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取消公安专用车辆号牌为彻底扭转公安号牌使用混乱的问题,促进公安队伍的廉政建设,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维护公安机关的声誉,公安部决定取消公安号牌,除警车外,公安机关在编的其他车辆统一换发使用发牌代号为"O"(英文字母)的九二式专段民用号牌;公安部机关和北...  相似文献   

2.
公安质量管理是新形势下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实际举措,有必要从公安机关的角度,对质量管理的一些重点理论问题加以解析,认识到“顾客满意”与向人民群众负责、向国家法律法规负责和向上级机关负责的一致性,“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是科学发展观在公安质量管理中的体现,“PDCA过程方法”是新形势下公安工作必须遵循的科学方法,“对人、机、料、法、环、测的控制”是公安正规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体系控制程序”是对业绩考核实施动态管理的有效途径,质量管理“产品”应当是公安效能暨形象的集合,从而找准突破口,将公安质量管理的实践探索不断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自2003年停止使用沪O号牌以来,上海按照“改牌、定编、定标、严管”的公车改革思路,将警务车辆统一纳入车辆集中管理。警务用车纳入集中管理,精简了车辆开支,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良好成效。上海强生车辆管理服务公司作为经公开招标后对警务用车进行集中管理的社会企业,坚持“为警服务”的理念,用满腔热情为公安事业默默奉献。  相似文献   

4.
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可以有效防止车辆被盗,减少事故,提高被盗案件和交通事故破案率,减少财产损失。因此,亟待健全现行法律法规和电动自行车号牌国家技术标准,强化公安交管部门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系统建设、联网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  2 0 0 3年 11月 16 -18日 ,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公安管理研究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人民公安》杂志、《公安教育》杂志联合举办的“当代中国公安行政管理改革与发展论坛”征文颁奖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隆重召开。来自公安部、北京、天津、广东、四川等二十个省、市、自治区公安机关、公安院所的九十余位获奖论文作者齐聚一堂 ,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我国“公安行政管理的理念和改革方向”、“公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公安科技强警发展战略”、“公安教育训练模式与警察职业专门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哲学观,是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办学理念,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理念。公安高校担负着为公安机关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公安人才的重任。为此,公安高校学生警务化管理工作更应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管理工作中注重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等完善原有的警务化管理的体制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更加全面发展的公安人才,以服务于公安实践。  相似文献   

7.
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我省公安理论研究,推动我省公安工作科学发展。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二是要切实加大公安理论研究力度,着力破解长期困扰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三是要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公安理论研究的层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公安管理学”或“警察管理学”应以“警务管理科学”取代之。警务管理科学是研究警务管理活动的科学,可解决公安管理学研究对象涵盖过宽,又克服了警察管理学研究对象涵盖过窄。警务管理科学是将管理学理论应用于警务管理活动的实证分析的科学。其学科特点和理论建构有最显著的两点,一是对管理学规范理论的借用,一是对现代数理科学工具的借用。研究警务管理科学必须在理论概括、经验分析和对策论三方面进行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公安改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改革中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可行的。从新公共管理的角度看,今后的公安改革中需要强化效益观念、“顾客至上”观念、“理性经济人”观念等四个方面的观念;注意市场化等三个方面的问题:突出建立“投入”保障和“产出”评价机制等五个重点。  相似文献   

10.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看公安管理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看,公安管理是政府公共管理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开放的管理体系,是以公安主体为核心与社会各种力量互动的过程,是对社会提供“治安保障和服务”的活动,其管理依据是依法获授的部分公共权利,其管理职能是多元的、方法是多样的,其目的是实现“治安效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安管理制度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公安管理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公安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安机关对自身机制管理两个方面.立足公安工作实践,解决公安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根植于我国公安管理形成与发展过程的根本特色.“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公安管理中国特色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州市     
《创造》2012,(1):16-16
《昆明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1月1日起正式实施,交警部门将根据“新规”,从严查处电单车盗抢、无号牌、闯红灯、逆行、违法载人、非法营运等交通违法行为。昆明目前已有约98万辆电单车落户,粗略估计还有10余万辆电单车没有注册。  相似文献   

13.
"公安人口"概念的实践与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安人口”指具有社会危险性或者具有违法犯罪的可能,由公安机关实施特定管理的人员。这一概念既涵盖当前公安机关分类过细的人口管理工作,又扩大了部分管理对象,满足了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现实斗争需要。实质上,公安机关有权力实施公安人口管理;公安人口管理有助于人权保障;公安人口管理不是情报信息主导警务。  相似文献   

14.
“O”字头汽车牌照,大多数人都熟知,这属于公安机关车辆专段牌照,延用至今已有好几年的历史。前段时间,河南省郑州市公安机关在全国率先宣布取消“O”字头标志,取而代之采用普通民用号牌。最近上海市也宣布将从明年1月1日起停用“O”字头牌照,规定公安机关除警车外的其它车辆一律换发民用号牌,公安“换牌”之举引来了舆论一片叫好之声。应当说,“专段”本身不是天生享有特权,而“O”字也并非特殊符号,公安机关对除警车外的在编车辆,设置“O”字头牌照的目的原是为了和其他它民用车辆相区别,以便更好地执行公务,也可以说是请社会监督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公安教育》2009,(6):78-79
2009年4月30日,在河南省公安厅召开的全省公安政治工作会议上,河南省公安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熊文修提出了推进公安队伍建设的“四种理念”,要求创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法,深入推进公安队伍建设,努力为公安整体工作实现新跨越提供更加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会议表彰了全省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6.
龙平 《公安研究》2012,(5):18-2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被西方国家广泛运用到政府的改革之中,其中也包括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引导警务改革并取得了很好成效。从新公共管理视角来探讨公安社会管理创新要从六个方面做起:即营造“顾客导向”的公安行政文化;明确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职能;树立“情报主导”理念;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重视民警职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公安行政管理工作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命题的转换,以服务保障民生为主旨,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合拍共振。构建服务型公安机关要充分依法履行公安行政管理职能,实现服务与管理同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建设服务公安、责任公安、满意公安、法治公安、诚信公安和廉洁公安,推动公安行政职能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把“正规化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重点,是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的一个“亮点”,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公安队伍管理在认识上的升华。胡锦涛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和“二十公”会议都明确指出:“要加强公安教育工作,积极创新公安教育训练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动车辆的迅速增加,怎样才能对机动车辆有效科学地管理是车辆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课题。它包括:如何对车辆安全检测站智能监管,提高车管所对安全检测站监控能力?如何防止大量剧增的针对机动车的犯罪活动?如何对大型停车场进行自动管理?如何发展智能交通技术和解决城市道路拥挤等方面的问题?如何快速查获肇事逃逸车辆?如何在使用“电子警察”后全自动检索违章车辆?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求车辆管理部门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因为“号牌号码+号牌种类”是机动车身份码,具有唯一性,因此,引入机动车号牌图像的自…  相似文献   

20.
《辽宁警专学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特别是 1 999年公开发行以来 ,期刊质量逐年提高 ,对外影响逐步扩大 ,专业稿件日渐丰厚。为满足校内外广大作者的要求 ,加快公安信息传播的速度 ,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 ,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 ,经辽宁省新闻出版局、辽宁省公安厅批准 ,《辽宁警专学报》从 2 0 0 3年起 ,刊期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刊期改变后保持原来的办刊宗旨和办刊风格 ,设置“政治理论”、“法学论丛”、“侦查探索”、“公安管理”、“公安技术”、“公安信息”、“狱政研究”、“公安教育”、“警察体育”、“科技动态”等固定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