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认为,道德价值迷失及道德价值解体的根源在于道德自律意识的减弱,而道德自律意识的减弱又滥觞于人的主体性意识的缺少似自觉能动性、创造性、自主独立性为内涵的主体性的确认、回归与解放是道德自律的前提和基础。道德自律意识发展进步的规律、人的主体性解放的规律符合人和人类社会发展三阶段的规律,只有人的主体性的最终觉醒与确定,才能增强道德自律,最终摆脱道德困惑,从而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吴海燕 《求实》2005,(10):27-29
我们党提出的和谐社会,概括来讲是两大关系的和谐,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人)关系的和谐,而实现这两大和谐,实质就是要求我们解决好这两对矛盾。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要保护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为此,我们就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完善绿色GDP核算体系。要达到人与社会(人)关系的和谐统一,就要协调各类人民内部矛盾,尤其是要协调富裕群体和困难群体之间,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城乡居民之间的矛盾,在协调矛盾的过程中求得和谐统一。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那些不和谐的因素,使矛盾双方达到和谐统一,这就是解决矛盾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进行公民道德建设时要正确认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处理好公民道德建设与共产主义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当前特别是应做到他律与自律的统一和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自主地自己约束自己,自己限制自己的一种能力和觉悟。生态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技术上的革新,更需要人的价值观的转变。“人化”与“反人化”的时代境遇迫使人自省和自律,道德自律需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过程中,道德自律对于广泛、持久地改变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自律意识薄弱和自律能力差根源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金波 《求实》2003,(Z1):243-244
自律是一种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有效方法。运用内化了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约束和规范,要求人们无论是在有人监督或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自觉自愿地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去为人处事,这是一种完全自觉的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严格的自律精神,是一个人健康的心理素质、顽强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集中体现,也是高素质人才的一个突出的品格特征。在学生工作中,如何引导大学生的道德与行为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是高校学生工作与学校德育面临的新课题。 一、自律的基本含义 自律,就是用内省的方式去审视、判定自己的某一行为是否违背自己的原则或准则。马克思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他律。”康德认为:真正品德的产生,是来自人们意志的自愿,不受外界的约束,可以通过自主规范来约束自己,故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自律”。可见,自律是指不因外在因素和外在力量的影响,而根据自己的“良心”、“信念”,为实现一定的价值或利益而自觉调控自己行为的修养,属于内在因素和内在力量。自律要求人们更多的是理性、信念和道德良心作为行为选择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05,(8):44-44
万俊人在《道德与文明》2005年第3期撰文.主张从政治伦理的综合视角切入“和谐社会”的主题.认为制度美德和公民美德是和谐所需的必要的政治伦理条件。只有通过社会基本制度的正义安排与台法有效地运作.社会伦理规范的合理有效的规导与协调,公民个体美德的修养与自律,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使社会生活进入一种有序和谐的发展状态。这也就是说.“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不仅是政治的和法律的.而且还有社会伦理的和公民道德精神的。  相似文献   

7.
论品德境界     
品德境界分为三类四种:恶德境界、无德境界和美德境界:美德他律境界与美德自律境界。恶德境界是坏人的品德境界。处于这一境界的人,恒久说来,是不遵守道德的:他违背道德干坏事——纯粹害人、损人利己和单纯害己——必定是恒久的;而遵守道德干好事——无私利他、为己利他和单纯利己——则只能是偶尔的。无德境界是品德的中立境界,是无恶德亦无美德的境界,主要是儿童的品德境界。处于这一境界的人,交错地遵守道德和不遵守道德。美德境界是好人的品德境界,处于这一境界的人,必定恒久遵守而只能偶尔违背道德:处于美德他律境界者大多数的行为必定遵守道德;而处于美德自律境界者的行为则近乎百分之百地遵守道德。不论处于恶德境界,还是处于无德境界,道德都不会真正被遵守从而得到实现;只有处于美德境界,特别是美德自律境界,道德才能真正被遵守,从而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8.
道德是自律和他律的内在统一性,只有自律而无他律的道德,实际上是忽视了它借以律己的道德准则的客观依据,只有他律而无自律的道德,只是虚拟的不现实的.在现代社会里,道德自律是人们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相互制衡的制度环境中通过博弈而养成的.只有努力创造适当的社会氛围和制度条件,大力建立和健全法制,人们才会对那些不道德和不正当的盈利行为形成自律和自我约束,诚实、信任、善良的社会道德和道德社会才能最后形成.因此说培育理性的社会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王孝哲 《求实》2000,(3):39-39
道德本身乃是“软”的。我们知道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在社会中发挥作用 ,一靠个人“自律” ,即个人凭着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素质 ,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约束 ,来处理同别人的关系以及同社会群体的关系 ;二靠社会“他律” ,即社会舆论评判某种行为合乎道德或者不合乎道德 ,予以肯定、褒扬或者否定、贬责。显然 ,这样的“自律”和“他律”都是“软”的 ,因为 ,假如一个人道德观念淡薄 ,素质较低 ,既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硬是要做出不道德行为 ,又对社会舆论置若罔闻 ,…  相似文献   

10.
小辞典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同法律相比,道德是一种软约束。道德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任何道德都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小辞典  相似文献   

11.
杨盛军 《唯实》2011,(6):34-37
在类、个体以及群体三种主体样态中,群体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必然产物,它以集体行为的方式影响人与环境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实现环境代际正义,不仅需要树立自觉的群体道德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塑造自律的道德实践品质,以及确立关心后代人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2.
企业是“经济人”和“社会人”内在统一的法人实体 ,它在处理和协调企业与职工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以及企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时 ,必然会涉及到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企业作为具有人格化的实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道德问题都属企业法人道德问题。加强企业法人道德建设既是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要求 ,也是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从企业的角度讲 ,企业具有良好的法人道德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力、扩大产品市场份额以获得高额利润 ;有利于企业内部减少管理协调费用 ,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3.
王晓虹 《求实》2004,1(2):71-74
法律与道德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两翼。如果按人们自觉的程度来划分 ,道德与法律可以分为道德自律———道德他律———法律他律由高到低三个层次。道德自律是最高境界 ,道德他律和法律他律都必须转换为人们内心的道德自律才能发挥最大功能 ,三个层次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三种实现形式。道德自律、道德他律、法律他律三种形式整合的实现是衡量精神文明的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14.
“自律”是相对于“他律”而言的。对于市场经济的主体来说,遵守法律法规属于“他律”,而加强道德修养则属于“自律”。“他律”是带有强制性的执行,“自律”则应当在提高认识,从而在提高自觉性的过程中达到。“他律”与“自律”是互补的;但一般地说,“他律”要置于“自律”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道德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不同或变异,道德的变化是经常发生的。研究市场经济中的道德问题,不能离开市场经济的发展条件去谋求道德“自律”。应当围绕市场经济去探索道德建设的新课题,在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市场经  相似文献   

15.
《探索》2015,(3)
传统意义的道德与人性之间始终存在着张力和冲突,人类的道德价值始终在这种张力和冲突之间,按照历史逻辑特有的规律演进。当代中国正处于"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重构、文化的转型,特别是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诸如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等所谓的技术革命,更使得既有的道德价值面临激烈的挑战和冲突,从而使道德价值陷入诸如认知和抉择以及实践困难的尴尬境地。集中表现为"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冲突""一元价值观和多元道德价值观的冲突""传统道德价值观和现代道德价值观的冲突"等三大冲突、"道德价值抉择的困境""道德价值导向的困境""道德价值虚化的困境""道德价值物化的困境"四大困境以及"自利和利他的矛盾""德福一致和德福背离的矛盾""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矛盾""经济发展和道德滑坡的矛盾""德性伦理和制度伦理的矛盾"五大矛盾。由于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的断裂、道德价值的教育缺位、道德和经济的"二律背反"等原因,当代中国人正面临道德信仰缺失以及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上的道德价值困境。要走出道德价值困境,需要从德性伦理、制度伦理、道德因果律等方面对当代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6.
周世竹 《求实》2004,(8):43-45
协调经济合理性与道德要求之间的关系是经济伦理研究的核心问题 ,它暗示着现代人类经济生活与道德生活之间的内在博弈 ,以及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深刻悖论。本文将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的利己动机作为既定的前提 ,分析市场经济中经济人“利己动机”与道德人“成德基础”的现实 ,探讨经济主体利己动机的道德正当性限度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道德教育是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主体性道德指个体意识到的自身作为独立人格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并为了维护这种独立性而自觉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社会公民主体性道德人格,独立的道德判断和自律的道德行为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文章简明论述了社会转型期主体性道德缺失的三大表征、主体性道德缺失的原因,以及主体性道德重构的原则与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为官德为本     
德:德行,道德和品行。它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发生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言行之中。高尚的道德,是一种弘扬正气、鞭挞邪恶,推进时代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巨大而无形的力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都有不同的道德标准。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的重要论述,在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重重险阻、克服各种困难,经过80年奋  相似文献   

19.
道德自律和他律是两种不同的道德建设手段和途径,有着不同的特点与功能。在新时期加强党政干部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既要重视以道德良心为基础的道德自律,又要不断加强道德规范的制度化,强化道德监督,有效约束党政干部的执政行为。只有做到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党政干部的道德建设才能切实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0.
谢牧青 《世纪桥》2007,(10):30-31,40
党政干部的政治道德是党政干部群体在政治领域从事决策、管理、协调、服务等政治话动时所遵循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保持政治关系和谐与政治行为有序的内在律法。提高党政干部政治道德水平关键是政治道德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同时,要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并获得深厚的民族传统政治道德基础,还要把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加强政治道德教育和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