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粮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政策优措施实种粮有奔头",这是绍兴县陶堰镇种粮大户金银燕的切身体会。2009年初,金银燕从事粮食规模经营,成为种粮大户队伍的"新兵",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利好下,土地承包规模连年大幅增加,从2009年的260亩扩大到2012年的3100亩。2012年粮食复种面积5600亩,粮食总产量2831吨,平均亩产达505.5公斤,投售商品粮约2800吨,种粮净收入达170万元。得益于"政策、资  相似文献   

2.
创新粮食生产微观组织,培育新型种粮主体是破解"谁来种粮""如何种粮"等我国粮食生产现实困境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工作。厘清新型种粮主体特征、功能以及与传统种粮主体的区别等内涵,有助于社会各界对其达成统一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土地政策、技术与物质条件以及外部环境已经较为适合培育新型种粮主体。但当前的准入政策、粮食直补政策、土地流转政策、金融支农政策、农村公共服务政策等在支持新型种粮主体培育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有必要进行针对性弥合,以确保新型种粮主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多种粮食的市场价格均低于目前国家规定的粮食保护价,我认为这会影响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因为市场价格低于最低保护价,意味着农民种粮是赔本的,所以国家应按照最低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的粮食。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近年,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就是其中一项。这项惠农政策由往年的国有粮食部门代扣代缴,到由暗补变明补,直接补贴到农户。“粮食直补”减少了诸多中间环节,农民也从中直接尝到了甜头,真正解决了长期以来年年喊减负、年年不减轻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据报载,1993年初步统计我国粮食种植面积比1992年减少4000万亩左右,下降到16.2亿亩。而就目前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来看,粮食种植面积必须保持在16.5亿亩以上,否则粮食产需形势将会发生逆转。这就是说,我国目前粮食种植面积已跌至警戒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耕地减少过多外,主要是农民种粮收入低,依靠种粮收入为主的农户,实际收入下降,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至  相似文献   

6.
政务了望     
今年中央财政将再增加156亿农资综合直补资金财政部宣布,今年中央财政将在预算安排基础上再增加156亿元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资金。这意味着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农资综合直补将达到638亿元,种粮农民将获得更多种粮补贴。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增加后的农资综合直补将确保种粮农民今年获得更多种粮补贴,全国平均每亩农资综合补贴将  相似文献   

7.
林华光 《政协天地》2010,(11):33-33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稳粮增收的惠农政策,但由于种粮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不高,单纯依靠提高单产来增收较难,大幅度提高粮价空间有限,政策的刺激作用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建议:着力从政策层面上加以扶持,引导农民走规模化经营、增加种粮收益的路子。对新增的补贴,应适当向种粮大户倾斜;储备粮订单补贴向种粮大户倾斜,  相似文献   

8.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现将《重庆市开展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试点方案》印发给你们,请严格按照试点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是财政资金补贴方式的重大改革,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进程、促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客观要求。开展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试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试点县(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9.
豫政办〔2006〕2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河南省对种粮农民粮食直接补贴和综合直补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六年四月七日河南省对种粮农民粮食直接补贴和综合直补实施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财政部有关精神,为降低农民种粮成本、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省政府决定2006年在全省范围内继续实行对种粮农民(含国有农场职工,下同)粮食直接补贴同时,对农民种粮用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政策。为做好补贴政策落…  相似文献   

10.
我从21岁开始规模种粮,如今是第16个年头,家产已有80多万元,近些年种粮年纯收入都超过10万元,全家5口也已走出偏远小山村,搬到城郊落户,实现了下山脱贫的愿望。我能有今天,全是托了党的福。要不是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出台,哪能实现规模种粮?当初,我在城郊一家钢铁厂打工时,看到富裕的龙游镇西门村农民不愿种粮,就向他们承包良田30亩,边打工、边种粮。谁知当年种粮的收益便超过了打工的收入。以后我就专门租田种粮,面积最多时曾有过1000亩。要不是党的各项扶农政策好,哪能稳步发展?我规模种粮的头几年,因没有本钱,当地信用社的主任就主动上门…  相似文献   

11.
郑智敏 《当代广西》2011,(24):42-42
今年国内粮价上扬,恭城瑶族自治县不少颇有经济头脑的农民紧紧抓住土地流转、农机购置补贴、粮食最低保护收购价、种粮补贴、科技支农等多项国家惠农措施,扩大了粮食生产,传统水果大县涌现出千户种粮大户。图为平安乡新街村塘边屯,一种粮大户的孩子捧着沉甸甸的稻穗,收获丰收的喜悦。  相似文献   

12.
张瑜 《政协天地》2008,(7):71-71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出现弃耕抛荒现象,这是当前粮食生产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究其原因是,农资价格涨幅大,粮食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与上年同期相比,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价格平均涨幅30%左右,其中碳酸铵、过磷酸钙、尿素、钾肥等化肥价格涨幅达40%.农民种粮效益逐年下降,2006年种植水稻亩收益227元,2007年下降到6元,预计2008年仅4元,甚至亏本。因粮食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17,(8)
<正>一个种粮大户退出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其他种粮大户也遭遇了同样难题并最终被压垮。种粮大户们希望社会各界特别是农业主管部门能够了解到这些失败"案例",及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给种粮大户一颗"定心丸",让农业健康发展。"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春耕备耕的农忙时节,流转了8000多亩土地种粮的鲁北人老闫却突然"撂挑子"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种粮的比较效益仍然偏低,种粮不如种树、不如种菜、不如种草,更不如种房。我参加全国人大农委组织的国家粮食安全专题调研,走了一些地方。从各地情况来看,特别是一些传统粮食主产县普遍反映:政府抓粮,当地经济上不去;农民种粮,个人收入上不去。国家在这方面应该……”  相似文献   

15.
"全国十大种粮标兵"、"全国劳动模范"、"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这一项项殊荣无声地说明着他的"不简单"。在基层工作的10余年时间里,他经历了由农民到商人、再由商人到农民的复杂身份转变。同时,他带领蒋巷镇洲头村的村民们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福平 《求索》2010,(11):74-76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大规模的"择优迁移",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成了影响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是我国农地流转的重要诱因,受种粮比较利益偏低的影响,农地流转后的出现了"非粮化";同时,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自身也会带来劳动供给的"非粮化"倾向。实证结果表明,农村老年劳动者的健康自我评、有无养老金、有无配偶、子女外出情况、灌溉条件、交通条件、种粮机械化程度、粮食销售价格、种粮方面的产业化组织和地区差异等10个因素对农村老年人种粮参与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吴崇伯 《政协天地》2013,(10):32-33
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A接影响到粮食安令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两增两减一污染”,即:城镇人口刚性增长、粮食需求刚性增加;耕地面积减少、种粮农民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8.
周慧  王蓉 《求索》2015,(3):53-57
针对农田水利设施后期管理及运营实施农户参与的公私合作公司化运营模式,从农田水利设施的问题与根源、解决途径及影响因素等三方面综述国内研究进展;基于湖南粮食主产区5县(市)种粮户实地调查数据,应用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种粮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公司化运营和水价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性别、劳动力来源、机械化水平、粮食补贴政策、政府鼓励程度、新筑水利设施等因素对种粮户参与运营行为显著正相关,而年龄、维护状态和抗灾害能力与种粮户参与运营行为显著负相关。需要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惠农和农田水利投资力度,适度调节水利设施的使用价格。  相似文献   

19.
《当代广西》2004,(8):13-13
4月7日,自治区主席陆兵在传达贯彻国务院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及西部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时,要求全区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切实把国务院工作部署落到实处。陆兵指出,贯彻落实国务院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统一思想认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搞好我区粮食生产和确保粮食市场稳定。一是要把中央及自治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落实好,确保补贴资金真正落实到种粮农民手中。二是新增农业投入要向粮源基地县倾斜,农业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20.
[现状]粮食保护价制度建立以来,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实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目前仍存在种粮成本高效益低,最低保护价导致"不寻常规律"——保护价收购期间粮价走低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粮食生产效益偏低问题,主要是靠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用生产效益的提高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调动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