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地区既是国土广袤、资源富集的地区,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的合作,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共同促进西部大发展,是西部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共同利益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等10个省区市,拥有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西部地区目前有人口2.8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998%。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不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西部地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等10个省区市,拥有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西部地区目前有人口2.8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998%。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不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西部地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但西部自然资源丰富,矿  相似文献   

4.
公路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其建设目标是为了改善交通环境和提高运输质量,满足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西部地区公路建设有利于提高西部地区的运输能力、加强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联系、加快西部城市化进程、加强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交往、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区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践,使地区经济的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地区核心竞争能力是使地区获得部分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地区核心竞争能力是指地区在内部软硬环境等方面具有的明显优于其他地区且不易被模仿的,能够给区内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形成地区经济特色,不断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独特的综合能力,这个概念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涵义:局部优势性。核心竞争能力存在…  相似文献   

6.
杨鸿玺 《学习月刊》2012,(19):44-45
传统的中亚地区主要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五国。在此传统地域基础上,泛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区域可以延伸至中国、俄罗斯、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外高加索部分地区。当前,中亚地区经济合作面临不少机遇,也面临不少现实问题的制约,需要该地区国家以积极心态,求同存异、趋利避害。一、中亚地区开展经济合作面临诸多机遇  相似文献   

7.
由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西部的开发 ,并注意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尤其是“九五”以来 ,随着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明显减缓 ,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表现出五大经济特征 :一、中西部地区GDP增长速度加快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增速差距出现缩小迹象。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GDP增速差距由 1999年同期的 2 71个百分点减少到目前的 1 83个百分点。二、东、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 2 0 0 0年第二季度东、中西部占全国工业增加…  相似文献   

8.
地区主导产业是地区主导专业化产业的简称,是能够对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起引导推动作用的产业。地区主导产业具有参加区际服务分工和带动区内其它产业发展的双重功能,是推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一个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益和进程。地区主导产业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在选择时应符合以下几项要求: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地区非均衡发展思想是构筑在中国国情和发展大格局基础上的战略构想,将这一战略构想运用于浙江省地区发展战略选择,对进一步加快浙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非均衡发展:邓小平对中国地区发展的恢宏构想 邓小平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全局和加速中国发展的大格局出发,提出了通过非均衡发展带动全国大发展的多层次多方面相对统一的战略构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较为完整的体系,它包括: 第一,地区非均衡发展的目标。邓小平同志在分析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之间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状况时指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由此可见,小平同志提出地区非均衡发展思想的最  相似文献   

10.
周石 《实事求是》2001,(2):43-45
我国国情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西部大开发为地区间平衡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一、我国地区间发展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 ,在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 ,国家集中力量建设东部地区 ,使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获取市场信息、进行要素与产品交流等方面拥有比西部地区更为有利的条件 ,吸引了国内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流向该地区。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 ,西部地区在要素配置竞争和产品竞争中均处于劣势地位 ,制约了西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东西部地区间的差距呈现日渐扩大的趋势。近年来…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建设意义重大,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缩小区域社会发展的差距,实现公民权利的平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公共服务理念滞后、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不平衡、供给区域不均衡、社会协同缺乏等诸多难题.从我国国情出发,新时期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建设应遵循的基本思路是:国家的大力支特是重点,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是支撑,少数民族地区的自身发展是核心,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政府的落实是关键.为此,需要进一步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少数民族地区政府的事权、财权,完善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民族地区国土辽阔、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民收入低、地方财力有限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民族地区应当实行“大中小城市并举、以小城镇为主”的城镇化发展战略,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一、充分认识小城镇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 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农业、农村、农  相似文献   

13.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以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为核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为目标,从而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发展的瓶颈在于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约束条件主要表现在产业体制成本、市场需求和产业技术等方面。选择合理的产业政策,因地制宜地确定地区主导产业、先导产业,实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是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正>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教育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而要有效地实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教育,则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少数民族地区自身所拥有的社区教育资源。本文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利用进行探讨。一、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分析社区教育资源是指社区内一切可供开展社区教育活  相似文献   

16.
完善发达地区对西部地区的对口援助和互利合作机制,切实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需要加强研究的重要课题。完善经济发达地区对西部地区对口支援的互动机制,要对互动的基本原则、事项和领域、主体及其关系、制度化与灵活性等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文化的支持,而文化的发展又离不开战略,地区文化和地区战略安排是一种互相制约和互动的关系.我们必须把地区文化视作整个地区战略的一个基本战略要素,视作和地区制度、地区经营同样重要的战略要素.  相似文献   

18.
发挥好比较优势 ,形成区域特色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是由其具有优势的产业所决定的 ,而地区优势产业的形成则基于地区比较优势和企业竞争力的大小。西部地区作为中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 ,在综合开发、畜牧业、矿产资源开发、原材料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劳动密集工业等领域都存在着许多良好的投资机会 ,这里尤其适宜能源工业与原材料加工工业的发展。宏观层次的地区比较优势仅仅是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必要和前提条件之一 ,而微观层次的企业竞争优势则是决定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充分条件。要将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9.
段晓红  郭将 《求实》2001,(8):47-48
在西部地区的经济大开发中 ,必须切实考虑到西部地区的生态安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只有开创新的思路、新的发展模式 ,借助强有力的经济、法律等多重手段 ,消除开发过程中西部地区面临的来自国内、国外经济发达地区的双重生态侵略 ,才能真正实现西部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文宇 《理论研究》2007,(3):17-19,52
当前,随着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全球和东部地区产业和投资转移的大好机遇。中西部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和投资转移要从找准对接点、提升政府服务水准、完善规章制度、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进行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