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尊老爱幼讲美德,不虐待老人,不歧视弱势群体;勤俭朴素讲节约,不大吃大喝,不奢侈铺张浪费",一幅《文明公约》在百色市田林县利周瑶族乡福祥村村委会的戏台旁显得相当醒目。"这几年我们村大变样,变化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更多栰的是来自乡风民风的改变。"村党支部书记卢国庆说,"自从村民自主订立村规民约以来,村风民风极大好转。现在看书、看戏、跳舞的人多了,打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5,(1)
<正>台湾天龙文创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荣裕:"我们很看好这两本书在台湾的市场,绝对会热卖!"据台湾《旺报》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著作《摆脱贫困》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两本书,自2014年12月14日起在台湾各连锁书店上架。报道称,这两本书以简体字版进入台湾,自有其意义。据悉,第五届台北书展因大陆主办方带来《摆脱贫困》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两本书,且预计在台湾各连锁书店上架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3.
勤俭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要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勤俭。作为个人“修身”之道,有如诸葛亮所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齐家”之宝,有如北宋司马光著《训俭示康》,教育儿子司马康要勤俭节约;作为“治国”经验,有如毛泽东同志教育党员干部要艰苦朴素,厉行节约,勤俭建国。勤俭的美德犹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盛开富有的花,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  相似文献   

4.
从60年代走过来的人,都会记得一首歌《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歌中唱道"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少不了,哪怕是一尺布,一分钱都要用得巧……"是的,勤俭是美德,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这样的美德。  相似文献   

5.
一、唯物论: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中国的现实需要建设节约型社会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文明历史延传中不断继承和发扬,源远流长有的人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家治国的规范,有的人把勤俭作为为人处事的原则,有的人把它视为伦理道德去操守。中华始祖黄帝就力行“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大禹为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尚书·大禹谟》赞扬他“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功德。《周易·否卦》记载“君子以俭德避难”阐明了俭朴的德行有助于防范灾难,在面临危难时,有助于克服危难的辨证关系。《周易·节卦》提出“天地节而四时成”“…  相似文献   

6.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尽人皆知的古训。然而今日中国每年公款吃喝费用高达1000亿元,这一发人深思的数字给我们敲响了“奢侈之祸,甚于天灾”的警钟(  相似文献   

7.
徐昕 《党建研究》2021,(1):14-1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选编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这一专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必须强化"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加深对党的自我革命的理解和把握,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8.
奢侈淫糜.败家毁国。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时常回响的警钟。历览前朝兴衰事,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道理.但就是这样一个既富有深刻哲理.又得到历史验证的道理,许多帝皇、官吏以及一些豪门望族。在取得成功和辉煌之后都把它置之脑后,以致在中华民族的舞台上反复上演一幕幕“奢侈淫糜.败家毁国”几近相似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9.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从三国末年的吴王孙皓,到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他们亡国失败的原因都是一样的,都是因为丢弃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奢侈淫逸,腐败堕落。正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诗所言: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相似文献   

10.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是《淮南子》最具进步意义的政治命题,作者围绕这一命题提出的爱民、利民、顺民、安民等一系列施政观点,极大丰富了中国古代趋善求治的政治文化,并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蔡建军 《北京观察》2013,(10):63-63
道光皇帝倡导勤俭治国,狠刹吃喝浪费之风,这对我们今天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仍有警示和反省作用,也蕴涵着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声音     
一所好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也不在权威的讲坛,也不在到处张扬,而在每一个人的灵魂和生命。这就是精神,这就是大学的精神,也是同济的精神。5月14日到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上海考察工作。在同济大学,温家宝和师生们谈到大学精神和大学建设问题,提出要开放办学,要勤俭办学。"广告词中反复出现的“至尊”、“豪宅”、“奢侈”、“顶级享受”等字眼严重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6,(2)
正党中央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强调要尚俭戒奢,这不仅特别重要,而且非常必要。尚俭戒奢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党性修养。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向来是中国一以贯之的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安排和使用好全年经费预算,为此强调以下几点意见。一、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搞好经费预算管理199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一年。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全党和全国人民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指出,要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坚决贯彻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反对铺张浪费,制止挥霍奢侈之风。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  相似文献   

15.
<正>历史的传统和执政的习惯,导致现行的治国方式上,决策者依然习惯性依赖政策。在政策治国和法律治国的选择上,政策重于法治。治国体系和治理能力,还有待漫长的跋涉和探索。依法治国的中国实践: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中国古代治国的正宗方式是"德主刑辅"。法律的地位并不高,"礼"和"德"才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方式。新中国成立后,改变了治国模式,通过法律的国家治理方式开始显现。按照国家领导人的说法,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于是有了1950年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1954年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但真正重视法律的治理,则要到1978年。  相似文献   

16.
江岸 《小康》2011,(4):125
"老废物"式的管理之道,才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深藏不露,在幕后牢牢把控大局。贾母达到了这一境界,可惜,她选错了人《红楼梦》里,自称"老废物"的贾母却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老子《道德经》里谈到治国管理的几个境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其中最差的管理境界是"侮之"——上司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社会是人治的社会,而不是法治的社会。战国时代的商决在《商君书》中写道:"不以法论知、能、贤、不肖者,推尧,而世不尽为尧也。"由此可知,尧的时代,是不谈法的。又据《尚书》记载,尧、舜、夏、商请朝也不以法治,而以典、漠、贡、歌。誓、浩、训、命、征、范来治理社会,尚未谈及法。周朝以周公制定的"周礼"治理国家,属于礼治。只有到春秋时期的管子,才大声疾呼"以法治国",并在齐国实施,因而使齐国迅速强大,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在《管子》一书论述"以法治国"的篇章就有下面六篇主要著述:《…  相似文献   

18.
正《史记》有云:"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自秦时推行郡县制以来,"郡县治则天下安"是我们这个东方古老的大一统国家一直信奉的治国要旨。时至今日,治理好县域依然是治国理政的关键,而县域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表现。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指出,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  相似文献   

19.
梅雨 《人民公安》2010,(22):62-63
<正>当避世成为奢侈,活着成为难题,如何装疯卖傻也能保持一份人的尊严,迸发自由的思想光芒?刘强的《竹林七贤》一书,缘于他在《百家讲坛》的13集讲座。开讲"竹林七贤",也意味着,《百家讲坛》填补了节目在魏晋这一段历史上的空  相似文献   

20.
去年10月底,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加强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水平,深入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的重大决策。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纲要》深刻论述了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公民道德建设的具体方针和基本原则;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阐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即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