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联合行为越来越普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反垄断法就承担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得以实现的重任。本文首先介绍了消费者权益在反垄断法中的体现,其次阐述了各国反垄断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具体实现机制,最后对我国反垄断法中的消费者权益实现机制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反垄断法是防范和规制垄断行为的法律,也是我国消费者保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反垄断为立足点,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落脚点,在反不正当竞争视域下来探讨消费者权益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正是从反垄断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性入手,逐次介绍了反垄断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现实需要与理论基础,并结合最新颁布的反垄断法,分析了立法上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尚存在的问题,并从司法与执法角度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的缺陷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内容。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体系却存在着诸多缺陷。因此,需要通过修订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立法、改革消费者权利的救济程序、制定配套的法规来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以维护消费者自身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4.
反垄断法通过维护市场有效竞争来达到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最终目的。通过民事诉讼途经由消费者直接向法院主张权利救济并以此遏制垄断行为,已成为现代反垄断法实施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消费者提起民事诉讼和获得损害赔偿的司法救济制度也应运而生,然而,我国现存的垄断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尚欠缺与之匹配的方案。对消费者起诉资格的模糊认识、对适宜处理"小额多数"群体性诉讼的压制、以及消费者所长期面临的举证困难和损害赔偿的不足使得反垄断法的私人执行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依旧前景暗淡。  相似文献   

5.
反垄断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是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一种交叉,是对当前席卷全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的呼应。本文指出在协调国家经济总体平稳运行过程中,通过对不适当、不合理的经济力量的强力干预,反垄断法不但应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同时,更应该注重给予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对立法中应予反对的对象,亦为对垄断行为年份具体届定,垄断是一种广义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除垄断行为外,广义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还包括以不正当人事竞争行为和限制竞争行为,而仪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仅指以不正不雁事竞争的行为,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范畴理解不一,导臻立法上,一些国家制定统一的不正当竞争法规范所有不正当竞争行为,另一些国家则将不正当竞争行为与垄断行为分别立法,我国于1991年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留待日后条件成熟时制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求维持政党的市场竞争秩序,另一方面要解决竞争不足的问题,制定《反垄断法》已是形势使然,确定《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要立足于保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从而维持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小企业生成和发展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竞争文化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反垄断法的实施需要大力推进市场竞争文化建设。我国反垄断法的私人实施可以大力发展和培育市场竞争文化,竞争文化体系的培育又能促进我国竞争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有利于反垄断法实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2012年5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自2012年6月1日起实行。《反垄断法》的立法初衷在于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保障市场机制的健康运作,最终实现消费者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反垄断法》的立法宗旨在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并且这一观点已经被各国反垄断立法机构与执行机构认可。本论文旨在从已存在的法学理论提取行之有效的理论并提出自己的想法,使整合出来的理论更靠拢于《反垄断法》的立法宗旨——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9.
反垄断法视野中消费者利益保护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反垄断法都把保护消费者利益作为自身的立法目的之一,但是在传统理论和实践中,消费者利益的概念基本上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消费者福利;反垄断法对消费者的保护被认为是保护竞争产生的间接结果,因此只是一种间接保护。固然应该重视并发挥反垄断法间接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功能,但也同样应该重视反垄断法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加强对消费者利益直接保护的趋势;对消费者利益的直接保护认识,为探讨消费者获得损害赔偿救济奠定了基础。对消费者利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的转变问题进行新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论反垄断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及其制度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反垄断法》中明确限制和禁止了种种行政性垄断以及经济性垄断行为,以实现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但是,由于立法本身还存在某些缺陷使得这一目标无法完全实现。因此,有必要采取提高垄断企业的违法成本,确定垄断行为人的个人责任;明确反垄断法执法机构间的权限划分,建立中立的反垄断委员会;加强消费者协会的作用,保护消费者诉权等措施加以完善,从而更好的实现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公共利益理念是反垄断法的核心理念,其核心地位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公共利益理念是现代反垄断法产生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公共利益理念又是反垄断法多元价值的整合平台。反垄断法公共利益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有效竞争、消费者利益及整体经济利益等。反垄断法公共利益理念通过条文化也即通过反垄断法中的公共利益条款来体现其功能,具体而言就是:公共利益是判断是否构成限制竞争行为的重要标准,公共利益是反垄断法适用除外的重要依据,公共利益影响反垄断法的执行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中的公共利益条款还存在较严重的缺陷,需要从两方面予以完善:一是在概念的使用上要做到一致化,二是在内涵的把握上要做到合理化。  相似文献   

12.
反垄断法政策目标的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争是反垄断法设计的方法和手段,它不具有政策目标的意义,反垄断法所关注的并非是、而且从来也不是竞争本身,而是竞争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各国近百年来的反垄断实践揭示出了反垄断的种种政策目标,诸如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经济效率、维持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等,以期将竞争导向正确的方向。事实证明,反垄断法的政策目标是多元的,人们要做的工作不是诠释其对立,而是要在实践中使各种目标更加的协调。  相似文献   

13.
封延会 《中国法律》2011,(4):39-41,100-102
消费者是经济法学关注的一类重要主体,消费者权益保障关系着每个社会成员的福祉。金融危机後金融消费者保护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和金融法制的完善中都引起了较大关注。  相似文献   

14.
反垄断法的终极目的及其司法保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颜运秋 《时代法学》2005,3(6):45-53
反垄断法的目的具有宣示性和导向性,为所有的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提供价值基础。如果反垄断法的目的设置不当或者混乱,将增大反垄断法实施的难度,削弱反垄断法的主题。传统观点认为,反垄断法的目的只在于维护有效的公平竞争秩序,但相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终极目的而言,这种目的只是工具性的。这在立法上有明显的体现,在学理上有充分的理由并在司法上有广泛的实践。我国未来的反垄断立法、执法与司法应当将保护消费者权益作为其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5.
尽管价格是反垄断法关注市场竞争状况的风向标 ,但价格本身是否合理并不在反垄断法的视野之内 ,反垄断法所关注的是价格背后的市场竞争。价格是不是在有竞争的市场中制定出来的是反垄断法衡量价格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独家垄断价格和横向价格协议具有明显的排斥竞争的特性 ,因而为反垄断法所禁止 ;对于那些能够实质性地削弱竞争或趋向于建立垄断的价格差别安排 ,反垄断法也会给予否定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吕斌 《法人》2013,(10):16-19
"后悔权"制度以追求契约正义与实质性契约自由为目标,有助于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关口前移。而草案二审稿中做出对"后悔权"的限制,是否隐藏着企业在背后的强势推动?那么,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权益谁来保障?自9月6日至10月5日,修订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下称"草案")正式对外公示并接受修订意见。本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称《消法》)大修,是颁布近20年以来的首次"动刀",外界颇为关注。其中,关于网络购物等领域的相关规定,尤其是被称为"后悔权"的"7天无理由退货"被认为是本次修订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杜小明 《法制与社会》2011,(9):46+62-46,62
反垄断法是防范和规制垄断行为的法律,对维护市场自由和公平竞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功能。但是,我国的《反垄断法》在保护消费权益方面尚存在一定的立法缺陷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如各种法律责任的规定较轻、诉讼制度的规定含糊等。本文试对这些缺陷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完善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石子河 《江淮法治》2009,(13):54-54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日前修订通过了《河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修订后的条例删除了原条例中“饭店不得设定最低消费,不得拒绝消费者自带酒水、饮料,不得收取开瓶费、包间费等不合理的费用”的条款,这意昧着,今后消费者能不能自带酒水、饮料,将由饭店来决定。河南省的做法,引起了舆论广泛关注,本期“一家之言”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本身是合法的垄断权,尽管存在一定的消极后果,但那是国家为实施知识产权制度以推动创新的必要代价。反垄断法是现代国家为弥补民商法调整之不足而自觉地干预市场,以维护自由、公平的竞争秩序和经济活力而制定的。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在促进竞争、推动创新和保护消费者上具有一致性,但二者也存在冲突的可能性和协调的必要性:当知识产权的行使行为超出法律的界限,排除、限制竞争时,反垄断法就应当介入这种行为,并在反垄断审查中将知识产权与其他财产权同等对待。  相似文献   

20.
2008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颁布实施,其立法目的定位于保护竞争,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最终维护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反垄断法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由宪章",是经济法的灵魂。经济法是对人们追求法律的社会本位的回应,而社会本位的重要体现便是法律要维护公共利益,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使得整个社会能够正常、稳妥、和谐的发展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