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有实践表明,单纯依靠正式的司法程序已难以满足社会纠纷的需求,建立一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更符合社会和法治发展的需求.在当今世界各国,非诉纠纷解决机制已经与诉讼和审判共同构成一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本文通过对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价值的理性分析,以期望人们重新审视该制度的价值和意义,使之成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面对日益增多的行政纠纷和现有行政纠纷解决机制的不足,我们应当建立行政审查制度,即成立一些相对独立的行政审查机构,以更加快捷、低成本的方式有效解决行政纠纷。通过考察英国的行政裁判所制度、日本的行政不服申诉制度和韩国的国民苦衷处理制度等好的做法,可以看出,行政审查机构能否保持相对独立性是制度成败的关键;实现便民性与严谨性的统一是行政审查制度的程序保证;必要的人力和物质资源是行政审查制度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行政复议困境的解决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复议在当下我国的制度实践令人堪忧,公众对行政复议认同感的日益下降便是其尴尬处境的真实写照。行政复议困境的摆脱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通过权利救济观与纠纷解决观的重塑。为行政复议制度功能的发挥奠定认识基础;二是通过复议机构独立化与专业化的改革,为行政复议困境的摆脱提供组织保障;三是通过复议程序司法化的设计,为行政复议宗旨的实现提供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跨行政区域水污染监管的管辖权纠纷问题日益突出,具体涉及行政监管权限和司法管辖权两方面。其产生原因包括立法规范缺陷、行政法缺位及司法管辖权相关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寻并提出了问题解决机制:合理分配、划分管辖权;健全完善公益诉讼制度、设立环保法庭、流域信息公开制度、流域水生态双向补偿制度、干部考核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要制度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创新与发展是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变迁的基本路径。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驻村工作队制度成为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的思想与实践来源;在地方党委、政府创建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并成功实践后,精准扶贫时期中共中央把该制度上升为国家顶层制度设计,并在全国推广;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中共中央把该制度作为农村治理的一项长效机制,并完善了基本制度内容。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变迁的背后是科学理论的指导。其中,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有效对接是该制度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共同富裕理论是该制度不断完善的内驱力量,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是该制度顺利实施的根本工作路线,党政目标一致性是该制度成功的根本保障。这些理论既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体现出人类社会治理在遵循继承、发展与创新规律方面的普适特征。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3,(11)
中国最新一轮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体改革已基本完成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但是深化林权改革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为了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目标,今后一段时期要把林权改革的重点由调整人与林、人与地的关系转变为调整所有者与政府、所有者与所有者的关系上来,统筹兼顾与重点突破并举,以林权纠纷调处、林权流转规范、扶持林农合作组织、发展林下经济以及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为着力点,持续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余红 《唯实》2007,(4):47-49
行政复议对于解决行政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然而现实中,行政复议受关注的程度以及制度能量的释放却明显不足。充分认识、积极完善、进而有效地发挥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纠纷中的作用与优势,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益的冲突必然产生纷争。在中国这样一个二元社会特征明显的国家里,乡村纠纷的发生原因、特征、解决手段都有其特质。如何解决这些纠纷,或者说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些纠纷,不应局限于桌一特定的思路。调解作为一种解决乡村纠纷的有效手段,在“依法治国”的大语境下,也应有其特定的地位。调解制度也应顺应时代的进步,发展与重构,并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对创新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农田被征用,并出现了大量失地又失业的农民群体,这种状况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还会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为了严格保护耕地和失地农民的利益,必须对传统的土地征用制度进行改革创新,这是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实现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0.
按照列宁主义政党原则,早期中共与青年团在政治上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在组织上却相互独立。这种特殊的制度设计使得早期青年团摇摆于后备军与"第二党"之间,以致无法准确定位。如在四川,各级党与团组织即因彼此之间的成员分化与干部调配而多有龃龉。尽管党团中央、四川党团省委竭力纠偏,但仍未能改变基层党团组织间的此类痼疾。而与之相伴随的,却是列宁主义政党原则下地方党团组织间的互动过程,作为彼此组织上具有高度独立性的地方党与青年团,则在该过程中藉此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以说,早期地方党团间的此类纠纷,在某种程度上亦是双方体制内竞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维系社会进步和安定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职责。在寻找多元化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办法中,美国率先创建了“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尔后为西方国家所仿效。该机制具有替代性、选择性、便捷性、高效性等特点。客观总结域外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经验,对健全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法治政府、促进社会和谐需要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是各国解决社会纠纷、弥补诉讼制度不足的重要手段。由于受到以往崇尚诉讼意识的影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逐步被边缘化。要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必须强化基层的纠纷预防机制;加强基层政府部门协调联动,创新纠纷排查机制;创新人民调解,理顺行业协会等自治组织解决纠纷的法律关系;完善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工作,扩大仲裁服务领域;改革创新信访制度,着力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指出了方向,也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信访工作指明了实践路径。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主动把信访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定位考量,围绕“六稳”“六保”工作,找准信访工作在新发展阶段社会治理中发挥职能作用的切入点,真正把信访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着力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大局稳定。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解决群体纠纷的法律代表人诉讼制度因为存在缺陷问题而在实践中被司法实践的审理方式替代,但司法实践的审理方式无法适合大规模的群体性诉讼。示范诉讼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应当在司法实践的审理方式上积极探索示范性诉讼的应用,在时机成熟后引入我国民诉法的代表人诉讼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一种全新而又高效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5.
晋察冀根据地的土地政策在1940年的群众运动高潮之后,开始趋向缓和。平山作为晋察冀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也改变了此前激烈的阶级斗争方式,开始注重以司法方式来解决土地问题。在1941~1943年间平山县由于村级调解制度无法良好运作,土地纠纷案件多由县级政府解决,造成了县级政府难以负荷的恶果。在发现"平山土地问题"之后,平山县转变为用受控制的阶级斗争的方式来解决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16.
始于抗战时期陕甘宁根据地的人民调解制度,以其优良的调解传统沿用至今。抗战时期根据地的解纷方式和"调解为主,审判为辅"的理念,仍有许多值得当代司法机关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赵婷  刘瑾 《党史文苑》2008,(8):10-11,14
始于抗战时期陕甘宁根据地的人民调解制度,以其优良的调解传统沿用至今.抗战时期根据地的解纷方式和"调解为主,审判为辅"的理念,仍有许多值得当代司法机关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土地纠纷愈演愈烈,成为官方和学者们高度关注的焦点。笔者在2010年2月份对江西省西部的X村庄进行了一项专题性的调查。通过对国家制度层面及村庄内部的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农村地权形态在法律和政策上都不是稳定的,这给土地纠纷留下了生长的空间。在纠纷的过程中,由于争议的各方都没有充分的依据,因此土地权益的最终分配结果受到村组结构、谈判策略、及政策导向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农民并没有意识到地权的问题,但模糊性地权是纠纷的根源所在,而模糊地权是在过去几十年中逐渐积累的各种历史性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论当前农村基层纠纷的行政调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矛盾纠纷十分复杂,纠纷解决机制呈现多样化特点.本文考察了农村基层纠纷的行政调解,并从基层传统观念、基层司法救济的不足与缺陷、基层政府的法律和行政责任、基层行政调解的优势等方面论述了当前乡镇政府调解基层纠纷的社会条件和必要性,同时也考察了基层政府在行使行政调解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境,对完善和改革基层行政调解制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流转纠纷及其解决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纠纷主要包括因土地征收引发的纠纷和因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引发的纠纷等;引发农村土地流转纠纷的原因主要包括:法律规定与民间社会规范的冲突、政策的频繁变化所导致的农村现实利益关系的冲突、农村土地法律制度价值取向的分歧及法律规定间的内在冲突、现行法律规定与复杂的农村现实之间的脱节、土地制度设置上的"双轨并行"、"城乡分治"等;解决农村土地流转纠纷,一要从消除纠纷产生的根源出发,构建纠纷预防机制;二要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促进纠纷的及时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