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殿仁 《湘潮》2011,(1):14-16
我曾有幸两次在杨得志身边工作:一次是1970年初到1973年底,杨得志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其间,我作为济南军区党委秘书,直接在杨司令员身边工作;另一次是1984年到1988年,杨得志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相似文献   

2.
梅克保 《湘潮》2011,(3):18-19
杨得志是湖南人民的优秀儿子。1911年1月3日,他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南阳桥(今属株洲县)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由于生活所迫,少儿时代的杨得志只上了两年私塾,从小就跟随父亲学打铁,11岁给地主放牛,14岁与哥哥赴安源煤矿当挑夫,16岁到衡阳修公路。  相似文献   

3.
绵绵乡情──杨得志和他的家乡人张童保故乡,这个熟悉而亲切的字眼,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归故乡,是多少身处异乡的人一生的夙愿。对于出生入死、转战南北、过着戎马倥偬军旅生活的军人来说,返乡则更有一番别样的意义。1925年早春二月,14岁的杨得志和他的哥哥杨...  相似文献   

4.
1926年11月,年仅15岁的杨得志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0年秋,部队经过他的家乡——湖南醒陵县南阳桥乡(今属株洲县)三望冲村,当时担任红四军一师通讯警卫排排长的杨得志既没能请假回家去见亲人,也没有遇到能替他捎口信回家的熟人,回家成了他没能实现的梦,成了他心中郁结的遗憾。新中国成立后,在和平环境里,家乡的地方干部时常派人向他汇报家乡的建设情况,并热情地邀请他回家乡看看,那绵长而浓厚的思乡之情开始一次次牵动着将军的心……  相似文献   

5.
杨得志是我军著名战将,1925年2月,年仅14岁的杨得志和哥哥杨海堂为生活所迫,冒着风雪离开家乡--湖南醴陵县南阳桥乡(今属株洲县)三望冲村,出门谋生.1926年11月,年仅15岁的杨得志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不料这一走竟成了他与家人的诀别.  相似文献   

6.
杨得志:"永远作六连的一名列兵"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是第一个响应号召下连当兵的大军区司令。为了适应连队的士兵生活,他在下连前十几天就取消了午睡,在酷热的阳光下晒日光浴。每天早晚,他请公务员按新制式教练教他操练。临走时,还专门召集起同他一块下连当兵的干部开会,研究怎样下去锻炼自己。1958年9月  相似文献   

7.
贺茂之 《湘潮》2011,(1):16-17
光阴似箭,岁月无情。原总参谋长杨得志上将离开我们已经16年了。我曾有幸于1985年至1988年在老将军身边工作,耳濡目染,获教益良多。他忠诚于党、热爱军队的许多事情至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8.
《湘潮》2021,(10)
正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杨得志战功卓著,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一代名将。杨得志始终心系百姓。他常说:"老百姓有困难不找我们找谁?找到我们,我们不办谁办?"当年长征的时候,杨得志带领的红一团是红军长征先遣团,蒋介石妄图借助大渡河的天险把红军拦住。"十七勇士"粉碎了敌人的美梦,第一团为红军长征扫清了道路,被毛泽东称赞为"开路先锋"。1983年6月13日,当年帮助渡河的两位老船工韦崇德和龚万才从四川专门赶来北京找杨得志反映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在几十年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创立了人民军队,杨得志是这支军队中的一名老兵,是人民战争的参加者,曾在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指引下冲锋拚杀,也曾运用这种战略战术指挥过不少大大小小的战役和战斗。和许多同代人一样,每当回忆起走过的烽火岁月,杨得志就情不自禁地想起率领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想到毛泽东同志。(一)杨得志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同志,是在  相似文献   

10.
程秀龙 《党史博览》2012,(10):27-32
1951年。郑维山作为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入朝。与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一起指挥十九兵团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志愿军转入阵地防御阶段后,根据中央军委轮换任职的规定,他到二十兵团任代司令员。其间,他指挥部队参加了1952年秋季和1953年夏季战术反击作战。1953年夏季第二阶段的战术反击作战,成为他在朝鲜的最后一仗。  相似文献   

11.
正杨得志在漫长的戎马生涯中,从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他一生为人襟怀坦荡,豁达大度,善于团结同志。在不同时期3次给杨得志当过副手的杨勇曾深情地谈到:"凡是和杨得志同志在一起工作过的,没有搞不好的。"回顾战争年代,杨得志同历任政治委员搭档都能密切合作,较好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更为难  相似文献   

12.
1980年3月2日,中共中央决定:邓小平不再兼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党委第一书记,由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接任,杨得志同时担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杨得志1911年1月出生于湖南醴陵南阳桥(今属株洲)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在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当工人。1928年1月,他参加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走上井冈山,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一军团排长、连长、团长,参加过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曾获三等红星奖章。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中,他从一个手持梭标的战士,成长为指挥千军万马的高级将领,亲历了我军…  相似文献   

13.
1994年10月26日晚,在电视里惊悉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长杨得志同志与世长辞的噩耗,心情万分悲痛.我赶紧从影集中找出那帧与杨得志的合影照片,久久地凝视着他那亲切而又慈祥的面容,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相似文献   

14.
开国上将杨得志投身军旅半个多世纪,他的传奇经历是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从中也可清晰地看到他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我军一代名将的历史轨迹。这里,选取的是他红军时期的几则轶事。  相似文献   

15.
黄新 《湘潮》2011,(4):12-15
杨得志从上井冈山到长征前,在赣、闽、湘、粤等省边界(主要是赣南、闽西)征战了整整7个年头。在此期间,他与彭德怀共同经历过硝烟弥漫的战斗洗礼,共同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结下了情同手足的友情。  相似文献   

16.
<正>"杨罗耿兵团"是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北地区人民军队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劲旅,在平津战役及解放大西北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而杨得志、罗瑞卿、耿飚作为兵团的三位主要首长,在人民军队的发展史上也占有着非常突出的地位。红军时期初任要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杨得志、罗瑞卿、耿飚在红军队伍中不断成长历练,颇受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赏识,红军长征前后均担任比较重要的职务。杨得志,1911年1月生,湖南醴陵人。他只上了两年私塾,后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当工人。1928年初参加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并随部队上井冈山。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以及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他身经百战,由一名战士一级不差成长为赫赫有名的红1军团第1师第1团(简称红1团)团长。  相似文献   

17.
黄新 《湘潮》2011,(1):10-13
杨得志上将在抗美援朝时被称为“三羊(杨)开泰”之一,其军事生涯几乎是我军辉煌战斗历史的缩影。今年1月,是杨得志诞辰100周年。为此,本刊特发三篇纪念文章,以缅怀这位功功勋卓著、彪炳千秋的战将。  相似文献   

18.
开国上将杨得志投身军旅半个多世纪,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我军一代名将,他的传奇经历可以说正是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这里,选取的是他红军时期的几则故事。"你这年轻人好野愣,你不晓得班长先前当过旧军吧"1928年1月,杨得志和哥哥杨海棠等25个筑路工人,从湖南衡阳板子楼工地跑到韩家村,投奔了红军第七师i红匕师是朱德、陈毅领导湘南起义时成立的.大部分成员是宜章、郴县、永兴等地的暴动农民。  相似文献   

19.
杨得志与朱德,一个是湖南人,开国上将,曾任国防部副部长;一个是四川人,开国元帅,人民军队的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1928年初,杨得志参加朱德等人领导的湘南起义后,便在朱德的率领下上了井冈山.从此,他在朱德麾下南征北战,为中国革命和人民军队的建设立下了不朽功绩.在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还是在...  相似文献   

20.
从挑煤工到红军团长 1911年1月13日,杨得志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南阳桥(今属株洲市)的一户贫苦铁匠家庭。由于生活困难,他只读过几天《三字经》《百家姓》后就开始跟随父亲学打铁谋生。11岁时母亲去世,家里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他不得不到地主家放牛为生。14岁那年,随哥哥到江西安源煤矿做挑煤工,但累死累活忙了大半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