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溶 《求是》1999,(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巨大成就的50年,也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的50年。50年理论探索的最大成果,就是产生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邓小平是这一理论的创立者,为它的产生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凝聚着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对此,邓小平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搞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党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于毛泽东,成功于邓小平,丰富发展于江泽民.所以说,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是建国50年来,我们党三代领导探索、集体智慧的科学结晶.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学习邓小平理论,既要坚持它的基本观点,又要通过实践使它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一系列重大场合,从实践的角度和理论的高度,对邓小平理论作了重要阐述,为确立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作用和创造性地运用、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  相似文献   

5.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遵循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主张,在实践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对“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的历史性确认。1997年...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已成为时代潮流,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理论思维──邓小平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丰富发展邓小平理论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一,始终把着眼点放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第二,始终把着重点放在继续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上;第三,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全面把握“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上;第四,始终把落脚点放在应对挑战和民族复兴上。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所产生的新的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它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高度的自觉性,始终不渝地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全党的各项工作,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正确处理和解决了我们党所遇到的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这一过程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坚持和高举邓小乎理论旗帜.为宣传、研究、完善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理论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系统总结、阐述和展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的科学内涵.并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一新的科学概念1989年6月下旬,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三届四中  相似文献   

8.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决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为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做出了重要贡  相似文献   

9.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并坚持了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阐述 ,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新的“三步走”战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 ,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论述 ,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五大报告在十三大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进一步阐发,强凋它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进程、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指出了准确把握这一基本国情的极端重要性,系统地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及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制度。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江泽民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长期的实践经验,精辟地指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重要的是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做到三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关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作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在评价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时指出:“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这就是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精神和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13.
十年前,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受命于危难之际;十年来,这个领导集体坚持邓小平的务实路线,全面继承和发展创新了邓小平理论,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本文试图对这种发展和创新作一简要粗浅的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兴杰 《探索》2001,36(5):21-23
邓小平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是江泽民同志作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本文认为,所谓邓小平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除邓小平同志外,还有很多人都为这一理论的创立作出了重大的、不可或缺的贡献一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其他成员;二是广大人民群众;三是党的理论工作者.因此,不能认为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同志一个人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16.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七一”重要讲话深刻地、科学地总结了新时期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主要有十个方面,这十个方面论述的新思想、新认识、新理论,既坚持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又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总揽全局,审时度势,高屋建领,在最近十年间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在丰富的实践和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说了许多过去没有说过的新话,作出了许多过去没有作出过的新决策。不仅在基本路线指引下制定了基本方针、提出了基本纲领、总结了基本经验,而且经受住了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的大风大浪大险的严峻考验,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到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多年来,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经受住来自国际的和国内的、政治的和经济的、社会的和自然的大风大浪的严峻考验,全面推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始终坚持、运用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其中,郑重提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体系作出权威性的新概括;“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和时代精神作了新的阐述”;“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取得了新的成果”等方面,则是其创造性发展邓小平理论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王文 《党史纵览》2000,(1):20-21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从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到1992年十四大,第三代领导集体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中国和世界面前树立了“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的形象。 第三代领导集体在这一阶段的成功实践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坚持并全面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1989年的政治风波平息之后,第三代领导集体郑重宣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不变,消除了人们的疑虑。1989年6月24日,江泽民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总书记后,对于党的十一届  相似文献   

20.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贡献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第二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但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