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兆征 《前进》2008,(11):49-5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并把它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要从全局币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言 《人大论坛》2006,(2):36-3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化解资源环境的约束.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实现可持速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先让我们探探浪费的“黑洞”到底有多深。同时也可以知道节约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相似文献   

3.
《江西政报》2007,(3):8-11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和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电力工业是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重点领域。近年来,电力工业快速发展,但电力结构不合理,特别是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比重过高,成为制约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概念的提出与内涵 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在该报告中,200多处提到了“环境友好(Environmentally Sound)”(也有人译为“环境无害”)这一概念。至此,“环境友好(Environmentally Friendly)”理念被正式提出并被全世界广泛接受。随后,环境友好技术、环境友好产品得到大力提倡和开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又提出实行环境友好土地利用和环境友好流域管理,建设环境友好城市,发展环境友好农业、环境友好建筑业等。2002年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所通过的“约翰内斯堡实施计划”多次提及环境友好材料、产品与服务等概念。2004年,日本政府在其《环境保护白皮书》中提出,要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5.
《世纪行》2008,(6):43-44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文化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钰  康灿华 《湖湘论坛》2009,22(3):29-32
文化产业是真正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在高效益、低消耗方面的突出优势,把握机遇,充分发展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两型产业”。在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之际,长株潭文化产业更应该“弯道超车”发展,我们要努力创造更好的条件,营造更优的环境。打造更宽的平台,推动长株潭文化产业大步前行。  相似文献   

7.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应当以“先行先试”的使命感、率先垂范的自觉性,通过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机关(简称“两型”机关),进一步引领全社会更加广泛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有产业支撑。以资源节约型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为特征的“两型”产业为发展的重点,通过“两型”产业的快速发展来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两型社会”指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观是手段,两型社会建设是目的,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与建设两型社会在内涵、发展目标、建设框架、建设途径和建设目的等方面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低碳经济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型社会”不仅应当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还应当是低碳导向型的社会,应当明确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创新制度安排,完善政策框架,将经济社会的低碳化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并使之成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着眼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规划建议所强调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等精神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建议,企业需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即要承担起科技自主创新的责任;要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发挥主体作用;要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一、政府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径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正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抓好资源节约工作,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欲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条有效途径。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在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重构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废弃过程,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09,(5):32-34
节约能源资源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刘友凡 《政策》2009,(12):11-15
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因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湖北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湖北省人大围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这一重大课题,及时启动地方立法工作,经过反复调研、  相似文献   

16.
长株潭城市群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以减少碳排放为目标的低碳城市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低碳城市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长株潭低碳城市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资源小省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姚海波 《世纪行》2006,(11):30-30
2005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发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伟大号召。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决策。政协各级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满腔热忱地投身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朴 《学习与实践》2008,(4):153-156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武汉市青山区作为国家重化工业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必须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发展循环经济是武汉市青山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正>年前,胡锦涛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主题是: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抓好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并将其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这是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概念以来,中央又一次重点强调“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