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消费信息不对称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消费信息不对称的本质是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对立、冲突。解决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的利益矛盾需要民法从权利的创设和合同制度的建立健全等方面做出努力。同时 ,解决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对立和冲突需要经济法中的市场规制法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
预付式消费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逐步流行,但相关领域的立法却接近空白,导致现实中消费纠纷众多.类型复杂。本文就预付式消费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经营者诚信缺失、预付式消费的事前预防监管和事后救济措施不力是造成问题主要因素的观点,进而对这一消费模式的法律规制方法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部分网络经营者通过隐瞒真实身份、发布虚假广告、使用网络消费格式条款等欺诈手段侵害网络消费者的知情权。根据网络交易新特征,公权机构为保障网络消费者知情权,可以考虑运用信息规制工具去规制信息不对称、建立信息有效披露机制;同时采取赋予网络消费者反悔权、完善网络经营者赔偿责任制度等措施有效规制网络消费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4.
曹霞 《政法论丛》2012,(1):103-110
日本强震引发的核污染事件对全球核电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美国是世界的核电大国,多年来运行着一套全面、协调、成熟的法律规制体系,其系统化的法律法规、易于操作的法律制度与权威高效的职能主管部门,在保障全美核电安全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运行法律规制体系与经验做法对我国核电安全发展也是很值得借鉴与参考的。  相似文献   

5.
孙文若 《行政与法》2010,(1):122-126
消费安全问题事关消费者的生存与发展,是构建我国消费安全法律体系的前提与基础。消费安全权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害的权利。其以经营者不得从事消费侵权行为为前提,核心为"安全"。消费安全法律体系以实现消费者的安全权为宗旨,通过国家立法、行政、司法等行为约束消费侵权行为,保障消费安全法律体系内部运转之和谐和外部环境之优良,最终达到消费者享其权,经营者尽其务的目的。这一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从制度上约束消费侵权行为,符合世界民事立法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上并购浪潮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我国对外开放也已多年,外商对我国的投资也日益由投资转为并购,而在外资并购中,一个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就是国家经济安全,本文就外资并购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建 《法人》2011,(9):11-11
微博上最新流行一个段子,是这样说的:别总骂达芬奇家具了,人家没哄抬楼市,没污染水源,没生产毒奶粉,没造能让车压垮的大桥,也没把捐款揣自己兜里对不对?你确定那帮买个家具上百万的人代表了普通消费者?人家把价格定位在了老百姓买不起的高度上,这叫什么?这TM的叫——善良!  相似文献   

8.
服务类预付式消费连年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其根源在于,特定的商业模式加强了消费者的弱势地位,经营者虚构大幅优惠不当引诱消费者,预存资金缺乏监管。预付式消费已广泛进入美发、美容、健身、餐饮、培训等生活服务类行业。在服务类预付式消费中,消费者需要向经营者预先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在按照合同的约定接受服务后,再由经营者直接从预付费用中扣除相应的金额。  相似文献   

9.
方便面集体涨价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商会及其规制的学理探究和制度进言。商会的制度角色定位涉及我国政府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取向、政府主导与民间自发生成的商会的协调与整合问题;在规制的目的和正当性、合法性问题上,涉及政府规制的基础理论和经济性规制、社会性规制问题;在规制的工具类型上,涉及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如何在传统的命令控制型规制的基础上,引入激励型规制等新型规制工具,以提高规制绩效。  相似文献   

10.
王建文 《法律科学》2012,(5):146-155
预付式消费模式的兴起具有现实基础,但也存在扰乱金融秩序、侵害消费者利益、扩张负面功能等问题,故应对其予以法律规制。各国关于预付式消费模式的法律规制有以下共同点:通过对预付卡的监管来规制预付式消费;公法和私法两种手段并用;发挥自律组织的积极作用。我国应在借鉴各国规制经验的情况下,根据预付式消费实践及国情,建立富有针对性的规制模式。然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存在层次较低、规制不全面、实施效果差等缺陷。因此,应对我国预付式消费模式的法律规制作全新的制度建构,其主要内容包括:设立预付卡发行制度,设立预付卡实名登记制度,设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制定全国性合同示范文本。  相似文献   

11.
近年,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人们对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思考。制度的缺失和执法的不力成为导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两大因素。本文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现行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不足,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以期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引起整个社会包括法学界的普遍关注。政府是食品安全领域中的监管者,在食品安全监管中负有不可替代的责任,但现行法律中对政府的监管责任的规定却十分不到位,存在重食品生产者、销售者的法律责任,轻政府监管部门的法律责任;相关法律对政府监管责任规定概括、缺乏可操作性、不全面以及无相关责任追究程序等问题。为此,必须完善食品安全中的政府监管法律责任,从归责原则到具体法条的设定,都应做到科学、具体、行之有效,使政府的监管责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张旭红  高晖 《政法学刊》2007,24(6):117-121
由于世界恐怖活动之频繁,加之国内涉爆安全事故和案件多发,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民用爆炸物品管理,2006年修订并实施了新的《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各地不间断地开展治爆专项行动,管理措施多样,科技手段也得到了空前的应用,但效果并不突出。究其深层次原因,民用爆炸物品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为其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4.
高静 《行政与法》2014,(8):68-72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衣食住行的质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然而,人们在享受高度的物质文明带来方便的同时,食品安全却在不断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这一社会现象的存在不仅考验着食品生产者的良知和诚信底线。也透视出地方政府在履行监管职能方面的严重缺失。因此,只有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与法制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龚恒超 《政法学刊》2007,24(6):93-97
我们国家频频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能不让我们对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法制情况进行反思。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暴露出分段监管环节不突出和协调不畅的弊端,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也存在较多缺陷。为此,我们需要重新建构新的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与法制。  相似文献   

16.
新闻自由不仅会与民事主体名誉、隐私权产生冲突,甚至与法官的独立审判权产生冲突。解决冲突的方式是运用价值位阶理论与利益衡量理论为新闻自由和其它权利(力)之间竖立法律界碑。媒体构成侵犯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主观上须有“实际恶意”;新闻自由如构成对公共安全的“明显和现行危险”时政府有权限制或取消;司法审判以公开的司法程序为原则,封闭的司法程序为例外。  相似文献   

17.
制约我国消费信用发展的阻碍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我国目前启动消费、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而要使消费信用在我国真正形成气候,还有一定难度。要促进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必须明确消费信用政策的指向性,培植多类型、多层次的消费信用体系,逐步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必须在政府的积极参与下,搞好配套改革,创造良好的消费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18.
金明 《行政与法》2013,(3):80-83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从各个方面反映出食品法律规制体系的基础性缺失,无论是食品安全的风险机制、信息披露机制,还是食品召回机制和食品问责机制,都折射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存在很多问题。企业作为食品行业的主体,其在市场中的经营行为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安全,也关系到食品行业规范化操作的未来发展趋势。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染色馒头、毒豆芽、地沟油、瘦肉精等事件促使我们反思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约束和规制,需要进一步地合理规划和架构。  相似文献   

19.
卢倩 《行政与法》2008,(2):73-76
行政复议作为一项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律制度,在保护公民权利和监督行政权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行政复议法》实施以来,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使行政复议制度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2007年8月1日生效实施的《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以追求行政复议制度的公正性为目的,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的行政复议制度进行了富有特色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