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1983年6月1日中共中央召开的民主协商会议上,胡耀邦听了大家的发言后说:“这次会上同志们发表的意见、提出的建议,中共中央深表欢迎,我们还要认真研究采纳,但是有一句话提出来同大家共勉:‘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作为参加会议采访的记者,我赶紧把这句话记了下来。散会后,我便问胡耀邦:“您最后讲的那副对联可不可以写到新闻报道之中?”“什么对联?”胡耀邦问。  相似文献   

2.
1959年秋,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到河南,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看到大殿门旁的一副对联,写着:“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胡耀邦同志念完对联后对大家说“:我来改改,你们看好不好?”接着他就面对大家吟诵他改的这副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1986年4月25日,胡耀邦同志题写了这副对联。1988年11月11日至1989年1月7日,胡耀邦在长沙,住在省委接待处九所。1月6日上午,耀邦参观了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坐落在今湖南大学内,湖南大学翁祖泽校长和文化研究所所长杨圣初教授陪同参观。…  相似文献   

3.
霞飞 《世纪风采》2013,(12):13-20
1980年3月2日,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与罗瑞卿的秘书王仲方谈话时,由衷敬佩、高度评价毛泽东写的文章,说:文章还是毛泽东他老人家的好,你看《论持久战》《实践论》写得多么好呀!又深刻,又生动,  相似文献   

4.
决策     
新华 《党建文汇》2008,(11):49-49
曾做过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阿尔弗雷德·斯隆有一次主持会议,讨论一项重要决策。他在广泛听取了发言后说:“在我看来,我们大家都有了完全一致的看法。”会议出席者都频频点头表示同意。但是,斯隆突然话锋一转:“现在我宣布休会!这个问题延期到我们听到不同意见时再开会决策。”  相似文献   

5.
1941年冬,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的胡耀邦与从延安女子大学毕业的李昭结婚。当时他 26岁,她 20岁。为了表示相互间的尊重,夫妻俩约定,以后生了男孩就姓胡,生了女孩就姓李。在几十年的夫妻恩爱生活中,他们共有三子一女:胡德平、刘湖、胡德华、李恒。  胡耀邦曾对子女们说过发人深省的格言:“公则明,廉则威,正人先正己。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在担任总书记后不久,他们夫妻俩还专门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胡耀邦在会上严肃指出:谁要是利用他的招牌和地位在外面谋取私利,干了错事坏事,谁自己负责,他是毫不留情的。他…  相似文献   

6.
袁南生 《湘潮》2006,(11):10-14
胡耀邦担任党的最高领导人时,我国刚刚打开国门,外交工作正处在“开创新局面”的过程中。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对中国外交的重大转变起了关键作用,但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后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也作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0,(22):38-38
中共中央目前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听取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进入“十一五”时期以来,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8.
唐非 《党史博览》2005,(10):4-9
从1935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1945年11月离开延安,胡耀邦在那里工作、生活了10年。这10年,陕北留下了他坚定的、深深的足迹,也为他此后投身波澜壮阔的、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斗争,做了政治思想上的坚实准备。在东征总结会议上,毛泽东点名:胡耀邦来了没有?站起来给大家看看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军事战略问题。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并作出了东征山西的决定。毛泽东指出,我们执行的是“在发展中求巩固”的方针,希望通过东征能建立一块根据地,与陕北根据地连接,在山西“筹款”、“扩红…  相似文献   

9.
1985年6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从山西来黄龙视察。当他踏上黄龙这块绿色沃土,穿行在这片天然的自然林带,明丽的山水之间时,心情格外地兴奋。在行进途中的瓦子街战役所在地总书记走进瓦子街烈士陵园,瞻仰瓦子街战役烈士纪念碑。在黄龙海拔最高处旗杆庙,总书记望着林木葱郁,云垂烟接的自然景色,沉思很久很久说:“你们要大家把土地的概念改变过来,不能光看见那几亩耕地,要着眼于利用山山水水,整个土地”。当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黄龙街上时,近五千名黄龙儿女不约而同地结队迎候在这里。总书记不住的将头伸出车窗,向夹…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后,新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轻车简从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重要论断,号召全党同志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坚持做到“两个务必”,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11.
关于粉碎“四人帮”后叶选宁到胡耀邦家看望他,坊间有很多版本,但都没有注明出处,这些版本与戴煌先生著的《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一书中的记载大同小异。为此,笔者曾就此事电话访问了戴老。他说他当年采访过当事人,并十分肯定地说,其他书上有关此事的记述都是来源《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果真如此吗?2005年初,我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买到了一套《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在这套书的上卷中有胡耀邦1980年11月19日的《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在这个发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这里我想插一点我个人的经历,这个经历我对在座的绝大多数同志都…  相似文献   

12.
《党史博采》2005,(12):28
1956年9月,胡耀邦接到一项重要任务:参加将在9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代表共青团中央作大会发言。党的“八大”正式会议从1956年9月15日开始,在当天的会议上,胡耀邦当选为大会63名主席团成员之一。参加“八大”期间,胡耀邦的情绪非常高昂。每次散会回家,都喜形于色。有时还和助手、秘书说上两句。他说毛主席的开幕词高屋建瓴,别具一格;刘少奇的政治报告“抓住了根本”,将给党带来根本性的转变。9月20日以后,选举第八届中央委员的工作提上议程,胡耀邦回家以后却不说什么话了。有一次开会回来,胡耀邦走进办公室就趴在桌子上…  相似文献   

13.
汪金友 《前线》2009,(10):76-76
1949年3月23日,当中共中央首长的车队就要离开西柏坡、开往北平城的时候,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对大家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我们是进京‘赶考’嘛!”几个领导听了都笑起来,周恩来副主席说“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抬头望着眼前崎岖不平的山路,坚定地表示:“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相似文献   

14.
郭芳 《党建文汇》2008,(10):8-8
不久前,在一个学术机构主办的城市竞争力国际论坛市长圆桌会议上,陈刚作为南京市副市长代表南京市发言。发言时,他说:“有一些数据并不是我们很愿意去跟别人说的,但在一个学术的环境里,我还是想跟大家交流一下:”陈刚披露了一些数据,指出了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15.
胡耀邦是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非常重要的人物,是西北组的召集人。虽然他在分组会上的发言不多,但每一次发言内容都很重要,很精彩。 我记得他第一次发言的时间是1978年11月13日上午,那是我们分组第四次会议。他在关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发言中,引用毛泽东说的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要等一波平了之后再去提新任务。  相似文献   

16.
胡耀邦担任党的最高领导人时,我国刚刚打开国门,外交工作正处在“开创新局面”的过程中。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对中国外交的重大转变起了关键作用,但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后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也作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调整“联美抗苏”的外交思路毛泽东确定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1周年之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80年2月底,胡耀邦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此后,在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几年时间里。胡耀邦多次深入西藏、青海、甘肃、贵州、云南等西北、西南地区考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他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率先提出了开发我国西部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9.
1986年6月,我跟随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访问英国。中国驻英使馆参赞向胡耀邦总书记汇报,撒切尔夫人将会在欢迎晚宴的致辞稿中借推崇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而贬低马克思。撒切尔夫人的讲话稿大意是说,中国领导人访问英国的时间太短了,应该到亚当·斯密的  相似文献   

20.
《党史纵览》2012,(7):54-55
博古与胡耀邦都曾担任过党的总书记,无巧不成书的是,当年的博古总书记曾经救过胡耀邦的命。 第五次反“围剿”时期.国民党军的一颗未爆的炸弹落到了瑞金红军驻地附近。红军兵工厂想把弹头取下来加以研究.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共产国际顾问李德作了个硬性规定:任何人不准靠近炸弹,违者一律枪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