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占利 《工会博览》2008,(24):29-29
从小我就喜欢看电视。那时候电视节目大都播放的是电影拷贝的翻版,有新闻记录片,也有故事片。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机,工厂、学校有电视机的也不多。  相似文献   

2.
社会     
《南风窗》2012,(14):20-20
民间组织NGO马背电视机过着"一顶帐篷一口锅,一群牦牛四处游"生活的四川藏族群众6月19日收到了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赠的1万台"马背电视机"。"马背电视机"又称"太阳能便携式卫星电视机",专门为高原地区以及牧民家庭设计开发,在3500米以上的高原牧区也能清晰收看到包括康巴藏语、安多藏语、卫藏方言等少数民族语节目在内的50多个频道。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的日子,一天晚上,大家吃了晚饭坐在家里聊天,妈妈讲起了当年和平解放西藏时的一些往事。那时候,我爸爸吴忠是18军52师的师长(注),作为赤遣部队先井进了西藏,妈妈也必须随军进藏工作,于是,从那时起,我们一家,便与藏民们有了一段不解之缘,特别是我,虽然那时候我还太小,不懂事也不记得事,可妈妈每次回忆起这些往事,总是反反复复地告  相似文献   

4.
夏循祥 《南风窗》2012,(25):40-42
我们似乎无法拒绝电子,也因此无法拒绝电子垃圾。就像我们无法拒绝生活。数量庞大的电子垃圾,不仅表明了我们的过度消费,也反映了当前工业文明体系的失衡。你有没有想过,随手丢掉的那块电池,不经意换下的旧款手机,和你吃的越来越不对劲的蔬菜之间有什么关系?从电子到垃圾随着高科技时代到来,手机、电脑和电视机等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速,人们在充分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方便舒  相似文献   

5.
一箭三雕     
一句平常的话,极大地刺激了一群年轻人,从而令该厂的产品有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那是两年前,全国的黑白电视机销售都不景气,生产乐华牌电视的广州广播设备厂当然也不例外。厂里组织推销,效果并不怎么样,大多销售单位的回答是:我们需要电视机,但不要杂牌货。杂牌?名优电视机竟被误为杂牌货。怪谁?怪自己的产品未被人认识。看来,广告是非做不可了。他们没去找“名家”设计,而是发动全厂职工出谋献策。饭堂里大红的征集广告,吸引了不少人,厂内的,厂外的,热心程度令组织者始料未及。不到一个月,厂里收到稿件不下百件,而且质量不错。经加工处理,乐华电视的车身广告、路牌广告、电视广告等一下子出来了,令消费者耳目一新。大概人们还不知道,这些广告设计都出自厂  相似文献   

6.
周蕾 《法制博览》2011,(5):50-51
端木露西又名端木新民,笔名有端木露西、露西、路茜等。生于苏州一大户人家,曾就读于苏州振华女中、惠灵女中。后她随家去天津,进入天津中西女中、南开大学预科,未及毕业,又随父母转到上海,考入光华大学。不仅如此,学生时代的端木露西也十分优秀。其子储望华回忆她“在苏州读中学时演过话剧,她演女主角,而男主角就是蒋纬围,可以想见母亲那时候也是颇为出色的”。  相似文献   

7.
来信     
周彪 《南风窗》2014,(14):10-10
<正>1"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对于以写作为生的作家而言,写作也具有同样的功效:让亢奋浮躁的人们认清社会和人生的残酷冷漠,让见惯世态炎凉的心灵还相信善良美好。多年前认真读过张欣的《深喉》,那时候只被书中跌宕曲折的小说情节和荡气回肠的爱情  相似文献   

8.
迟泽厚:有份文件说,全国解放之后,林彪长期称病,也就是装病.他到底有没有病? 关光烈:当然有病.最早的病是1938年被国民党晋军误击的枪伤,以后的怪病则主要来自衡宝战役.1947年我在东北见过林彪一面,那时候看他身体还是不错的.1949年南下作战,总是抓不到白崇禧部队的主力,49军又在青树坪吃了一点小亏,他很着急.  相似文献   

9.
读书阅世     
人生的每个学期.都有不同的必修课。 十来岁,我们阅读的是童话和传说,关注的问题是“善”与“恶”。那时候的镜像里,世界就像日月的运转一样,昼夜分明。  相似文献   

10.
文人的舌头     
文人的舌头是惹祸的根苗,也是谋生的工具。姑不论众多三家村学究,私塾的教书先生,无日不赖这根舌头为自家换取衣食,就是那些混到庙堂之上的士大夫,无论晋升还是保级,舌头都是离不了的。我们曾经有过游说得官的年代,那时候的张仪,在被人暴打一顿之后,醒过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舌头还在吗?有了舌头,就挡不住人家滔天的富贵。后来得官之途改道了,  相似文献   

11.
国际舆论界有人认为,以普及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为主要标志的消费热,可以称之为“新消费革命”。根据近几年广州居民的实际消费情祝分析,这种消费热已经在广州兴起。 1984年家计调查资料表明,广州每百户职工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率为:电冰箱28%;洗衣机59%;黑白电视机83.5%;彩色电视机19.5%,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位。此外,电风扇、录音机、电饭煲、照  相似文献   

12.
赵义 《南风窗》2014,(22):2-2
<正>国庆节放假,回了一趟农村老家。呼朋引伴,饮酒畅谈,好不热闹。回忆往事,是谈得最多的内容。尤其是和长辈们在一起,说起小时候一些自己也许都记不得的事情,既有温馨也有心酸。一位"70后"儿时玩伴的往事,就让人唏嘘不已。故事是这样的,那时候家里4个孩子,他最小,出生刚1岁,母亲精神出了点问题。大人喂奶是不成的了。家里实在太困难,1岁的小孩子也不可能喂玉米窝窝头,  相似文献   

13.
理想,你这个题目出得很好,现在很少有人关心这个题目了,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老人来说,人家会说:都60岁了,还“理”什么“想”? 其实,60岁了,也还是有理想的。过去有,现在也有。回想过去了的40多年,我们不断为理想而奋斗,说起来,像梦一样,可人又怎么可以没有理想呢? 40多年前,我18岁那一年吧,看了一部描写地质队员的电影,那时候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地质队员,为祖国效力。我父亲是个老知识分子,学医的,他很不同意我去学地质,他说学地质有什  相似文献   

14.
一只鸟落在树上,树成为鸟的家。在人看来,家要有床,有门窗,乃至水缸、锄头、放鞋的柜子、写字台与电视机。东西多,称之为富有温馨。因而,人看鸟的家简陋零乱。  相似文献   

15.
开心酒吧     
《工会博览》2005,(7):74-74
专家本色 修理工应召去医生家修理电视机,发现 他那架电视机用了10年,已经破旧不堪了。 医生用幽默的口吻说:"你开个处 方吧。" 修理工对着电视默默地看了一阵,然后 回答:"我看只能写验尸报告了。"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1997,(12)
上了点年纪的人,大多数会怀念五六十年代,那时候,人们对集体有一种自发的责任感,能够主动为他人着想,“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人间充满亲情和关怀。昔日“夜不掩户”,今朝即使有几道“铁将军”把门,也难防“梁上君子”。看到社会上腐败现象滋生,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和责任时,不少人感到茫然:这个社会怎么了? 现代人的责任感为何淡化了、消失了?  相似文献   

17.
通常的广告宣传都是以丰富的语言和严肃的手法唤起观众对产品可靠性的信任;然而,创造性的广告更能出奇制胜。电视画面推出旧金山电报大楼塔顶的特写镜头。画外音:“我们正重复伽利略的试验;以证明究竟是这台电视机重还是这份报纸——《Examiner》重。”然后,一位著名的报纸出版商将一台电视机和一份报纸,同时从塔顶扔下去。当报纸落到人行道上时,竟撞出了一个大窟窿,而电视机则慢慢掉下去,在人行道上只是跳了几下。  相似文献   

18.
测试张亚平2000年8月刚刚履新的飞利浦消费电子(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亚平无论走到何地,最乐此不疲的一件事便是向每一位她所见到的客人,推销她的电视机性能测试法。让这些不知根底的客人傻乎乎地盯着眼前的一排蒙上商标的电视机,凭着自己的观感来给每部电视机打分,且不厌其烦。的确,这要算是她的一个小小得意之作,因为几乎每次打分下来,都是她那心爱的飞利浦彩电得分最高,然后她总要再三叮嘱手下找一份热情洋溢地印有“让我们  相似文献   

19.
如今的娱乐事业无限繁荣,明星名人的八卦趣闻俨然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最好谈资.殊不知,两宋时期人民的娱乐生活也毫不逊色. 那时候,宋代首都的中产阶级家里,往往有两份报纸:一份是官府的"朝报",相当于现在的党政刊物,一脸严肃;一份是私人办的"小报",相当于如今的娱乐周刊,往往爆出"朝报"不愿报或者不敢报的宫廷秘史、名人八卦等,特别能博人眼球.  相似文献   

20.
11年前,吴柏纯闯深圳时,他的全部家产就是随身带的200元钱,那时候,他感到整个人都是轻飘飘的,对自己的未来不敢有太多的奢望。 今天,即使吴柏纯的员工彻夜不休息,也难以完成产品订单的生产,由深圳市柏帝电子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柏帝牌国际万用排插,自从获得’97国际电子电器博览会金奖后,订单就源源不断,不少国外客商指名要柏帝产品。而且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柏帝产品打入北京各大商场并且销量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