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人大质询制度设计和实践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必耀 《人大研究》2005,(11):11-14
2005年1月15日,哈尔滨滨江桥收费站的闭道栏杆被撤除,收费站“寿终正寝”!老百姓拍手称快的背后,是万文国等10名省人大代表于2004年初在黑龙江省人代会上对省政府的质询。如今,人大质询渐渐多了起来,质询“零记录”正在不少地方被改写,沉默了几十年的人大质询逐渐走向前台。解读一个个质询案例,我们发现:质询事实上推动了政治和谐。质询的制度变迁随着人大制度行进的步伐,人大质询制度和实践的演进,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初创期:1954年~1979年质询作为一项权力载入宪法文本,但质询实践一片空白。人大质询制度发轫于1954年宪法第三十六条…  相似文献   

2.
现代英国平民院质询实况及质询的实效和活跃原因□蒋劲松一、质询实况这里,让我们通过统计和实例来观察平民院议员质询大臣和首相的实况。(一)若干统计1.不同时期对比1945—85年间,平均一次年会提出的质询约一万五千项;1985年以来,平均一次年会内提出的...  相似文献   

3.
质询的制度设计质询(questions)制度起源于英国,由请愿权发展而来,是指在国会开会时,国会议员针对内阁的施政方针、施政报告或其他重要事项,向内阁总理或者内阁组成人员提出质问或疑问。1869年,下议院的工作通告首次开列一个新栏目为"Questions",即质询。这也通常被视为下议院建立质询制度的时间。随后,在一些实行议会制的西方国家,质询制度得到广泛实行。我国的质询制度则伴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相似文献   

4.
人大质询与政治和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1月15日.哈尔滨市滨江桥收费站的闭道栏杆被撤除,收费站“寿终正寝”。此举得益于万文国等10名省人大代表于去年初在黑龙江省人代会上对省政府的质询。如今,人大质询渐渐多了起来,不少地方人大保持几十年的“零质询”记录正面临着冲击。解读质询案例,我们发现:质询,事实上正在推动政治和谐。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主要对英国议会质询制度在平民院的具体运作进行介绍。同时,为质询制度的最新进展和演变历史提供背景材料。一、议会质询制度(一)何为议会质询议会质询是议会议员向政府问责的基本方法之一,其可以细分为多个类别。(1)口头质询,分为首相质询、大臣质询、时事质询、紧急质询。(2)书面质询,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亲历一件质询案的全过程:某县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一代表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某司法机关提出一件质询案。在大会主席团会议上,提质询方与受质询方依据各自认定的法律和事实,进行了近3个小时的“问”与“答”,最后以提质询方表示“不满意”要求受质询方再作答复而“休庭”。大会闲会后,时隔月余,在本级人大常委会的组织下,受质询方再对提质询方的几位人大代表重新答复,最终以提质询方几位代表表示“比较满意”而给这一质询案画上了一个不太圆的句号。为什么说这个句号不太圆呢?因为笔者  相似文献   

7.
<正>"这次质询,瞄准问题重在一个‘质’字,多了批评、问责的味道。现在看来,监督力度明显加强,监督效果显著提升。"质询会三个月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蒋必海回顾开展质询以来本区渣土(砂石)运输管理工作所发生的变化,颇感欣慰。"运用质询方式进行监督是破冰之举"镜头回到2017年4月18日上午的质询会现场。会上,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对政府组织督办不力、有关部门工作推进缓慢、客观原因制约、工作人  相似文献   

8.
唐晓 《人大研究》2003,(12):40-42
质询是英国议会监督政府的主要手段之一 ,其以经常、直接、公开而有效的特征一直格外引人注目 ,为世界上许多议会制国家所仿效。经过长期的宪政实践和经验总结 ,英国议会以宪法惯例和议事规则的形式 ,建立了一套比较系统而完整的质询程序和规则。1.质询的分类以质询的问答方式为标准 ,将质询分为口头质询和书面质询两大类。口头提问口头答复 (包括口头补充提问及其答复 )为口头质询。就质询对象而言 ,口头质询包括议员对大臣的口头质询和议员对首相的口头质询 ,两者各有固定时间及问答范围。书面提问书面答复即为书面质询 ,1918年后因口头质…  相似文献   

9.
最近,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询问和质询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五种情形下,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可联名提出质询案。询问和质询,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个重要方式。我国宪法第七十三条明确规  相似文献   

10.
英国议会平民院对政府的监督程序共有下列几种:质询程序;信任(或不信任)程序;财政监督程序;行政法规(又称授权立法)监督程序;部门委员会监督程序;行政专员监督程序。质询制度平民院对质询的管理着眼于下述几点。第一,鼓励议员行使质询权。书面质询用来补充口头质询之不够,特别体现了这一点。第二,对政府全方位质询。从首相到大臣都得接受质询;政府的宏观政策到各部门的具体工作都可以质询。第三,促使质询有序进行。在普通预约质询之外允许私下预约,这就使得议员遇有急事可紧急质询,一般问题则依次质询。  相似文献   

11.
质询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职权。然而遗憾的是,这个职权长期以来没有为多数代表所行使,成了只是“看上去挺美”的点缀。从近年来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实践看,真正行使质询这刚性监督权的并不多见,在大多数地方,质询案难觅其踪,不少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从建立至今从未使用过质询等刚性监督权。质询“尚方宝剑”被束之高阁,一张有力“王牌”却很少有人问津,从中折射出一个沉甸甸的话题:人大代表质询热情“低温”现象必须得到关注和重视。笔者以为产生“低温”现象的原因,首先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认为没有必要质询。觉得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已少有可质询的问题。二是不敢质询。认为质  相似文献   

12.
质询是人大尤其是地方各级人大及常委会对“一府两院”行使监督权的一种刚性监督手段。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不难见到,一些地方行政领导因缺乏“人大意识”,不能及时、慎重地对待人大代表的质询而遭罢免或撤职。在此,笔者对有关人大质询监督的一些问题作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家在全国很有影响的报纸,将我国三级人大20年来颇有影响的5项监督事件,做了一个简单的归纳:一是共和国质询第一案——1980年8、9月间召开的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170多名北京团代表就宝钢工程分别向冶金部提出质询,这是全国人大历史上第一起质询案,史称“共和国质询第一案”。  相似文献   

14.
依法向"一府两院"提出质询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会议和人大代表的一种重要的、强有力的监督方法。本文试就质询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关于质询、质询案的关系及其目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将质询和质询案混为一谈,认为质询就是质询案,质询案就是质询。这种认识是不确切的。质询,也叫质问,是指人大代表就某一具体问题向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所属部门提出质问,要求被质询机关作出澄清、解释的一种活动。质询属于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的个体行为,不是人大的集体行为;而质询案是指依法具有质询权的各级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以法定数量联合对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所属部门提出质询的议事原案。由此可以看出,质询仅是个别或  相似文献   

15.
质询意识普遍不强。人大代表受自身素质影响,不愿、不敢行使质询权,还有部分代表不会运用甚至不知质询制度;被质询机关将被质询视为出丑,担心质询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或因暴露薄弱环节而丢选票;广大民众因对质询制度的意见长期得不到采纳而丧失信心。  相似文献   

16.
滕修福 《楚天主人》2012,(11):34-34
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有代表建议大会议程加入半天质询环节。笔者认为,质询不同于询问,询问无法定程序,易于常态化;但质询的法律规定明确,常态化不妥。首先,质询必须要依法书面联名才能启动质询案。代表法第十四条规定,全国人大代表"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有权  相似文献   

17.
质询制度的充分落实,可以激活人大权力,释放监督能量,有利于从制度源头上维护和保障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由于立法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质询在我国实践中很少得到运用。要明确质询的对象、范围,健全质询案的启动、结束程序,使质询切实具备可操作性,以期不断完善监督法框架下的质询制度。  相似文献   

18.
<正>在我国,质询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早在1954年宪法中,有关人大质询权的内容就有所规定。1982年宪法则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质询作了比较完整的规定。之后,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19.
如果我们用一些流行词语对最近几年人大监督工作进行盘点,那么,人文关怀将肯定会是一个反复出现的高频词。如果我们以最近几年人大监督工作为背景,对监督法进行品读,将会感受到从法间文边所透射出来的人文精神和民本倾向。毫无疑问,人文关怀虽然没有作为一个法律术语被写入法中,但它却作为一项重要的价值预设,融入到监督法的条款中,并内化成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品格。长期以来,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人大监督总是和质询、罢免、撤职等一些“冰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似乎远离百姓。诚然,作为最具威慑力的监督手段,质询、罢免,撤职等措施对为官不廉、…  相似文献   

20.
"村里党员队伍不断壮大,镇党委有哪些举措保证党员作用发挥?""村集体经济薄弱,有什么办法进一步发展壮大?""2013年,镇委将实施哪些民生工程?"……在今年初举行的泰顺县三魁镇党代会年会质询活动现场,党代表们的质询一个接一个,镇领导班子成员一一给予解答,不时赢来阵阵掌声。镇党代表说,这样的方式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