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芳 《今日上海》2008,(10):44-46
成功举办至今的上海艺术博览会,今年提出了主题更为鲜明的口号——“画廊,为收藏者领航”。继去年为广大艺术品收藏爱好者推出了“收藏艺术,享受财富”这一理念,并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艺术品收藏是一种新的生活时尚和品位的标志后,今年的艺博会更是将画廊作为艺术品经纪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加以凸现,旨在为初涉艺术品收藏的人士提供正确的收藏方法。  相似文献   

2.
《公民导刊》2008,(6):42-43
我们的面前摆放着9张选民证。9张选民证向我们讲述着历史。收藏这些选民证的是安徽省六安县东河口镇的管思成。从1953年到2005年,他共收藏全家选民证16期33张,一期不缺,还收藏了第一、二次普选时的代表当选证。他的这些收藏真实地记录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古墨生香     
当今在众多的拍卖场上,文房小品越来越多地吸引藏家们的视线,其中“文房四宝”中的“墨”一直被认为是文人的雅逸之举和情怀寄托,近年渐渐成为收藏市场上的新动向,尤其是稀少的明、清老墨,收藏价值正连年升温。  相似文献   

4.
奂醒小铜人     
“如果你把他们当孩子,他们真的会叫你爸爸!”年过四十的赵阳说此话时天真得像个小孩。他所指的孩子,就是他收藏自驯\铜人。 赵阳,网名老赵,在无锡打理着一家文化公司,收藏铜八十余年,目前已经收藏500多个自汉魏到清代不同年代、不同类别姿态备异的铜人,号称江南第一,论数量、品类在全国亦屈指可数。  相似文献   

5.
且说铺柜     
随着国家的强盛,国人的富裕,收藏愈来愈热,藏友愈来愈多,真所谓,盛世玩收藏。 我不搞收藏,亦非藏友,但家里也有一件祖上传下的、够得上藏品的家具,那是母亲留给我的一只铺柜。据老人生前讲,这是我祖父和祖母结婚时的家具,算起来距今已90多个春秋,那可是清末之物了。铺柜在北方一般都摆放在后炕,白天将被褥垛在柜顶上面。  相似文献   

6.
独特的邮票     
苏启运 《友声》2005,(2):36-36,40
我早就听说加蓬有一种邮票 ,是奥库梅木制作的 ,颇为独特 ,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尽管我不是邮票收藏爱好者 ,但 1 992年在驻喀麦隆大使馆工作期间 ,我还是利用一次去加蓬出差的机会 ,特地到邮局买了两枚。这是专门为纪念万国邮政联盟第 1 9次大会和 1 984年德国汉堡邮票展印制的特种航空邮票。之所以说这种邮票独特 ,因为它不是印在纸上 ,而是印在奥库梅木片儿上的 ,设计精美 ,颇具特色。但由于木片儿很薄 ,背面粘贴着一层纸 ,以增强邮票的韧性。这种邮票的整个版面为2 3× 1 0 8cm ,浅茶色 ,木纹细腻 ,清晰美观。版面的上方是一架加蓬航空…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由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路街道办事处和上海收藏俱乐部共同主办的“余榴梁、罗天生红色票证收藏展”于2011年6月至7月在南码头社区市民中心(南码头路400号)举行。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上各式各样的收藏家中,以主要收藏海贝珍品的并不多见,而亲自下海收贝并坚持收藏50年恒心不变者更是稀有。琼海市潭门镇林桐村就有  相似文献   

9.
单补生 《黄埔》2010,(4):38-39
凡收藏爱好者都知道北京有个“报国寺文化市场”,它位于城南广安大街的报国寺内,1997年古寺修整一新,辟作“报国寺文化市场”,一经开市,便以其平民化的交流交易活动名扬全国,几年后便与享誉世界的潘家园旧货市场齐名,成为中国收藏活动著名的聚集地。这里一年举办四次(每季度一次)全国钱币交流会,  相似文献   

10.
张玲 《今日上海》2011,(4):56-57
在举国兴起收藏热的当今,民国瓷器也逐渐进入人们的收藏视野。民国瓷器尽管时间跨度上只有三十八年,但作为我国工艺史上的辉煌片断,被研究者称为“中国瓷业史上一朵复兴之花”。  相似文献   

11.
收藏的起源     
里路 《八桂侨刊》2003,(3):57-57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收藏历史遗存物品,起源甚早。1936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商代王室储存占卜档案的地穴,出土了17000多片甲骨,反映了当时对王室档案的保藏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就要给大家讲一个共产党员与中国世博的前世今生情缘的故事。 俞建国是一位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现任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主任,闸北区政协常委。他一生酷爱收藏,在几十年的收藏经历中,不仅收获了收藏带给他的快乐,更重要的是促成了他与中国世博的一段奇缘。  相似文献   

13.
鉴于目前许多公安文物遭受损毁或流失的严重局面,很有必要对公安文物的收集、馆藏、展出、交易行为进行立法规范。公安文物收藏保护立法应以文物保护法规和有关公安法规为依据。本文提出了公安文物收藏保护法规和部门规章两个层次的立法内容。  相似文献   

14.
玉缘     
安庭 《北京观察》2011,(6):36-37
安庭的收藏不以升值空间论是非,不以富有程度论长短,不以炫耀才识论真假。他收藏的意义,在于曾经的拥有,在于附加的故事,在于能否让自己有一种美好的回忆。他认为,人需要收藏,收藏意味着与喜欢的东西相伴而生,是人生乐趣之一,不管收藏的是什么,通过怀旧、寄情、把玩、练眼,更多的是快乐。他收藏的态度将持续一生。要搞好收藏,首先要做好人,人做好了,藏品、精品就与你有缘分。解读藏品的内在文化价值,才可能真正体验到收藏的乐趣,也是收藏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收藏成为许多人的文化爱好。在众多收藏邮票、玉器、书画的藏宝者中,有这样一个人,耗尽一生在全国各地奔走求索,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地震文物。更可贵的是,他于晚年慷慨地捐出了他所收集到的几百件珍宝,在兰州创建了中国最早的、至今规模最大的民间地震博物馆。这位退休花甲老人名叫王增甲。  相似文献   

16.
文物收藏是民族博物馆最基本的职能,文物收藏管理必须规范化。民族博物馆藏品的存放排架有学问,藏品计件具有重要意义,藏品现状必须规范登记。文物收藏的价值在于发掘藏品的深层内涵,提高民族博物馆藏品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邹萍 《传承》2012,(1):76-76
收藏是一件雅事,也是一件陶冶心境的事。如今已然是全民收藏时代,被动或主动进去的人群数量日益增多。但只要自己摆正心态,克服种种不良心理,才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曹琪 《今日上海》2012,(12):24-25
“改变以往单纯号召财富人群进行艺术品投资与收藏的形式,转而更为注重展现艺术品收藏的‘心灵慰藉’功能,即艺术品对人们精神层面的影响与改变。”今年的上海艺博会甫一开幕,就散发出一丝与以往迥然不同的“艺术气息”,并在短短四天的展会期间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9.
对所谓“民间收藏”的认识,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说真的,这种认识不是人人都有的。  相似文献   

20.
收藏往事     
傅翔 《福建乡土》2011,(3):20-21
想起来,收藏也许是一种天性,人人皆有。就像动物热衷于贮藏食物一样,我们每个人在童年时都会有这样一种癖好:把自己喜爱的东西藏匿起来,不让人夺去,可是,又往往忍不住要在同伴面前显摆。我小时候最爱收藏的是烟盒,纸做的。只要大人有那种我们没有的烟盒,我们便两眼放光,注意力全在那烟盒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