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宗羲《明儒学案》标立有“楚中王门”,但所列人物和录载资料均甚少。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楚中王门”的研究亦十分欠缺。但事实上,王阳明曾在湖南有两次为时颇长、参与人数较多的大型讲学,他门下亦有些湖北籍的亲传弟子;可以说,他不仅在楚地播下了心学思想火种,而且亲自为“楚中王门”培养了中坚力量。至晚明,耿定向及“天台一派”崛起,李贽(卓吾)又长期在湖北生活讲学,更因深受卓吾影响而有公安三袁,“楚中王门”达到了发展高峰。而发生在荆楚之地的耿定向与李贽之间的长期论争,则不仅是晚明王学,而且是当时思想文化界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件大事。耿、李“和解”及不久天台的去世,以及因耿、李之争余波而形成的对李贽新一轮更加猛烈的迫害并导致卓吾不得不永离麻城龙湖,宣告了楚中王门的终结。  相似文献   

2.
李贽的思想比较庞杂,不是很严密,严格说起来,没有什么特别明确的体系。但其基本思路还是有的,那就是在心性问题上,提倡“童心”,肯定“私心”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强调“人欲”的合理与必然性;在个人行为上,推崇“率性而为”;在社会伦理上,倡导男女平等,不同阶层的人们在德性、智能等方面的平等,要求不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这些思想中要求个性解放的基本倾向是显而易见的,因  相似文献   

3.
在宋明理学发展中,朱熹较早提出了“心本体”的思想。但由于他理学体系的需要,这一思想没有被最后确定下来。后来,王阳明进一步发展朱熹的心学思想。具体而言,在心、理关系上,王阳明克服了朱熹“心与理为二”的矛盾,把主观和客观融合统一,用先天道德性的内容把心与理沟通,将朱熹的“性即理”引向“心即理”,实现了“心与理一”。在知行关系上,王阳明在朱熹知行相须互发说和重行说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说;在格物致知上,王阳明否定了朱熹的格物说,而接受了朱熹的致知说,并提出了致良知说。朱熹的心学思想经过王阳明的阐发,从而完成了宋明理学中的心学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牟宗艳 《理论学刊》2002,(4):115-117
陆象山是南宋时期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以“心即理”、“尊德性”的思想与朱熹理学分庭抗礼 ,自成一派。“义利之辨”作为陆象山心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涵融了陆氏心学的精华 ,集中显示了心学与理学的不同学术特色。尤其是在如何理解“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的问题上 ,陆象山关于辨别君子小人之志的论述可谓极富新意 ,别开生面。本文就陆象山在“义”与“利”的关系、“义利之辨”与君子小人之“志”、“义利之辨”与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思想展开论述 ,以求对心学一派的价值观深蕴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哲学界已经注意到心学与启蒙思潮的关系,但研究者一般只注意到心学张扬人的主体精神这样一个维度,而没有注意到心学内部实学的维度,故未能如实地反映两者的关系.其实在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中,无论王阳明、李贽还是黄宗羲,都是主张经世致用的学者,虽然他们将"理"、"物"都看成"外物"在心中的反映,但是他们这并不妨碍他们实事求是地提出一系列改革主张.在反对明末严重僵化、腐败的专制制度的时候,心学所包含的张扬个性精神与实学所包含的实事求是态度,使他们的思想逐渐走上启蒙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这里说的历史方位,实际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是传统中国心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代表了朱子之后理学发展的又一思想高峰.他的心学思想的形成以贵州修文龙场的大彻大悟为标志,开始提出“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知行合一”等一系列学术观点.最有创造性的良知学说,如果追溯其前后渊源,其实也发端于修文龙场.从龙场悟道开始,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开始在不同的地域传播,最终席卷大江南北,影响日本、韩国,远播欧洲、美国,不仅在中国儒家文化内部成为与朱子学并埒的一大思想学派,而且也是东亚文明最能代表深邃生命体验和直观智慧的哲学理论,迄今为止仍在以积极的身影参与现代性思想文化的讨论与建设,以活跃的姿态步入国际文明对话的队伍或行列.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我们必须以新的姿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中回答和解决下面一些重要问题:1“时代前列”问题时代是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对某个历史时期进行的划分。时代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是发展的观点,是变化的观点,是辩证的观点。我们常说要顺乎时代潮流,跟上时代步伐,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党…  相似文献   

9.
他是一位思想巨匠,独倡“知行合一”,发展“心学”,彻底改变了明代中叶以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体格局,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哲学家;他是一位军事天才,当皇室内部出现军事叛乱之时,他力挽狂澜,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报告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有的是对已有观点的丰富和深化,有的是首次提出。按照创造学理论,这两类都具有创新性。本文将这些新观点大致列举为6个方面60点。当然,全党全国人民对报告的学习还在进一步深入,这里的归纳和阐述肯定不很全面,仅供学习时参考。一、在党的指导思想和思想路线方面提出的新观点1、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号召全党要增强贯彻这一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2、把“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道列为党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崔树芝 《当代贵州》2024,(12):22-23
<正>为帮助学生修身养性,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即提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四句教条,晚年又把心学的修炼方法概括为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阳明心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中国人修身养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的建设方面也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对阳明心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当前,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已被列入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强调要把阳明心学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要实现这一结合,首先就要从工夫论角度把握阳明心学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和生力学说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本文深入探讨了邓小平的科技思想,分三个阶段论证了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形成过程,独到地提出了这一思想五个方面“第一”的基本观点:“第一要素”、“第一力量”、“第一资源”、“第一位置”、“第一战略”并论述了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汇入了创新的时代洪流。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国家建设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战略的思想,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开辟了国家建设自主创新道路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程颗开启了陆王心学,程颐启迪了朱熹理学,心学和理学的对立导源于二程哲学的分歧。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本文试图从本体论,认知论,德性论方面对二程“心”范畴的特征、功能和属性加以诠释和论证,以揭示其理学体系中的心学实质。 一、“心之所存,一主乎事”的心本论 中国古代把“心”视为思维器官,认知主体,但二  相似文献   

15.
王升臻 《探索》2011,(5):124-126,131
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以来,学界从社会哲学视野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些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施加论”、“转化论”、“需要论”等。而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下,把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界定为“一定的阶级、社会与其成员,借助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进行思想政治交流互动,双方在吸纳、认同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自主建构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则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80年来成长壮大的基本经验,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要实践好“三个代表”的思想。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内涵,这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王静 《世纪桥》2011,(3):52-52
18世纪末,德国兴起了思想启蒙运动。康德在《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一文中,提出了两个运用的思想,即公开运用和私下运用。笔者通过康德的自律和他律的观点阐述这篇文章中两个运用所包含的自由思想,并在承认人的意志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又把主体的自由看做是有尺度的。  相似文献   

18.
一、李贽晚年三教皆崇,并主张“三教归儒”李贽50岁以前的思想与50岁以后的思想差别很大。其思想的巨大变化与其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在50岁以前,主要是读书做官,而50岁以后,主要是著书立说,因此,他的一生大致可以50岁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李蛰后期的生活道路十分坎坷。50岁以后,逐渐耽于怫学,并长期寄居僧院。70岁落发为僧。李蛰晚年虽然信奉佛教,但不是独尊佛教,而是儒、佛、道三教皆崇。他认为“超然于名利之外,不与利名作对”是孔子、老子、释过佛的共同特点,而且,能超越凡人、不为名利的,只有这三位大圣人。显然…  相似文献   

19.
肖玉国 《奋斗》2004,(1):6-7
发展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规律,发展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当  相似文献   

20.
甄成武 《党课》2014,(6):21-23
随着铁路快速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之下,铁路党组织提出了树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有融入、后有作为,唯有融入、才有作为”的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对建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对生产一线党支部进一步围绕中心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