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1970年以前,同居现象在美国被称为“姘居”或者“同住”,并且在美联邦各州均属非法。但是30年来同居现象在不断增多,尽管仍然是家庭伦理话题中的隐蔽一角。这是为什么呢?路特吉亚大学美国国家婚姻课题组的大卫·波佩诺和丹佛·怀特海德认为,不象离婚或婚外情,同居增多的倾向事实上并没有激起公众赞同或愤慨的情绪。社会学家帕梅拉L·斯莫克经过研究发现,尽管与1960年10%的同居比例相对照,现在几乎有一半多的美国新婚夫妇曾在婚前同居,但是大多数美国人仍没有意识到同居现象的明显扩大及其后果。学者们指出,美国在这方面与瑞士是…  相似文献   

2.
1970年以前,同居现象在美国被称为"姘居"或者"同住",并且在美联邦各州均属非法.但是30年来同居现象在不断增多,尽管仍然是家庭伦理话题中的隐蔽一角.这是为什么呢?路特吉亚大学美国国家婚姻课题组的大卫·波佩诺和丹佛·怀特海德认为,不象离婚或婚外情,同居增多的倾向事实上并没有激起公众赞同或愤慨的情绪.社会学家帕梅拉L·斯莫克经过研究发现,尽管与1 960年10%的同居比例相对照,现在几乎有一半多的美国新婚夫妇曾在婚前同居,但是大多数美国人仍没有意识到同居现象的明显扩大及其后果.  相似文献   

3.
离婚对当事人而言,并非是一种简单的行为选择,当事人为之要支付很高的离婚成本。如果当事人在离婚前审慎考量自己的离婚成本并且理性地权衡离婚效用,将可大大提高婚姻的稳定性及社会的和谐性。从政府层面而言,应对重视民生问题那样给予离婚问题同等的关注度,由此健全和完善法律援助机制和社会救助机制,从而切实解决离婚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美国盛行"婚后协议" 据<青年参考>报道,在美国婚前签订离婚协议的风气流行已久.但现在的美国似乎更盛行"婚后协议".越来越多的夫妇请求律师为他们起草一份协议,内容是一旦离婚,他们该如何分配财产及责任义务.婚后协议的情况绝大多数是源于配偶一方继承财产、或者开始做生意、或者上一次婚姻留下了子女抚养问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一份对香港青年婚姻态度的研究报告(1985)显示,青年人对性的态度显得相对开放和宽容,特别是对将要结婚的两人之间的婚前性关系及婚外性关系更是如此.但是,青年人仍旧倾向于过合法的夫妻生活,而不是单身或同居.也有资料表明他们倾向于共同做家务和决定家庭大事.  相似文献   

6.
“闪电式”结姻,又“闪电式”离婚,已成为当今引人!在目的一个社会问题.“济南市某区113对当事人,结婚离婚最大特点是“闪电式”。一对恋人都很风流,在交际场上相识没几个月就结了婚,结婚40多天又离了婚;一对夫妇并非包办婚姻,但好苗只有17天就分再扬钩;一对伴侣婚前相敬如宾,婚后即“原形毕露”,互不相让,只34天就分了手;更有甚者,有的在5年、10年中三次结合,又三次破裂。I造成“闪电式”婚姻的原因是婚姻基础脆弱。一是打破传统的婚姻观念之后,新的婚姻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婚姻自由”的理解存在严重误区,认为“婚…  相似文献   

7.
法律信箱     
《新疆人大》2014,(5):42-42
库尔勒市的王海龙咨询:我与现役军人李某于2002年登记结婚,2004年生育一子。婚前我们彼此了解较少,婚后因性格不合经常吵架,孩子出生后,双方矛盾更加突出.婚姻实在无法挽回,我多次提出离婚,李某均不同意。请问,如果我去法院起诉离婚,是否会获得支持?  相似文献   

8.
一对再婚夫妻,男方原有一套房改房是其婚前财产。婚后,男方将其婚前房产出售,用该房产的变卖款又购买了一套房产。后因双方感情破裂。女方起诉离婚,并以婚姻存续期间购买的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为由。要求按夫妻共同财产分割该套房产。男方则认为,购房资金绝大多数来源于其出售婚前房屋所得价款,其性质应为其婚前财产,故不同意按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那么,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以夫妻一方婚前个人房产变卖款购买的新房,是仍属于该方的一方财产。还是属于夫妻双方的财产?婚前财产形态的转化,会导致婚前个人财产变成夫妻共同财产吗?  相似文献   

9.
问:我和丈夫一年前结婚。因婚前对他了解不够,婚后发现他经常在外不务正业,回到家中对我不是打就是骂,还欠下了10000元吃喝债务。我忍无可忍,就起诉到法院,要求和他离婚。丈夫同意和我离婚,但同时提出,他欠的10000元债务是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所欠,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要求我承担5000元。请问,我应承担在婚姻存续期间丈夫所欠的吃喝债务吗? ——读者一鸣 答:一鸣读者,首先,肯定地告诉你,你不应承担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丈夫所欠的吃喝债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31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调查(CGSS)家庭卷数据,采用社会定量模型,结合社会学理论,对中国已婚夫妇婚姻满意度的整体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婚姻满意度的整体水平较高,婚姻满意度受个体人口学特征、子女数量、婚前同居经历、双方交流及配偶替代意愿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黄冠  容骅 《当代广西》2010,(9):50-50
【案情】陈某和兰桌于1995年相识后同居.至2002年5月24日才办理婚姻登记。婚前,虽然双方相处七年,但是由于彼此性格志趣不投,婚后仍不能和睦相处,常为家庭琐事争吵不断。2009年8月,陈某诉至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法院。请求法院依法解除与兰某的婚姻关系,兰某表示同意离婚,但双方对同居期间。以兰某名义购买的南宁市新阳路房屋权属争持不下。  相似文献   

12.
照片在婚姻档案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婚姻档案整理中,我们发现档案照片各种各样,大部分照片质量达不到婚姻档案存放期限,于是决定,办理婚姻登记时,不再使用婚姻当事人自己携带的照片,而统一由民政局婚姻登记服务中。已拍照。办理婚姻登记需用的照片有婚姻当事人男女双方合影照片和双方单人照片。合影照片用于《结婚证》、《夫妻关系证明》、结婚档案及夫妻关系证明档案;双方单人照片用于《离婚证》、《解除夫妻关系证明》、离婚档案、解除夫妻关系证明档案及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统一拍摄照片可起到如下作用:一、可避免虚假档案的…  相似文献   

13.
婚前协议近十年来于美国社会与法律界多有探讨。美国目前关于婚前协议的法律规范及实务运作可作为我国婚前协议完善之参考。婚前协议应具备程序上之明确性和实质上之公平性,并贯彻婚姻的本质目的。在私法规制上,不得约定违反婚姻本质、公序良俗、公共利益之内容;强化婚前协议形式要件及程序公平性,如须具备书面形式及当事人签名、财产状况之坦白揭露及公证程序;重视协议之弹性与公平性,应有情势变更原则之适用及法院适度介入审查。  相似文献   

14.
黄岑 《公民导刊》2016,(3):40-41
正最高法公布的最新家事案例:"保婚文书"不违法就有效!当前,许多人在婚前婚内签订一纸"保婚"文书,而"谁提离婚,谁便净身出户",往往成为婚内财产协议中的恩爱信诺。在持续增长的离婚率面前,人们或许已经开始改变"婚姻必须从一而终"的迷信。但没有改变的,是对婚姻的浪漫主义想象和涉及经济纠纷时的势利并存。婚前的一纸"保婚文书",能保住的却只是婚姻中最后的一缕权利。  相似文献   

15.
法律释疑     
编辑同志:我和丈夫原本是恩爱夫妻,可他自从在外面做生意赚了钱,就经常不回家,在外面包“二奶”同居。我屡次苦劝他,他非但不听,还对我拳打脚踢。这桩婚姻已名存实亡,我如提出离婚,法律能否维护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扶摇直上的离婚率不但令世人瞩目,也日渐成为困扰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安定因素。如何控制和减少离婚率,挽救那些不该解体的婚姻,的确值得大家关注和思考。《中国社会报》最近刊登了一则令人深思的婚姻家庭故事。一对即将离异的夫妇,离婚前为慎重参见,两人订了个“君子协定”:在最后3个月里,如果彼此还是合不来,即办理离婚手续。谁知,这个“离婚倒计时”计划,像一副清心剂,使两人从婚姻困惑中觉醒。以前大吵三六九、小闹天天有的夫妻俩,如今却表现出一副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面对一天天减少的婚姻家庭生活,两人依依不舍之…  相似文献   

17.
正这些年,随着离婚率的不断攀升,各种挽救婚姻的尝试性政策也在不断出台。2月底,新华网发表了名为"离婚预约:给冲动型离婚‘降降温’"的文章,针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去年全面推行的离婚预约登记制度,也就是在离婚前设置一段缓冲期的效果,专门进行了追踪调查。文章一经报道,再次引发舆论热议。相比去年,支持的声音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8.
潘华实 《前沿》2013,(20):16-17
国内性学界认为,性不只是生理的、行为的喝心理的,而是有三种存在方式即生物存在、社会存在和心理存在;性有多方面的价值;性是婚姻的基础因素之一.国内性伦理学讨论了性的伦理本质和基本原则,以及婚前性关系、试婚、同居、同性恋等现象;分析了中西方性观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在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中,我们一直在忽视着一个重大的问题:婚姻家庭案件(包括离婚,解除非法同居,宣告婚姻无效、请求撤销婚姻案件)中,除了夫妻或同居双方是案件的当事人外,未成年的子女也应该是当事人。尽管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权利的主张和民事义务的承担,都依赖于其法定代理人,但与他们在婚姻家庭案件中应享有独立的民事诉讼主体资格地位并不矛盾,而这种地位却很少在婚姻家庭案件中被确立和体现过。这样一来,未成年人合法利益在婚姻家庭案件中很难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保护。事实上,离婚案件中我们主…  相似文献   

20.
这些年,一提到婚姻问题,我们总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西方人的婚姻家庭观念十分淡薄,其结婚、离婚可以随心所欲,而我国对此则有很多限制,甚至还存在封建意识。果真如此吗?通过考察西方国家对离婚行为的法律规范,我们得出的却是相反的结论。首先,西方国家关于离婚的资格限制比中国更加严厉。在我们眼中,西方人是感情至上主义者,一旦双方感情破裂,就可以立刻得到离婚允许。实际上,在西方感情破裂仅是离婚的一个理由而不是充分理由。西方离婚制度有一个共性,法院在判决离婚时,除看“感情是否破裂”外,还要追究对婚姻中有过错一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