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化外交是中国对拉美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拉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中拉文化外交经历了文艺外交和文明外交两个层次。随着中拉关系步入"构建发展"的新阶段,中拉文化外交也上升到思想外交层次。中拉已经具备了进行思想外交的条件:拉美国家主观上更加认同中国走自主发展道路的理念,中拉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中拉已提出构建发展未来关系的先进理念。中拉思想外交的重心是塑造中拉共识。当前,中拉应就三对问题达成共识。一是一致性与差异性,其实质是"和而不同"的问题;二是共同发展与自主发展,其实质是"共建共享"与"自立自强"之间的平衡问题;三是主动性与相互性,其实质是"互学互鉴"问题。中拉可通过完善合作机制、多元化文化外交主体、推进学术文化外交、完善文化传播体系以及加强文化产业合作等路径共塑中拉共识,并使其深入中拉双方社会,最终内化为双方民众的共同认知。  相似文献   

2.
林华 《拉丁美洲研究》2022,(5):106-119+157-158
中国和拉美国家的减贫合作不仅将为各自的贫困治理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也有助于双方形成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本文旨在回答“中拉减贫合作的现有水平如何”“有哪些合作空间”“双方需要什么样的减贫合作”“如何开展减贫合作”等重要问题,从而为中拉减贫合作提供一种建设性方案。研究发现,中国和拉美都认识到了减贫合作的重要性,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将减贫纳入合作范畴。中拉减贫合作已经具备了政策、思想交流和实践基础,但双方合作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无论在减贫合作理念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合作领域和手段的创新、合作项目减贫效应和社会效益的提升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中拉减贫合作要遵循顺应需求、互利共赢、互学互鉴、合作多样化原则,以确保合作的可持续性,使双方的发展命运连接在一起。在路径选择上,中拉减贫合作既要吸收借鉴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成功经验,也要充分考虑拉美国家的特点。现阶段,打造机制化、启发式、多层次的知识共享体系,提升贸易活动的益贫性和包容性,强化投资和援助的社会效益,探索数字化减贫合作的可能,是中拉减贫合作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跨国文化产业合作不同于普通的国家间经贸合作,文化宣传、文化交流、文化产品走出国门是蕴含着文化属性的,这必然会带来国家间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交汇与融合.近年来,中俄文化产业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前景广被看好.一定程度上的文化认同与近年来频繁的中俄文化交流,促进了两国文化产业合作.而两国的文化差异也并非只携带着负能量,它在中俄文化产业合作中是一把双刃剑.规避文化冲突,促进文化融合,中饿文化产业合作就可以更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东盟都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开展双方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广西在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广西走上国际文化交流的前沿。本文主要分析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广西在中国-东盟背景下的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的优势及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梳理了21世纪10多年来中拉合作在领导人高层互访、经济贸易合作、文化交流、多边国际机制的参与及合作等方面的四大成效,分析了取得上述成效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和拉美国家的发展诉求和双方的务实合作,二是全球体系结构的动态发展进程。作者认为这两个原因也是中拉合作取得成效和未来深化合作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深化中拉经济合作的未来发展空间,指出深化中拉经济合作不仅能为中拉合作关系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而且对中国和拉美国家摆脱美国的制约,推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多元化和摆脱中拉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外围地位都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和拉美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加强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合作是双方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必要选择,也是中拉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内在要求。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是中拉的重要共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行动为中拉合作拓展了空间,中拉论坛机制的启动为中拉合作提供了契机。未来中拉双方应该以中拉论坛为合作平台,以加勒比共同体为重点合作区域,以清洁能源为重点合作领域,构筑双方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合作路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逐步加大了与拉美国家经济合作的范围和力度。但是,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大国力量的交织博弈,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双边或多边合作还面临区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错综复杂性。在全球化背景下,拉美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舞台;中国只有正视并致力于妥善解决中拉经济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向世界展示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在阐述文化传播同经济合作的相关性基础上,分析中国在拉美的文化传播以及中国与区域内国家合作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并提出文化传播如何有助于深化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经济合作,提升中国在拉美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8.
软实力最大的特点在于拥有软实力的国家通过被施加对象的主动配合或者默许实现目的,而非通过武力等其他暴力强制手段。这也正是软实力理论可贵之处,它把现代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中比较忽视的文化、价值观和非政府组织以及公民个人行为等因素的作用放在了显著位置,纳入了国家实力的范畴。这对于中国通过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国家和平崛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通过推动中国与西南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协调发展,积极发挥次区域合作中的大国作用,加强中国与西南周边国家的民间往来,拓展环保、教育等领域的政府和民间合作是深化中国与西南周边国家合作的有效途径和要求。双方通过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合作共识,实现中国与西南周边国家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在西南周边国家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往,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这种交往对于增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对于各自文化以及光辉灿烂的东方文明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今天,我们正处在跨世纪的交叉点上,面向21世纪发展经济和文化。中国和东南亚生气勃勃、富有活力、高速增长的经济,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中国和东南亚的文化,正在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的土壤上和繁荣兴旺的经济基础上,放射着特有的光彩,成为国际文化探索的热点。如果说悠久的文化交往和已有的合作已经为扩大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文化合作打下了深厚、广泛的基础,那么,双方经济文化的新发展以及共同面临一个冷战后的新的世界和新的世纪,又为加强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文化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广阔的舞台。因此,加强中国和东南亚的文化合作,是双方共同的意愿,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东方崛起时代的要求。具有16多亿人口的中国和东南亚开展面向21世纪的文化合作,有着重大的意义。它对于进一步增进彼此之间的互相了解,巩固和发展友谊和合作,学习和借鉴对方文化的优秀成果,继承和发扬东方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创造和发展丰富多采、健康活泼、既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又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走一条建立在东方文化基础上、又吸取西方文化优秀成果的  相似文献   

10.
周亚敏 《拉丁美洲研究》2022,(6):85-99+156-157
全球发展倡议提出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拉同属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在国际气候谈判中,还是在绿色低碳合作领域,都有相近的立场和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全球迈向碳中和的关键时期,中拉气候合作在清洁技术转移、气候韧性基础设施和林业碳汇三大领域具有广阔空间,进而有望在公正转型、气候韧性发展和协同增效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拉美国家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已与中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尽管中拉合作面临美国因素干扰和拉共体内部认知不统一的双重挑战,但双方气候合作的机遇大于挑战。未来在全球发展倡议的统领下,中拉气候合作应朝着推动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实现碳中和的方向走深走实,不断拓展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下的气候合作新议题群,争取在国际气候谈判中达成对发展中国家整体有利的条款。中拉双方要以前瞻的、发展的、创新的眼光来看待气候合作中的机遇与挑战,为共同实现强劲、绿色和健康的发展而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11.
2015年1月8~9日,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中国和拉美的合作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在铁路产业方面的合作一直是中拉合作的重要领域,却常为研究拉美的学者所忽略.本文在介绍中拉铁路产业合作的背景和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其给双方带来的影响,并试图探析中拉铁路产业合作面临的挑战的背景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拉美国家尤其是南美洲国家因其所蕴含的丰富自然资源、原材料及其广阔的经济与市场前景备受世界瞩目。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军事大国,向来将该地区视作自己的"后院",不断试图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种手段维护其传统势力范围。与南美洲国家开展军事合作成为美国在该地区不断维护与拓展自身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冷战后美国与南美洲国家军事合作的五大形式入手,对当前双方的军事合作基本情况进行归纳分类并分析双方军事合作的主要动因和制约因素、其产生的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双方的军事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实现了双方的个性化需求和共同目标,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合作所具有的较强政治性,明显的不对称性、不对等性,美国与南美洲国家的合作一直存在矛盾,南美洲国家内部之间也存在不小的猜忌和怀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与南美洲国家军事合作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还将继续保持合作与矛盾并存、矛盾中求合作、合作中求发展的特点。域外新兴大国踏足南美、南美洲国家间区域一体化等将为双方军事合作带来新的内容与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文化产业合作能够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巴经济走廊为中巴文化产业合作,乃至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合作开辟了新通道。本文旨在分析中巴两国文化产业的文化资源禀赋差异,结合经济走廊区域内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文化特色,通过"企业,政府和社会"三层联动合作机制,探索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的中巴文化产业合作路径及两国文化产业合作模式。在文明互鉴的基础上,坚持文化认同与文化创新,促进中巴文化产业合作,推动两国"民心相通",深化中国与南亚区域的"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邹磊 《东北亚论坛》2023,(3):97-110+128
尹锡悦政府上任以来,基于双方共同的战略需要,韩美经济关系加速朝着全球化和安全化方向迈进,双方重点推进在供应链和关键技术、各自“印太”经济政策对接以及第三方市场等方面的合作。客观上,有利于强化美国在科技经贸关键领域对华“脱钩”布局,增加美韩在“印太”地区对中国的博弈筹码,助推美国全球基建投资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展开竞争。但与此同时,韩美经济关系中存在深刻的利益冲突,双方合作存在限度;中韩经济关系中也拥有巨大的利益交集,双方合作具有韧性。中国可采取积极对接、主动塑造的对韩经济外交策略,稳定中韩两国合作基本盘,创造更多的共同利益交汇点。  相似文献   

15.
新冠疫情暴发对中国和拉美各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但数字技术在本次抗击新冠疫情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显现,数字经济的增长潜力被进一步激发。加强中拉数字经济合作,对于化解疫情给双方经贸合作带来的下行压力,深化和细化"一带一路"合作,促使双方合作在疫情之后向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疫情为数字经济普及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用武之地,为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和市场机遇,也为进一步拓展中拉"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此同时,在疫情冲击下中拉数字经济合作也面临着因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带来的融资困难、拉美产业数字化程度较低、人力资源不足以及美国对中拉数字经济合作的阻挠等挑战。展望未来,中拉需要在《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和拉美数字议程指引下,加强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网络空间治理、数字化人才培养和促进公众数字素养提升等方面的合作。鉴于美国将继续对"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制造障碍,中拉双方需要采取更为灵活务实的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16.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整个人类社会环境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发展文化产业也是推进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很多国家都把文化产业作为核心产业来发展,把文化贸易作为国家战略来推进。其中,韩国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视之为支柱产业。韩国的文化产业管理与发展模式,是政府诱导、私人兴办。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韩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赢得了国际声誉。因此,深入分析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机制,并加以借鉴,对创新和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外文化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外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之间存在重要的联系.对外文化要有效传播,需要对自身文化有准确认识和定位,注重异质文化的可对话性以及重视传播渠道中的非均衡性因素.中国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应当通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传播,塑造"和平开放"的文化内核,通过文化外交,塑造"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8.
软实力是国家形象塑造与竞争的基础,国家形象与软实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 作用的互构关系。人权是国家权力的源泉,人权为具体的国家制度创新奠定了价值基础并指出了发 展方向,是国家软实力的内核。人权发展在经济发展、文化吸引力、国家形象塑造、国际议程设置、媒 介传播效应、行为合法性等方面推动软实力提升。对中国来说,在人权软实力建设方面要想“有所作 为”,走向世界,必须凸显“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加强与国际社会包括人权交流在内的各个层面 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为冷战后分析国家实力提供了新的参照系,中国学界在其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分析维度,使其在描述中国软实力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中国通过经济外交加强了对拉美经济的影响力,中拉文化交流则提升了拉美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度。中国模式为拉美在"后华盛顿头识"时代重新腾飞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拉美中左翼力量的崛起为中国的政治价值观在拉美扩大影响提供了可能。中国在拉美的形象呈上升趋势,中拉多边外交也进一步丰富了双方接触的途径。尽管中拉交往有经贸强、文化弱的不足,但随着中拉双方自身实力的增强以及中拉联系的日益密切,中国在拉美的软实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俄罗斯在欧亚主义思想指导下,将目光转向东方,试图通过推动更广泛、更具包容性的欧亚合作来营造欧亚战略空间。经营稳固的“欧亚战略空间”是欧亚主义指导下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目标。大欧亚伙伴关系是其最新政策化表现。俄罗斯近年来的欧亚转向是其对变动国际政治格局的反应,是新时代地区主义方略,也承载着其世界秩序诉求。中国是欧亚战略空间的利益攸关方,是俄罗斯营造欧亚战略空间的关键伙伴,但也需借重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影响。中俄在欧亚战略空间的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复杂地缘情势和挑战,亟需通过文化合作予以应对。中俄有较完善的文化合作机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官方主导、政治驱动色彩浓厚,缺乏经济和社会基础;以双边为主,缺乏多边框架;缺乏欧亚范围内的文化合作统筹和协调机制。中俄在欧亚战略空间的文化合作还面临如下难题:双方目标、方向分歧;俄罗斯对中国崛起的矛盾与防范心理;民意基础薄弱和双方在欧亚战略空间的文化短板与社会赤字。中俄应加强战略文化协调,建立立体合作体系,加大战略投入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中俄+”的形式推动欧亚战略空间的文化合作;加强国际战略传播协作,增进欧亚地区多元文化叙事,共同塑造欧亚大陆的话语权和观念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