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维建 《团结》2010,(4):42-43
自1987年台湾地区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尤其是两岸实现"三通"以后,两岸人民的和平交流与经贸往来已步入快车道、深水区。两岸人民交流互动步伐的加快,势必导致涉台或涉大陆的民商事纠纷量的激增。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海两岸隔绝了四十多年,但两岸人民同属炎黄子孙的同胞骨肉之情是无法永久隔断的,延至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台湾当局终于不得不开放民众赴大陆探视,从而解冻了两岸停滞了四十年的关系,随着时间和情势的推移,两岸民间的经济、文化、体育等各项交流日趋频繁,特别是经济往来和台胞到大陆投资,已形成了另一个不可阻挡的洪流,终于又促成了本年四月底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相似文献   

3.
尽管公权力和民间社会在两岸治理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功能,但两岸关系仍停留于不完全治理结构阶段。这种不完全治理的原因在于政治精英主义主导两岸治理、两岸人民参与治理的两个"极端"倾向以及跨域治理中公权力与民间社会的不信任与失衡。要实现两岸合理治理结构,需要树立"主权在民"治理理念,积累社会资本,发挥民间社会治理的效用以及建立公权力与民间社会良性互动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浩 《理论探索》2006,3(4):27-29
文化建设对于实现新世纪党的三大历史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突出文化建设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决定的。其次,中华文化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弘扬中华文化、加强两岸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对于遏制“文化台独”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最后,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可以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中国“和”文化,可以为和平解决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冲突提供借鉴,为正确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民主》2017,(7)
<正>多年来,厦门民进注重发挥会内对台专家、学者的主体作用和对台交流各领域会员的参与优势,为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建言献策,《关于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问题研究》、《把厦门建设成两岸同胞融合示范区的几点建议》等一批涉及两岸交流、融合的课题成果和社情民意信息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和采纳。文脉相通促进"心灵契合"  相似文献   

6.
《民主》2017,(7)
<正>5月23日—25日,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和叶圣陶研究会主办的2017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在京举办,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现代出版业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来自海峡两岸的出版界专家学者40余人出席论坛,共有32位嘉宾进行了演讲。促进交流历时十五载坚持不渝民进和叶研会把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作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把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作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2002年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的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形态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或信仰体系是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统治作用的思想学说,其整合功能的强弱对统治阶级实践意义重大。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意识形态整合功能加强的主要途径,促进意识形态整合是其本质、功能、内容的两重性和变动的教育环境的必然要求。进而在坚持与发展的统一中、在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欠缺继承借鉴"中、在注重意识形态先进性与层次性的统一中促进意识形态的整合是思想政治教育之于加强意识形态整合的方法论建构。  相似文献   

8.
胡刚 《理论导刊》2012,(7):76-79
文化动员具有促进科学文化知识广泛传播、激发强大精神动力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文化动员却面临着动员主体懈怠、客体限制、介体困扰等困境。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强化文化动员的组织引导、加强文化动员机制的建设是走出当前文化动员困境和实现文化动员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一、建立两岸经贸自由化与两岸经济一体化先行区 1.构建两岸经贸自由化先行区 “两岸经贸自由化先行区”,作为“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先行区”的一个对外开放程度以及经贸活动自由化与便利化程度最高的功能经济区,实际上就是一个可与台湾自由贸易港区对接的单边自由经贸区,就是要在一个条件合适的区位建立一个遵循WTO无歧视原则的、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两岸关系新形势为建设海峡经济区提供新机遇 1、海峡经济区是中华民族经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以后,胡总书记一再提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台湾领导人也认同“九二共识”,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经济,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概念,包含了台港澳和祖国大陆在内的经济的总称,这从本质属性上对两岸经济关系作出了明确的定位,也就是说台湾、大陆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中华经济体制的一部分。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台湾海峡为地缘特征的经济区。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闽台关系研究基地秉承服务海西建设,培育打造省委、省政府对台决策咨询服务思想库和党政领导干部涉台培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整合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研究力量,聚焦闽台区域族群文化、闽台社会融合、平潭开放开发、闽台产业合作、闽台政法互动等研究领域。研究基地出版刊物《闽台关系研究》(季刊),设有闽台历史文化、闽台经贸合作、闽台民间交流、两岸政治法律等栏目。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副校长、福建行政学院副院长刘大可教授任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其长期从  相似文献   

12.
<正>一、建设现代中国必须要加强全体人民的"文化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一个重要的目的、指向就是要积极地去回应与处理时下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十分重要而迫切的文化认同问题;就是要基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统,用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来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整合社会,铸成全体中华儿女对于国家、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发展道路的文化价值认同;就是要通过彰显和弘扬中华文明的文化吸引力和感召  相似文献   

13.
《团结》1995,(4)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四十多年来祖国大陆与台湾处于人为的分离状态之中。这一分离状态不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违背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要求祖国统一、振兴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为改善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作出了巨大努力,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为祖国统一指出了光明的前景和切实可行的途径,极大地推动了两岸关系向前发展。两岸的经贸、文化和人员的交流和交往日益频繁,两岸人民对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信心增强了。今年初,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根据  相似文献   

14.
如何使两岸经贸关系走出低谷章念驰两岸经济携手发展,祖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经济紧密合作,其利益之大,尽人皆知。为什么台湾方面偏偏要“戒急用忍”,反对“三通”呢?我认为很有必要对台湾社会生态有个全面观察。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历史文化经历,对其民众思想性格的...  相似文献   

15.
后金融危机时期,两岸若能抓住机遇,顺应两岸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中可能出现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完成两岸经济由正常化向制度化的过渡,并促进两岸经济进一步整合、使两岸经济关系更为密切,将能化危机为机遇,开辟新的经济合作疆城,推动两岸经济关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6.
田磊  王克科 《学理论》2013,(33):38-39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不仅在台湾"根深叶茂",对台军亦有十分广泛的影响。试通过阐述中华文化在台军中的运用现状及影响,以期总结出利用中华文化做好对台军攻心宣传的内容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12)
红色文化对强化大学生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价值,突出表现在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促进个体认同,整合社会认同,实现价值认同。基于此,应该坚持兼容并蓄、文化扬弃、文化超越、文化多元多样的基本立场,以红色文化实现对大学生文化认同的整合、甄别、调适与引导。  相似文献   

18.
简明 《学理论》2009,(32):108-109
台湾土著与大陆居民血脉相通,同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这已被现代考古所证明;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两岸形成了一统的民族文化,这也是一种分不开的亲缘关系;在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中,两岸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并肩,体现出彼此深厚的情缘。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成为两岸儿女永远割舍不去的一座心桥。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32)
1784年以前,三国时期的卫温船队从章安港出发远航台湾,从此,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被记录史册,开启了两岸往来的历史新篇章。近年来,台州充分利用历史和区位优势,在交通、经贸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台州和两岸的和平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加强农业交流与合作,是两岸应对世界农业贸易体制变化的必然选择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举办的两岸农业合作论坛,10月17日在海南省博鳌举行。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高层领导人及400多位业界学界精英共聚一堂,以“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实现两岸农业互利双赢”为主题,以谋求两岸同胞福祉为宗旨,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