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焕祥 《求贤》2006,(2):12-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指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将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为滨海新区的生要组成部分——汉沽区.带来了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全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创新体制、优化人才环境的形势推动下.我区人才环境建设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区委“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在天津滨海新区和环渤海经济大格局中.突出特色.打造强势.建设海滨休闭旅游度假区、海洋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沿海都市型农业观赏区.建设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滨海卫星城。这为我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
《学习月刊》2014,(8):41-42
近几年来,宜昌抓住国家统筹城乡发展、中部崛起战略、三峡后续规划、武陵山区域发展规划和新一轮扶贫攻坚规划、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推进新型城镇化、湖北“一元多层”战略体系、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等诸多机遇,充分利用特大城市、县域经济、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内在潜力和优势,加快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质量齐升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学习导报》2012,(18):10-12
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了“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明确要求: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湘西武陵山片区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四大区域板块发展。  相似文献   

4.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国家经济战略的新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面临着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的双重任务。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整合与提升,对产业转移承接进行规划与统筹,对皖江城市发展进行设计与定位,从而,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确定为第一个产业转移承接的国家战略。因此,我们要从国家战略的视野来思考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战略内涵、战略取向、战略趋势,把握与贯彻国家战略的新布局。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昌平区委以实施“十一五”规划为主线,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紧紧围绕“科教创新基地、人文生态景区、和谐宜居新城”的区域发展定位,坚持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和奥运带动战略,着力“和谐昌平”建设,努力打造一流的首都城市发展新区。努力打造首都新的经济增长极。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凸显现代制造业、文化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现代农业等“五个经济板块”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巩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支柱地位,发展旅游会展等服务业,不断增…  相似文献   

6.
徐升 《共产党人》2005,(8):41-42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主要领导“建设亿吨大矿”的指示精神,国家建设一批特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规划纲要,宁夏煤业集团担当起了自治区发展能源及重化工产业战略主体和内引外联载体的历史使命,成为自治区“兴工强区”的主力军。为了不辱使命,集团公司制定了中长期发展目标,即销售收入由2002年的27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40亿元,到2010年突破100亿元,2020年突破500亿元。围绕这个目标,宁煤集团确定了产业升级战略、规模扩张战略、产权多元化战略、管理创新战略、技术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7.
赵光辉 《当代贵州》2024,(11):18-19
<正>2023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在区位、产业、资源、创新、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在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要紧扣国家重大开放战略,打开山门,融入全国,走向世界,把贵州建设成为举足轻重的国家战略腹地。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和国务院把规划建设好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发挥带动天津经济加快发展、振兴环渤海乃至北方地区经济的重要作用,也为滨海新区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广阔空间。前些天,滨海新区举办了“亚洲文化产业与区域合作论坛”。酝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似推动动漫、传媒、网游、娱乐等产业的发展,选很好。但是我认为,滨海新区要想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走在前列。首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未来五年.黄石将围绕湖北“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总战略,大力弘扬“包容、创新、唯实、自强”的黄石精神.深入实施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三大战略”,着力强化港口辐射、产业聚集、示范引领、生态宜居“四大功能”.奋力打造现代产业、生态宜居、创新创富、矿冶文化、和谐幸福“五大名城”。  相似文献   

10.
赵弘 《前线》2011,(3):9-10
日前,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中关村“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的战略定位,描绘中关村未来十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到2020年中关村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中关村的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强化中关村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中的引领和支撑地位。  相似文献   

11.
建立国家公园是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和体制创新。浙江一些山区县具备建立国家公园整体条件和优势,应该依据区域生态禀赋特点和生态发展需要,以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为生态保护圈层,以历史文化遗迹为生态旅游圈层,以绿色产业为生态经济圈层,以乡镇村落为生态人居圈层建立若干个国家公园。为此,必须探索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多元资金投入机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治理机制以及改革区域发展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2,(25):13
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贵州省全面启动实施“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将黔中经济区培育成为高科技、优产业、开放型、生态化、经济快速崛起、城乡协调发展的核心区域,推动贵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黔中经济区已成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重点开发区,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布局中的重点经济区,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重点培育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3.
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建设生态文明指示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山东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和黄河三角洲担负的重大责任,对于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促进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谢璐妍 《奋斗》2023,(3):63-65
<正>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这为新时代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黑龙江省应以创新引领、协调联动、绿色导向、开放共赢、共享发展的发展思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催生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优化区域文化产业布局,促进文化产业实现全面转型升级,将文化产业打造成黑龙江省的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15.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的内在要求,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是建设科技强国和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大国责任和担当的重要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引擎。永泰县作为福建省重要的生态区,要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县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走出一条不同于发达地区的绿色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09,(17):62-63
近年来,吴忠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自治区“沿黄城市带”的战略,紧紧围绕“依托黄河,西移东扩,一带两翼,相向发展,功能互补,突出特色”的城市发展思路,以建设具有浓郁回族风睛和“塞上江南”特色的滨河生态水韵城市为目标,以优化城乡环境、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为已任,创新思路,科学规划,文明管理,攻坚克难,敢打硬仗,为建设滨河生态水韵吴忠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新长征》2023,(11):18-19
<正>2023年,大安市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积极抢抓发展机遇,紧扣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对标白城“一城三区”建设、“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推动“绿色转型”、打造“生态大安”发展方向,以建设全省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为中心,围绕“推进生态价值转换”发展路径,奋力推动大安县域经济实现突破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持续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放在突出位置,始终做"政治明白人"、"工作实干家"、"合格施工员",锚定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建设国家畜牧科技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西部样板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先行区,着力打造创新发展新平台、产业经济新高地、开放融合新格局、绿色宜居新家园,以过硬作风和本领拥抱“十四五”发展重大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20.
9月1日至2日,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指出,为进一步凸显四川在西部地区的优势地位,满足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和发展的需要,有必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着眼更大程度发挥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和带动力,拓展成都和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空间,利用国家促进城镇化和支持西部发展产业等政策,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聚集、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力争再造一个“产业成都”。从支撑成渝经济区“双核”结构考虑,把成都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核心区、现代产业重要集聚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