法机制、修正国家威胁警报系统公告发布机制等五个方面。纵观特朗普政府执政近两年的反恐预警机制改革实践,其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特朗普与情报界的紧张关系及特朗普政府的情报失误、强化移民治理机制、预防恐怖分子政策、对穆斯林敌对性的移民政策、边界预防管控的任性政策及反恐战略的不确定性等,都将影响美国正常反恐预警机制的形成,也会影响美国反恐预警机制的效果与改革方向。美国要预防恐怖主义需要在国内解决社会分裂问题,在国外放弃霸凌政策以缓解反美力量的对美的敌对情绪,美国面临的恐怖威胁才有可能降低。  相似文献   

20.
王珏 《国际观察》2004,(3):59-65
中国和美国同样面临着恐怖主义的威胁 ,反恐合作具有普遍性和共赢性 ,能带来“安全剩余”。在中美反恐合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反恐合作的外围 ,美国借反恐之机改变中国的周边地缘环境 ,恐怖主义和美国海外利益扩展之间存在某种恶性循环。反恐合作不失为促进中美关系改善的一个契机 ,但具有很大局限性和时效性。中美反恐合作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 ,强化反恐合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