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组织和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同风沙进行了不懈斗争。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们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确立了“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的战略目标,把防沙治沙作为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稳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2000—2006年,全区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6亿亩,重点治理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第三次全国荒漠化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区荒漠化土地面积比1999年减少2400万亩,沙化土地减少730万亩,实现了我区防沙治沙事业的重大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2.
甘肃是全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沙化土地面积位列全国第五位,是全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因此,加快我省荒漠化治理速度,不仅对我省而且对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入调研,搞好规划. 要使我省土地荒漠化问题从根本上有所改观,首先应当在深入系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具有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实践》2020,(5)
正内蒙古是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51.5%,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布于12盟市的91个旗县(市、区),内蒙古承担了全国40%的沙化土地治理任务。经过几十年、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内蒙古取得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的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对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确保生态安全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我国西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却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环境冲突激增等问题层出叠见,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西北地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优先节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保护和恢复植被,根治水土流失,治理土地荒漠化;加快生态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成为西北地区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16日,由甘肃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甘肃省防沙治沙办公室主办的"纪念第十九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遏制荒漠化,实现中国梦"大型宣传活动在兰州举行.据悉,我省是全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治理荒漠化已刻不容缓. 目前,我省荒漠化土地面积19.2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5.12%,沙化土地面积11.9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8%.全省还有2.18万平方千米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分布在武威民勤、金昌、张掖、酒泉敦煌、嘉峪关、甘南、庆阳等10个市州的37个县市区.从我省最西边的嘉峪关、酒泉(敦煌)到张掖、武威(民勤)、金昌的河西地区,从东部区的庆阳(环县)沿西北部至白银,及南部甘南草原的九曲黄河,我省大部分地区正在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和侵蚀.  相似文献   

6.
1.以生态建设为中心。千百年来,由于多次战乱,多次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的原因,西部地区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荒漠化年复一年地加剧,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  相似文献   

7.
宁夏地处我国干旱和半干旱、荒漠和草原的过渡地带,沙化土地面积仍然严重制约着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脆弱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性改变,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令人堪忧。强化生态危机治理中的政府作用,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严格控制新建项目的污染排放等无疑成为解决宁夏生态危机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宁夏是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57.24%。近年来,我们采取综合措施防沙治沙,有效遏制了生态恶化趋势。“十五”期间,全区共完成营造林面积104.74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工程70.13万公顷,三北防护林工程16.21万顷,天然林保护工程18.4万公顷。全区已累计治理沙化土地4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9.84%,1994—2004年土地沙化面积减少5.3万公顷,其中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分别减少37.9%和59.7%,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扩展速度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9.
吴忠市地处宁夏中部,北部利通区、青铜峡市为川区,南部盐池县、红寺堡区、同心县为山区。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境内水土流失严重。近几年,吴忠市各县区均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治理,实施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工程,特别是经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的地区,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钱智 《求是》2007,(10)
新疆气候干旱少雨,沙漠浩瀚,全区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43%。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生态效益第一”的思想,把防沙治沙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全力推进。“十五”期间,全区森林覆盖率由1.68%提高到2.94%,绿洲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14.95%,沙化土地面积扩展速度有所减缓。和田地区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全球500佳”、“全世界防止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成功业绩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将在西部地区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大重点工程。这些重点工程包括:黄土高原多沙丘沙区沟道整洁工程,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农牧交错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长江上游地区坡面水土整治工程,石灰岩地区土地抢救工程,长江上游地区滑波、泥石流预警及泥石流治理示范工程,内陆河区生态绿洲保护工程,“三化”(沙化、退化、盐碱化)草原区节水型植被建设工程,重要水源区保护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工程。  十大工程覆盖土地总面积110万平方公里,涉及陕西、山西、内蒙古、宁夏、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甘肃、广西、青海等1…  相似文献   

12.
据国家林业局网站发布的信息,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沙化土地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  相似文献   

13.
2013年6月16日,由甘肃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甘肃省防沙治沙办公室主办的“纪念第十九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遏制荒漠化,实现中国梦”大型宣传活动在兰州举行。据悉,我省是全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治理荒漠化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县情简介: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总人口31.5万人,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其中各类荒漠化土地面积2254万亩,占总面积的94.51%。年均降雨量113毫米,蒸发量2644毫米;是全国最干旱、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5.
加强生态建设 ,遏制生态恶化。抓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工程 ,加快小流域治理 ,减少水土流失。加大防沙治沙力度 ,继续推进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强草原建设 ,防止超载放牧 ,遏制草原退化和荒漠化。抓紧环京津生态圈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城市绿化。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提高国土森林覆盖率。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 ,保护陆地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十五”期间 ,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是 :要基本控制住人为因素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森林草地破坏 ,努力遏制荒漠化发展 ,黄河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地区以及风沙区和“三化…  相似文献   

16.
五月,从遥远的内罗毕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内蒙古敖汉旗以其卓越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成就,同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市一起,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2002年度全球500佳”称号。这无疑给敖汉人注入一支兴奋剂,也是敖汉人“不干不行,干就干好;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精神的最好印证。敖汉旗是半丘岭半沙漠地区。50年代初,全旗8300平方公里的土地,荒漠化面积达6300平方公里,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76%。南部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模数高达5000-8000吨/平方公里;北部沙地的沙漠化使这里几成生命的禁区,沙进人退,沙漠吞蚀了农田,赶走了村庄。土地的荒漠化使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水,经济命门,人之血脉,万物本源。水的问题,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宁夏中南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十年九旱,人畜饮水困难,土地贫瘠、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基本靠天吃饭。因为一个"水"字,这里的人们在干旱中"苦瘠甲天下"千百年,成为宁夏也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宁夏中南部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等10个省区市,拥有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西部地区目前有人口2.8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998%。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不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西部地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7,(12)
<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没有人比居住在库布其沙漠周边的农牧民更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近年来,加强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库布其沙漠周边企业和群众的共识。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更是把绿色发展战略作为首要战略规划,从1998年就着手进行生态建设和荒漠化治理,碳汇林生态建设也早已开始布局,为打造"百年伊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实现了"企业有绿色、化工有环保、周边农牧民有效益"的宏伟目标,走在了鄂尔多斯市  相似文献   

20.
三江源告急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总面积达31.6万平方公里。这里孕育了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因此又被誉为“中华水塔”。然而近年来,冰川退缩、湖泊骤减、草原退化……一连串的生态恶化导致三江源正成为全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