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经济外交”是当前国际关系领域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概念。但目前学术领域关于“经济外交”的界定很含糊,无法从根本上将“经济外交”与一般意义上的“外交”相区分。从国际关系的现实出发重新界定“经济外交”,探讨“经济外交”的基本特点,有助于加深对“经济外交”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关于秘鲁的经济改革宋晓平80和90年代交替之际,秘鲁在经济方面面临两大挑战。其一,阿兰·加西亚政府将进口替代模式和扩大需求政策推向极端,秘鲁经济陷入严重危机。通货膨胀率达四位数,生产急剧萎缩,经济结构严重扭曲,恐怖主义活动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混乱状况。...  相似文献   

3.
日本著名国际政治学者高坂正尧指出:战后日本外交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经济中心主义”,无论是内政,还是对外政策的实施或是外交行为的目的,都以国家经济的恢复增长和繁荣作为最主要的目标,都带有极为强烈的经济色彩和功利动因,可以说是一般性政治外交的经济化。而“经济中心主义”的外交战略,又决定了日本对外援助政策以“经济开发”为基本特征的原则方针和行为方式 。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秘鲁经历了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债务和通胀水平低,宏观经济保持稳定.秘鲁的增长应追溯到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稳定和结构改革计划.21世纪以来的多数年份,国际市场对原材料需求强劲,世界经济环境有利于秘鲁这样的资源型产品出口国,秘鲁贸易条件显著改善,出口大幅增长,并成为拉美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然而,由于20世纪80年代秘鲁经济曾严重衰退,21世纪以来的经济增长主要仍属于恢复性增长.而且秘鲁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目前全球经济仍充满不确定性,国际市场的巨大波动将影响其经济表现.不过,得益于经济繁荣期积累的财政稳定基金,秘鲁抵御外部冲击能力较强,未来一段时间内秘鲁经济增长将继续居于拉美地区前列.展望未来,要想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秘鲁必须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储蓄和投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当前俄罗斯外交战略最突出的特点是推行经济外交,从这个研究视角出发,作者叙述了俄罗斯推行经济外交的具体措施,分析了中国在俄罗斯经济外交中所处的地位,对“中俄经济合作关系滞后论”、“滞后的经济合作关系必然影响中俄整体合作关系”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目前中俄贸易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其他贸易伙伴相比并不滞后,真正滞后的是两国的相互投资合作,目前两国的经济合作水平不足以影响中俄关系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几乎完全陷入停滞状态 80年代是拉美经济“失去的十年”,1989年是“失去的十年”的最后一年,更是拉美经济形势暗淡的一年。据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估计,1989年拉美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0.2%。阿根廷、巴西和委内瑞拉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据统计,它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4~-5%、-0.5%和-7~-8%。秘鲁经济形势更糟糕,出现大滑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5%。厄瓜多尔的经济完全停滞,增长率仅为0.01%。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的经济形势略好于1988年,增长率分别为2~2.5%和4.5%。智利的经济形势仍然不错,  相似文献   

7.
经济外交--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经济外交从50年代起经历了几个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以经济力量为核心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深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经济外交与政治外交互相促进,在国际政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秘鲁的经济调整,自阿兰·加西亚政府执政以来搞得有声有色。加西亚政府在这方面一些新的探索性实践,引起不少议论,褒贬不一;已成为世人瞩目的一个研究课题。对此,笔者不揣冒昧,略陈管见。秘鲁现政府执政时面临的经济形势1985年7月28日加西亚政府开始执政时,面临着两个严峻的局面:一是由于“光辉道路”游击队活动所造成的社会动乱;二是秘鲁的经济处于非常窘迫的困境。在1982年下半年爆发的拉丁美洲经济危机中,秘鲁是受到危机冲击较严重的国家之一。1983年,这个国家的国内  相似文献   

9.
在韩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政府推行的正确有效的地缘外交政策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二战后到60年代中期,争取美国援助是韩国地缘外交的首要任务;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全力发展对日关系是其正确选择:80年代开始实行立足东亚的多边经济战略是其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0.
战后以来,日本一直以政府开发援助(以下简称ODA)为杠杆,促进商品出口、资本输出和确保外来资源供应,ODA实际上成为战后日本政府“经济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ODA的数额不断增加。80年代末期以来,ODA又成为日本政府推行“政治大国”外交战略的有力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周永生 《东北亚研究》2003,(4):31-35,41
战后日本的经济外交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本文从抓住主要矛盾,全力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等六个方面对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同时,从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的不协调发展,阻碍日本国家利益最大化等角度归纳了战后日本经济外交失败的教训。这特别值得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又不断翻新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合作构想并采取一系列外交行动,改善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以推进实现太平洋经济合作。1988年5月大阪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召开前后,日本政界、经济界和学术界人士就太平洋合作提出了各种设想,并把东盟国家置于重要地位。例如,通产省提出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设想,外务省提出“亚太地区合作展望与综合战略”,中曾根提出“太平洋经济文化合作论坛”设想。而  相似文献   

13.
日本经济经历了50年代的恢复,60年代的起飞,到80年代初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经济强国。90年代以后,由于“泡沫经济”终结,日本经济开始陷入走走停停的“怪圈”之中。东亚经济发生危机以后,国际社会对亚洲最大的发达国家日本的期待与日俱增,那么日本经济停滞不前的原因是什么,前景又如何引起世人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4.
近年,印度政府大力推行经济改革,将过度控制的半封闭式的经济逐渐转变为开放的市场经济,为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目前,对外经济开放已成为印度外交政策的中心。经济外交占有重要地位。印度政府领导人近年在各种场合强调要重视经济外交。拉奥总理1992年元旦在国会作的外交报告中,把对外经济合作列为外交政策重点之一。他提出要促进健康的外部经济环境,恢复(经济)发展在世界政治和经济政策演变中的中心和要害地位。拉奥总理1992年6月30日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在国外增进印度的经济和商业利益,已成为印度外交的主要关注之点”。  相似文献   

15.
进入2 0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实力在一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突显,因此,印度一直奉行的尼赫鲁外交思想已不适用,自1991年拉奥上台以后,印度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推行经济外交,突出外交为经济发展服务,并通过经济手段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就印度实行经济外交的原因、主要措施与实践效果作一个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60、70年代,随着巴西内地经济的迅速发展,本国和外国工矿企业主、农垦者、筑路队等大批涌入巴西内地,掠夺和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破坏他们的基本生存环境,直接威胁着印第安人的生存。外来者和内地印第安人之间的夺地与反夺地斗争日趋激烈。秘鲁早期著名马克思主义者马里亚特吉指出,土著人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土地所有制”。巴西的事实表明,处理好落后地区经济开发和少数民族切身利益的关系问题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巍 《国际问题研究》2023,(5):48-70+139-140
自由主义一直被认为是美国经济思想的根基和内核。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基于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美国国内对于自由主义的反叛力量一直在孕育,但受制于既有思想的强大惯性,这种反叛力量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行动指南和最终的政策方案。直到拜登政府上台,美国社会内部累积的巨大变革力量才开始凝聚成强大的执政共识,并转化为现实的操作方案,美国的决策精英将这种共识概括为“新华盛顿共识”。新共识的核心内容是,美国要大力动用国家权力工具,从内政(产业政策)和外交(经济外交)两个方向入手,全面复兴美国的产业生态系统和技术创新能力,以服务大国战略竞争的目的。这是美国经济战略思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大力度的转型,即从信奉市场至上、推动自由经济转向强化政府干预、护卫国家安全。美国重新调整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既打破了关于美国自由主义立国的传统神话,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乃至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演进都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欧洲“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CFSP)1992年被纳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是组成欧洲联盟“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 ,但其产生的影响并不太显著。阿姆斯特丹条约达成后 ,特别是北约对南联盟发动战争后 ,无论是欧盟机构还是其成员国均对加快发展“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表现出积极态度。一、对“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再认识  “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前身为 1970年开始的“欧洲政治合作”(EPC)。在 70年代到 80年代初欧洲一体化停滞不前的沉闷时期 ,“欧洲政治合作”成为欧洲建设的亮点。 90年代初马约制定者和欧洲政治家们不再满足于“…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墨西哥把握机遇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于 1992年与美国和加拿大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NAFTA) ,1994年协定正式生效。以此为契机 ,墨西哥与欧共体、智利、哥斯达黎加等国分别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 ,构造了一张多边贸易网。 90年代墨西哥的对外经济关系表现为以自由贸易区为依托、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对外经济关系是国内经济政策的延伸。 80年代中后期 ,墨西哥的发展战略开始了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的转变 ,经济改革围绕着“私有化”和“贸易自由化”全面推进。 90年代 ,经济…  相似文献   

20.
衡量现代外交双边关系是否可靠的根本依据还是要看双方的合作基础是否紧密、是否坚实,而这些基础包括经济、政治、安全、军事等方面,其中经济基础为第一位。如果双方交往的经济基础牢固而密切,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不可分割局面,那么双方的政治、安全、军事、外交等关系将在此经济基础上趋于成熟与完善。这也正是冷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经济外交与合作的着眼点之一。比较东盟与中国之间,东盟与西方(尤其是美日两国)之间交往的经济基础可以看出,未来较长时期内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将明显地相对薄弱,中国对东盟的经济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