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生态补偿的内涵和必要性 农业生态补偿又称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是生态补偿在农业生态系统的具体化。一般来讲,生态补偿机制是指以恢复、维持和增强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为目的,用于解决区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的一种新型协调机制。它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协调,是解决目前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利益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立法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叶兰 《求索》2010,(10):171-172,25
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建设迫在眉睫。我国的农业生态补偿立法还很薄弱。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立法的困境。一是农业生态补偿立法缺乏层级系统性;二是现行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内容缺乏完整性;三是现行农业生态补偿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四是农业生态补偿制度法学理论研究不足;五是农业生态补偿立法中农民参与缺失。  相似文献   

3.
米卿  师法起  王东方 《前沿》2013,(9):157-160
海域跨界污染不仅造成海洋环境的流动性破坏,更会影响区域所属地方的关系、诱发行政冲突。作为世界性环境治理难题,海洋环境生态补偿跨界治理只有通过区域立法协作的方式,在消除多边利益冲突和地方壁垒的前提下,对海洋环境生态补偿跨界治理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系统分析,明确其法律措施和体系,才能为海洋环境生态补偿跨界治理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供一条有效的法律进路。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最基础的生态文明制度,它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生态补偿机制科学与否.不仅事关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而且事关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把一江清水送下游,  相似文献   

5.
常纪文 《前进论坛》2011,(7):52-53,1
《生态补偿条例》己被国家纳入列入国务院2010年立法计划。各方面对生态补偿予以高度关注。但是,各部门和各地方的观点不尽一致,因此,对该条例的起草进行全方位的讨论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针对《生态补偿条例》的立法名称、立法定位、适用范围、基本原则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以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时代背景为出发点,分析了建立该机制的必要性;借鉴有关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经验,提出了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并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萍 《中国人大》2012,(3):31-33
“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生态补偿条例》已形成草案初稿,《关于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也即将上报国务院审议。”2011年年末,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司长秦玉才告诉《中国人大》记者。  相似文献   

8.
余舜 《政协天地》2014,(2):57-58
生态补偿就是对生态环境功能或生态环境价值的补偿,包括对为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及其功能而付出代价、做出牺牲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北京观察》2020,(8):21-21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遇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当前,北京市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完善,主要是依靠政府补偿资金来源单一、市场参与不够,影响了政策效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关系到我国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成败的系统工程。从法律制度上解决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现实根据、核心内容和实现保障,是有效建立和实施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紧迫任务。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根据是实现民族地区在缓解贫困中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根据是环境建设和保护正外部性的内部化原理。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成可以设计为静态框架结构和动态实现安排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已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从全省情况看,山区的发展速度明显要慢于沿海地区,这除了区位劣势以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山区县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四、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构想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涉及的范围广,调整的对象较为复杂,立法难度大。摆在立法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面前的任务,首先是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立法架构,才能解决好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应该怎样立法、具体规范什么内容的问题,才能解决好法规的针对性、操作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的问题。笔  相似文献   

13.
面对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的挑战,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已被越来越看重。"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近日,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国家海洋局海岛管理司司长吕彩霞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海域辽阔,开发和利用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她同时强调,促进海洋经济快速  相似文献   

14.
一、甘肃民族地区生态补偿主体架构渐趋形成 根据“生态功能服务付费”理论,生态补偿实际上就是要求社会各阶层对生态环境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项制度。它要求政府在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个人在追求自身发展空间的过程中,强调人类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通过补偿的形式,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政协天地》2012,(3):25-25
生态补偿制度是一种公平的可持续的对生态环境资源进行保护,对开发与利用进行适度控制的经济法律制度,目的在于实现从整体上对生态环境资源进行宏观的调控管理。  相似文献   

16.
自然、经济和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缺陷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森林资源锐减,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扩大,影响了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生存发展安全,也对长江、珠江等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实施的补偿政策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应开征生态税,实行生态转移支付,以改善西南喀斯特地区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忍丽 《求索》2011,(3):162-163,251
西部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而现行的立法规范的不足却难以遏制生态危机的恶化。完善《环境保护法》,颁布区域性生态保护法及地方性法规势在必行。我们应明确不同层次环境保护法应遵循的原则、指导思想、保护范围、补偿主体、补偿标准,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完整、科学系统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从探讨贵州、云南、广西民族区域珠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入手,对其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最终从生态补偿主体、补偿受偿主体、补偿形式、补偿标准以及法律保障多个层次着手,完善了适合贵州、云南民族地区珠江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势所趋,中国高度重视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近年来,对这一机制的完善在不断发力。从"APEC蓝"到"两会蓝",环境治理再次成为2015热议话题,而旨在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的生态补偿政策,则备受各方关注。补偿机制有序推进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中的一个亮点是法律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安排主要体现为政策文件与规章,制度目标侧重于生态利益的保障,缺乏对政府行为的有效约束。生态补偿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存在与中央政府的目标差异,实施结果背离了生态补偿机制协调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根本目标。目前生态补偿的制度需求集中体现在对经济利益的合理弥补方面,现行补偿标准偏低且缺乏差异化考虑,补偿方式单一难以持续性保障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有效供给。因此,有必要制定《生态补偿法》实现生态补偿制度安排的顶层设计,通过立法从程序和权限两方面约束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名限制甚至牺牲经济利益的行为,激励地方政府对生态补偿的投入,有效弥补私有产权主体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