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赋哪一篇是绝笔?今昔学者聚讼纷纭,然不出《怀沙》与《惜往日》两篇。我认为这两篇还不是绝笔,真正的绝笔是《桔颂》。 大家认为屈原所说的“从彭咸之所居”是他死志的表白。除《渔父》外,他还有六篇谈到彭咸:《离骚》、《抽思》、《思美人》、《悲回风》、《惜往日》、《怀沙》。上列次序,除最后两篇外,多数人是一致的。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这些作品中所表现的屈原生死搏斗的精神矛盾与痛苦的发展历程,以考察确定他的最终绝笔。 《离骚》前半部分真实地回顾了他的从政生涯。他希望竭忠君王,但遭谗被谤,失去了信任。  相似文献   

2.
刘少才 《中国减灾》2008,(10):58-58
乌云密布了几天的天空终于烟消云散了.太阳从大海的上方艨朦胧胧露出脸来,海滩一片金黄色。加勒比海圣卢西亚岛卡斯特里市早起的居民们透过晨雾,发现海滩上搁浅了一艘面目全非的杂货船。  相似文献   

3.
屈原     
杨丽萍 《中国保安》2013,(11):74-74
掬一捧江水 洗洗眼睛 看清 醉得是自己 还是故国阳光被一枚石子投出 一圈一圈的抱负 像一只刚破茧的蝴蝶振翅 泊罗江抱紧 清白之身 濯洗 灌洗 打捞一条鱼 就是 打捞一句楚辞 一个叫端午的日子 步步逼近  相似文献   

4.
遥祭屈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歌 《公民导刊》2010,(5):53-53
<正>司马迁谋篇《史记》,隆重推出了一位能与莎士比亚齐名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2000多年来,凡有爱国之心的华夏子孙,年年都在为这位杰出的古人祭奠。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打小记忆中,百姓们会在那天将传统节日的符号张罗打点,把龙舟、粽子与屈原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陈艾。这是中国百姓祭奠楚子千年不变的情缘。  相似文献   

5.
屈原塔     
《台声》2017,(12)
<正>~~  相似文献   

6.
屈原与浮士德并提,这原本是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众所周知,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作品《离骚》闪耀着他自己的光辉思想;浮士德则是德国著名作家歌德的长篇诗剧《浮士德》中的主人公,在浮士德身上有歌德的影子,但浮士德到底不是歌德。  相似文献   

7.
重评屈原     
<正> 一重评屈原,应该把他放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之下?这似乎是一个多余的问题。因为无数论著都已经详尽地论述了这个问题,指出屈原时代是七雄并立、合纵连横、百家争鸣的时代。但是随着近年来文化史研究的开展与深入,我们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这种认识了。对这个群星灿烂并且影响到后世两千多年的伟大的战国时代,有必要重新认识。本文正是试图以重评战国时代来作为重评屈原的起点。有一种权威说法认为,魏晋时代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第一次人性解放的时代。本文认为,我国思想文化史上第一次人性解放不是发生在魏晋,而是发生在战国时代。  相似文献   

8.
屈原身世析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关于他的身世,西汉以来的经史学家已有所论述,近代有些学者还为他编写了年表,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是,从《离骚》的字里行间还可以看出一些疑点,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9.
赵雨 《求索》2013,(5):74-76
屈原自沉并非简单的以死相抗,悲壮玉碎,而是在现实层面的长期挫败之后,内心深处的“浴于沉渊”方能“死而复苏”、回归天国的古楚灵魂信仰与“由人入神”的古神仙家信仰的交叠。屈原依照古神仙家的内炼之术。在自感已完成修炼之时,选择依照古楚人灵魂信仰中水路归冥的路径。经由“水解”的宗教仪式,告别尘世,归向天国。屈原这一生命归宿的选择在其后期作品《远游》中有内证可考。《远游》中提到的“湘灵”和“冯夷”都是“溺死”而成神的神仙。理解屈原的自沉,必须回归屈远原后期作品文本的内证,回归屈原时代文化、宗教、哲学背景的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10.
秭归,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端午节,则是屈乡人纪念屈原的日子。每逢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故里的人们划龙舟、挂香艾、吃粽子、办诗会等各种形式纪念屈原,这些习俗从古一直延续至今。2006年,国务院将"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屈原与诸子     
本文认为:在先秦诸子中,儒家的思想与学说,对屈原的政治观点和伦理哲学的影响与熏陶最为深刻。屈原的世界观的主体是属于儒家的范畴,从他的政治活动到创作实践,从他的哲学体系到美学思想,都可以明显看出其与“周公、仲尼之道”以及孟、荀为代表的后期儒家各派学说的渊源关系,但屈原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受诸子学说的影响也是很广泛的,其中,道家与法家思想对他也有不容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任何卓有成就的作家,当其进行艺术创造的时候,都必然会在有意无意、若隐若显之间,将他的审美观点,融汇到自己作品的字里行间。这一艺术规律,在屈原的诗歌创作中,也毫无例外地体现出来。而在另一方面,一个作家的审美观点,又总是与其所处时代的思想氛围(亦包括所承袭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诚如黑格尔所说:“艺术是和整个时代与整个民族的一般世界观和宗教旨趣联系在一起的。”探讨屈原审美观点与先秦美学思想整体的  相似文献   

13.
<正> 二千多年前,屈原满怀忧愤,投汨罗江,结束了才华横溢的一生。诗人为何投江自沉呢? 清代学者和现代大多学者认为:屈原投江是因为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而殉国难;有人认为,屈原约于顷襄王十四年写成《哀郢》,十六、十七年间自尽,而白起于十九年开始攻楚,两年后才攻陷郢都,从时间上看,屈原不可能是为都城被攻陷而殉国难;还有人认为。屈原面对秦国的强暴,为保全楚国的独立,  相似文献   

14.
屈原思想到底属于哪一家?历来研究楚辞的人看法不一。较普遍的看法有三种:儒家、法家、道家。此外还有认为属于阴阳家的,有认为属于杂家的或神仙家的。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根据和例证。如果从屈原与先秦诸子思想的互相影响来说,这些看法都可以成立;如果就某个思想体系看,硬派屈原的思想为某一家、某一思想体系,就值得  相似文献   

15.
我们通过分析屈原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揭示屈原精神的科学内涵,探寻屈原精神的现实意义,深刻体会到屈原确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爱国精神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6.
话题研究肇源于19世纪的西方,有功能主义、结构主义两大流派,其中结构主义的话题研究对汉语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汉语话题研究历经60多年的发展,逐渐走向繁盛,但内部发展不平衡。话题在汉语中具有语言类型学的意义,地位举足轻重,但汉语话题研究不均衡,普通话话题研究较充分,成果丰硕,古汉语及方言话题研究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7.
杨杏佛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也是我国早期杰出的科学教育活动家。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杨杏佛的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已有成果多集中在对其生平及单个思想孤立的研究,远未形成系统,研究还很不深入,研究的内容和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研究热”的出现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对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总体水平仍显薄弱。加强对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研究,需要学界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对其研究的必要性,把研究该党执政规律同政府施政规律结合起来,做好研究的相关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与封建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相反,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着反清革命的需要,对扶持清王朝“中兴”、镇压过太平天国革命的左宗棠,则是深恶痛绝,尽情予以鞭挞和贬斥。他们责骂左宗棠为十恶不赦的“奴才”、汉奸”。民主革命宣传家杨毓麟,在所撰《新湖南》一书中,认为曾国藩、左宗棠等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忝窃节钺,算入满汉名臣功绩传之混帐糊涂薄籍中,实湖南之大不幸。”《民报》临时增刊《天讨》上,以“过去汉奸之变相”为题,刊登人面兽身的曾、李(鸿章)、左的画相,其中左的下身为狮毛狗。但有些资产阶级学者,也注意到左宗棠的某些才能和事功。如章太炎在指责左宗棠“为虏将兵,以敌洪氏”的同时,就肯定左治军严整,“士卒有创伤  相似文献   

20.
军语即军事术语,是规范化地表述军事概念的语词.当前的军语研究在社会语言学、文体学、词汇学、修辞学、术语学等理论框架內,对军语的概念内涵、军语的语言特征、军语的发生与发展、军语的使用与理解、军语和全民用语之间的互动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这些探讨为军语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