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实践证明.只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大众化、具体化、行为化”上下工夫,把远的拉近、把大的变小、把散的聚合、把虚的做实.就能更好地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部队实际、渗透官兵思想。  相似文献   

2.
樊琳 《传承》2011,(23):32-33,57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使命。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纽带关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因此,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关键和途径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军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赋予军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作用。而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也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覃雪梅 《传承》2011,(23):55-57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实现途径,而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必须做到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贴近生活实际,满足大众需要,语言通俗化、形象化,以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筱荣 《传承》2010,(21):50-52
网络文化大众化,是指网络文化由其互动性、匿名性、娱乐性等特点所决定的受众面、参与度、丰富性、多样化不断增加的趋势和过程,具体表现在传播主体的大众化、传播对象的大众化、传播形式的大众化、传播内容的大众化、传播媒介的大众化等五个方面。网络文化大众化给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问题,当前要注意从建设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提高网络过滤技术、开发网络文化产品、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等方面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化大众化,是指网络文化由其互动性、匿名性、娱乐性等特点所决定的受众面、参与度、丰富性、多样化不断增加的趋势和过程,具体表现在传播主体的大众化、传播对象的大众化、传播形式的大众化、传播内容的大众化、传播媒介的大众化等五个方面.网络文化大众化给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问题,当前要注意从建设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提高网络过滤技术、开发网络文化产品、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等方面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7.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燕 《理论月刊》2005,(11):167-168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国际化、网络化、终身化和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正在由经济社会的边缘走进社会的中心。这种趋势把高校推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线,必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反思、分析、批判、继承中发展创新。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开放理念、主导理念和交往理念。  相似文献   

8.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渠道。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评价思想为研究对象,从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价值、目标、主体、方法、效果等方面的评价,发掘概括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评价观,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林 《求索》2012,(10):65-67
中央苏区时期学校教育的干部教育和普通教育中的小学教育,是该时期学校教育形式中的两种主要形式。而这两种教育形式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尤其是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体现了十分明显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色彩。正因为它们突出的效果和经验,也使得我们今天在学校教育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时有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10.
于洪军  潘云涛 《前沿》2008,(4):108-110
历史上任何统治阶级,总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把自己的意识形态注入到社会中去,用以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实现社会控制和整合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状况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建立社会结构,整合社会力量,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和机制。因此,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但在新时期,面对社会上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碰撞与冲突,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意识形态教育与非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机结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干部人事月报》2011,(5):22-23
在美国大学中,宗教仍然履行着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的重要职能,许多美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均出自宗教,以至美国许多人把德育等同于宗教,把思想教育等同于宗教教育。  相似文献   

12.
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主题。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怎样才能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人们的思想认识,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理论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目的,这就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问题。早在革命战争年代,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新任务,为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们头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被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理解、掌握与接受,并转化为投身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事业的内在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与时俱进,从其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大众化。本栏目发表的两篇文章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方法的大众化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供政工师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4.
董晶晶 《群众》2008,(4):71-72
说理教育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常用方式和重要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曾几何时,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比较单一,常常以单调枯燥的说教形式出现,致使人们对说教这种教育方式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把说教看作是空头政治,空洞乏味引不起人们的兴趣。伴随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尤其是人作为主体性存在的价值和地位得到空前的关注和重视,人们逐渐开始把变革的视野转向了对教育方法的探讨。当人们冷静下来,重新反思,发现其实说教本身并非那么糟糕。面对不同的语境、不同的对象以及不同的教育内容,说教的作用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孙超 《湖北社会科学》2008,3(1):188-19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是实现大学生成人与成才的需要。在当下异常活跃且呈现出空前多样性的社会思潮面前,通过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载体、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基于"质量工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将创新的突破重点放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上,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石英 《湖湘论坛》2010,23(4):125-128
当我们在探讨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规律及方法的时候,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总体语境。我们应当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从更新的视角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样,也应当以更新的视角、更宽广的视野、更新的操作方法来理解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张旗 《前沿》2012,(19):165-166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这种发展阶段是与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和教育资源环境是相辅相成的,与此同时对于高等院校的教育对象正在起着深刻的变化,高等院校中的大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面临新的挑战.针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中出现的新的发展趋势,建议进一步坚持创新思维和与时俱进的意识,积极构建其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全力以赴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从对基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调查来看,我们感到在广大官兵中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表现。一是逆反心理。有的教育者组织开展教育不敢正视新情况、新问题,不善于用党的创新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大道理讲不清、难道理讲不透,久而久之使官兵对教育不感兴趣,不愿听、不认同。二是应付心理。教育跟不上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是官兵需要什么讲什么,而是发现漏了什么补什么,官兵往往不好接受,疲于应付。  相似文献   

19.
唐曼莲 《求索》2011,(12):180-181,244
魅力和强力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钜,文章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魅力和强力的内涵及其表现,提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魅力和强力的自觉性,要加强修为,讲究方法。把新时期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到一个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青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绍俊  邸乘光 《前沿》2010,(15):18-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青年,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推进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现实需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和核心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原则、遵循规律、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