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施特劳斯看来,现代西方虚无主义的出现与现代理性主义对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背离紧密相关。现代理性主义对古典政治哲学所主张的研究目的的弃置、现代理性主义对理性平等主义的过分强调及其所持的理性绝对主义倾向,都使现代西方虚无主义的生成成为可能。施特劳斯对现代理性主义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并来摆脱现代理性主义的主体性恩雏,也忽略了其所主张的精英主义路径可能存在的困境及偏误。  相似文献   

2.
在施特劳斯看来,现代西方虚无主义的出现与现代理性主义对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背离紧密相关。现代理性主义对古典政治哲学所主张的研究目的的弃置、现代理性主义对理性平等主义的过分强调及其所持的理性绝对主义倾向,都使现代西方虚无主义的生成成为可能。施特劳斯对现代理性主义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并未摆脱现代理性主义的主体性思维,也忽略了其所主张的精英主义路径可能存在的困境及偏误。  相似文献   

3.
在尼采那里,西方虚无主义导源于形而上学和宗教传统的崩塌所带来的价值虚无,它是一场自柏拉图以来就做好准备的运动。与尼采认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现代虚无主义问题之魁首,并试图通过复归前苏格拉底时期的“酒神精神”、依靠权力意志来寻求虚无主义问题的解决不同,施特劳斯认为西方虚无主义根源于古典与现代的断裂、根源于现代政治哲学的历史性、相对性和主观性,因而,克服虚无主义的根本之途在于重返苏格拉底式的古典传统,重新寻求自然正当。实际上,尼采与施特劳斯的差异所反映的正是现代与古典之间的核心差异,即“知性真诚”与“高贵的谎言”、绝对的主体性与有限的主体性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田光远 《求索》2007,(7):135-137
对现代性问题的思考是施特劳斯思想的一个基本主题,施特劳斯将现代性看作是虚无主义的危机,并把这种危机归因为古典政治哲学的衰落。施特劳斯试图通过对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批判为重建古典意义上的政治哲学提供可能,但这种向古典政治哲学立场的回归并不能真正解决现代性问题,反而会产生新的弊病。  相似文献   

5.
"死亡"是西方古典哲人热衷探讨的重要哲学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造就对此世生活的不同态度.对于思索何为幸福生活的古典政治哲人而言,对死亡的静观成为必不可少的精神功课.分析希腊罗马时期三大重要哲学流派--学园派、伊壁鸠鲁派以及廊下派代表人物对这一议题的不同观点,可以从中管窥古典哲人的政治智慧:借对死亡的讨论增进民众美德.  相似文献   

6.
私权神圣和私法自治构成了近现代西方民法基本理念的核心内容.随着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日渐衰微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西方民法基本理念呈现出由"私权本位"向"社会本位"或"社会优位"观念的转变.反观当代中国,集体主义仍为社会意识的主流,私法的历史传统相当薄弱,以个人权利保护为核心理念的民事法律制度仍然缺失.我国民法基本理念的现代化应该朝着树立私权以及私法观念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7.
当西方文学的价值系统被视为优越于中国文学传统的"现代性",现代西方被等同于在时间维度上领先的"新",古典中国被等同于在历史进程中滞后的"旧", 片面的追新逐异隐藏着割裂汉语文学传统的危险,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就成了缺乏对西方话语进行辨析与批判的唯西方化.鲁迅、胡适、钱玄同等人深入传统内部清理并反思传统,而一些当代作家却因为对传统的无知而抛弃传统,以至于试图通过生硬的文化嫁接将西方传统当成自己的文化根基.让人纳闷的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为什么总是有人理所当然地把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当成水火不容的东西,甚至心安理得地认为割裂传统是"现代化"的必要代价.  相似文献   

8.
弗洛伊德以“无意识”为核心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催生了现代心理学的产生,而且对西方意识流文学具有发生学的意义,在用西方意识流文学理论观照中国古典诗词时,不应对“无意识”和“性本能”命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因此,只能说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大量意识流表现技巧的运用,但不能说中国古典诗词中有意识流。  相似文献   

9.
2011年5月21日至5月24日,上海市哲学学会和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共同举办了"辛亥革命与中国传统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外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辛亥革命是中国具有比较完全现代意义的政治变革。以往对辛亥革命的思想史研究,较多关注其对西方思想尤其是西方近现代思想的  相似文献   

10.
沈跃龙 《传承》2013,(4):88+90
文化保守主义就是对古典文化的推崇,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维护以及对西方文化的批判。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反对不顾中国具体国情的照抄照搬西方模式,但固执于"中体西用",不承认文化有"质变""飞跃"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