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节"要拘     
"银行大王"恰科,年轻时51次求职,失败51次.当他第52次求职,来到法国BELLJU银行找董事长时,董事长又以他没有银行工作经验和不需要人手为由,拒绝了他的求职.可就在他退出董事长办公室时,他的一个自己并未在意的"小节"动作,改变了他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自我与他者"的关系问题应该在主体同性的研究视域之内.主体间性问题就是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之内逐步消减"我思"的优越性,承认他人存在的意义,寻找"自我与他者"之间理想的关系样态.对"自我与他者"关系的探讨经历了从自我走向他者的过程:以胡塞尔为代表的主体间性理论主要是反思主体的"唯我论"倾向;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主体间性理论关注的是主体之间话语沟通的伦理价值取向;而勒维纳斯关于他者的理论则明确了他者的绝对差异性,指出伦理关系是主体间的奠基性关系,阐释了伦理学是第一哲学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可谓占尽风光,用鲁迅的话说是个"摩登圣人".不但历代帝王把他抬到吓人的高度,什么"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宜王"、"万世之师"等头衔,以其"圣道"支配全国,就是在当今也是个大明星,红遍国中.他的著述一遍一遍被人诠释,各种版本充斥书店.虽然那时没有照像技术,也没有人为他画像,今日却为他制定了标准像,每到他的诞辰,政府官员出面为他搞祭孔大典.他的著述成了国学,进了讲坛,上了课本.最近还要拍电视剧<孔子>,甚至成了国际明星,据说外国办了1999所孔子学院,真为中国争了光!  相似文献   

4.
一句低声的纠正,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短短三个字,拉近了人民与他的距离.是的,不管肩负什么样的重任,不论身居什么样的高位,在他的心目中,他就是他,——"邓小平",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所以,在人们惊喜地认出了他,并发出了"邓大人"的叫声时,他微笑着低声纠正道:"邓小平".现时的中国,确有这么些干部,只要  相似文献   

5.
有个机关干部,以前曾被列入"第三梯队".由于某种原因,错过了提拔使用的机遇.但是他本人与官无求,唯在业务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终于业精于勤,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出色的成绩,并且结合工作,著书立说,成为名扬遐迩的岗位成才标兵.问他成功之道,他以八个字加以概括:"宁愿位卑,不甘才庸!" 这位同志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令人羡慕,而他这种"宁可位卑、不甘才庸"的精神,更加使人敬佩.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这种位卑而不甘才庸的精神,比他所取得的成就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它对许多身在平凡岗位的人们,给予了精神上的激励,树立了行动的楷模.在我们的干部  相似文献   

6.
考取燕大哲学系 1938年,孙道临年仅17岁,他考入了燕京大学.他读了一年经济系,第二年转入了文学院哲学系.一天,孙道临正坐在柳荫下捧着<世界哲学史话>读得津津有味.一个人正从柳荫深处匆匆寻来.见到孙道临,按捺住兴奋,隐身在柳荫里,自言自语道:"演这个角色,他成吗?"说着,继续暗自打量.忽又自言自语:"一定要拉他上路!"  相似文献   

7.
穆易 《各界》2009,(12)
曹聚仁是个很纷繁的人.在他那一代人中,旧学的根底,他很深;由"五四"传递进来的新知,他也获得甚广.新与旧的交织,使他的思想,甚至行为,就来得有些不一般.例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那一身蓝布衫,就传出了许多故事.  相似文献   

8.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高风亮节,光可鉴人.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里,重温他的谆谆教导,无限的缅怀唤起了莫大的激励. 敢于说老实话,当老实人刘少奇一贯提倡和坚持"说老实话,当老实人"的作风.他对党内存在的说假话的不良习气,深恶痛绝.1958年我国发生了脱离实际的"大跃进"错误,有些干部,  相似文献   

9.
"能动性"思想是李大钊革命思想的内核,并体现于李大钊早期的思想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的思想之中,这一"能动性"思想的产生归根于他拯教民族危亡的现实动机.以"能动性"思想为基础,李大钊在十月革命的契机中,凭借其兼容中西的学者素养形成了他的革命思想,这也决定了他的革命思想有着独具特色的内客.  相似文献   

10.
张昌华 《各界》2008,(10):16-17
品评民国名流,一言难尽者当数吴稚晖.他是孙中山的朋友,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却为无政府主义张目.他雄辩滔滔,又信口雌黄,发表过令人作呕的奇谈怪论.他一生骂人无数,也被人骂作"老狗"、"洋奴";胡适称其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四大反理学思想家之一,他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学术名人"称号的中国人.最耐人寻味的是,他的无政府主义者同志称他是"一个坏透了的好人".……  相似文献   

11.
陈新 《各界》2022,(1):26-31
在二十世纪中叶的时代剧变中,沈从文痛苦而又决绝地告别文学,投身于文物研究事业.他的文学著作因与时代"游离"而销声匿迹.他自己也屡次声明,我的作品过时了,不值得再提.但他的作品价值还在,还有人记住它,特别在海外,还得到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埃内斯托·切·格瓦拉(1928.6-1967.10)牺牲40多年来,虽死犹生,每当他的生辰、忌日,古巴、拉美地区、世界各国都会掀起悼念、缅怀格瓦拉的热潮.他头戴贝雷帽、身穿T恤衫、双眼深邃凝视远方的伟大形象的照片、画像、塑像到处可见;歌颂他的唱片、宣传他英勇事迹的论著、描述他传奇式人生经历的各种版本的传记成为畅销品.他是当今世界最靓丽的明珠.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评价他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说他是"我们的榜样"、"他没有死,他跟我们在一起,他在我们身心里".是的,格瓦拉没有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人格魅力,精神世界,反倒愈加高大.  相似文献   

13.
处世哲学是庄子人生观的理论学说.他关注个体的情感心理和精神世界,在出世与入世三元对立中,努力摆脱现实的束缚,追求处世哲学的圆融与超越.庄子的处世哲学表达了他对社会、人生、理想、自由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反映了他的生活目标、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其中,"外化而内不化"是精华所在,只有做到"外化"而"内不化",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人世中真正地实现"逍遥游".  相似文献   

14.
张健 《侨园》2009,(4):46-47
1971年"九·一三"林彪叛逃后,老共产党人王稼祥在陈云、王震、胡耀邦的支持下,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毛泽东看过后,动情地对周恩来说,他是有功的人,他是教条主义者中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我的.遵义会议上他投了关键的一票.于稼祥功大于过.……  相似文献   

15.
翻阅共和国的大事记,刘澜涛的名字经常是被排列其上的.然而,1966年,共和国在经受劫难的那段日子里,他的名字渐渐地从大事记中消失,戏剧性地上了街头巷尾张贴的大标语中,并且悄悄地进入了专政人员的名单,再后来在十年的时间里,他销声匿迹了,甚至他的爱人、孩子都得不到他的音讯.那以后,他为自己起了"皓翁"这个名字,于是,"皓翁"诗函集当然地成为这段时期的历史记录--用生命凝结成的诗句.  相似文献   

16.
在烽火硝烟的年代,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百无一用"的书生,凭借"一团浩然之气",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令人惊叹的"狂举". 抗战期间,困局上海"孤岛"的郑振铎为自己写了一幅字,用的是龚自珍的诗句--狂掳文献耗中年.他将此作为座右铭,而实际上,这几个字正是郑振铎当年际遇的写照.他的"狂态"可在那幅字的旁注中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7.
费尔巴哈的"爱的宗教"与传统的宗教有本质区别,是费尔巴哈作为一个无神论唯物主义哲学家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崇高精神境界.他试图建立"新宗教"取代旧宗教,实质上是要建立新的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他反对神学宗教,但不放弃追求理性信仰.他提出的"爱的宗教"表达了他对"人类之爱"的终极理想追求,不仅是当时思想界的一次大解放,也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殷海光之死     
冯远理 《各界》2008,(10):10-11
背负着为中国人挣民主、自由、人权重任的殷海光教授于1969年夏,其胃癌再次发作.自称为"五四之子"和"五四后期人物"的殷海光,非但没有享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启蒙大师们的耀眼声华,反而因为追求民主、自由而屡遭迫害.在20世纪50、60年代的台湾,殷海光几乎是沟通"五四"和青年一代的唯一桥梁,是那个时代台湾青年的偶像和精神导师.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为当局的眼中钉、肉中刺,对他的迫害也逐步升级,最后失去了他在台湾大学的教职.正如他的高足、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历史系教授林毓生所说:"殷先生一生基于纯真理想的奋斗,所带给他的横逆与痛苦,足使天下有良知的人同声一哭."……  相似文献   

19.
洋洋 《各界》2008,(12):28-31
清代红项商人胡雪岩,白手起家,凭借其超凡的能力在中国商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笔.他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协助左宗棠兴办洋务,以图强国:怀着一颗仁厚之心,开办胡庆余堂,以图济世救人.终其一生,他以"仁"、"义"经商,对当今的商人仍有借鉴意义.但他生活荒淫无度,又不谙政界之道,终于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最终钱财散尽,黯然离世.……  相似文献   

20.
马尔库赛认为,乌托邦不是传统意义上不切实际的空想,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可能性"对它进行分类和修正.他在批判现实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乌托邦"理论,即"现代乌托邦革命"的理论.令人遗憾的是,他构建的新"乌托邦",由于和客观现实相剥离,过分强调"意识革命",因而其整个理论路径也难逃空想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