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游记》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这是历来《西游记》研究中争论最大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分歧最大的一个问题。《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是前后矛盾的,他在前七回中大闹天宫、斗天斗地,到了后八十七回却掉过头来皈依佛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孙悟空形象的矛盾和转变,给《西游记》  相似文献   

2.
取经     
在辞旧岁,迎新春之际,《西游记》(续集)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上演,唐僧赴西天取经的真诚精神再一次使我深受感动。唐僧师徒4人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如来佛试探他们是否诚心取经,传了假经。当唐僧他们高高兴兴地满载经书而归,在途中翻阅经书时,人人都被那假经惊呆了。唐僧一行只好再去费尽千言万语求取佛经,如来佛被他们不远万里来到西方真心诚意取经的精神而感动,授以真经。  由此,我联想到我国地区与地区、单位与单位之间,甚至到外国取经之事,有的真心诚意取经,有的假心假意取经,有的取得了真经,有的取的假经。一些单…  相似文献   

3.
中远是个百分之百的国有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我感觉企业经营首先要重视人力资源的经营。国有企业有的是人才,关键是用人的观念和机制。我想借用《西游记》的故事来谈一谈企业在用人上的观念问题。一本《西游记》,始终贯穿着“使用能人,加强约束”的思路。正是在这种思路下,唐僧师徒完成了西天取经的大业。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4个人物中,唐僧是管理者。沙和尚是一个四平八稳的人,从来不冒犯唐僧师傅,态度诚恳,但每次唐僧遇难被抓时他也会被抓走。因此,不能做挑头的大事,只能老实地挑着担子。猪八戒与他不一样,本领比沙和尚强…  相似文献   

4.
近日,随着家人看了几集((西游记》改编的电视剧,心中不免再起涟漪,泛起了儿时的西游情结。转念间,又觉得《西游记》不愧为中国的四大名著,其中耐人寻味的东西很多。我想说的是唐僧展现出来的领导艺术,让这个四人团队的合作产生了巨大的合力。许多人说,唐僧是个用人的高手,他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诚然,唐僧能让桀骜不驯的悟空、好色懒惰的八戒和中规中矩的沙僧保他去西天取经,更有小白龙当他的坐骑,确实可见一斑,他对周围人的影响之大之深更是可圈可点,正因如此,他弱不禁风却能历经千难万险终成正果。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是我国一部优秀的古典神话小说。其中有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描绘了他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还有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后被唐僧所救,到西天取经,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众多妖魔鬼怪的故事。大闹天宫的英雄,成为皈依佛教的教徒,《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发生了如此重大的转换,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少有的。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任何简单化的倾向,都会带来偏颇。一、孙悟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究竟何在对《西游记》中孙悟空人物形象社会意义的评价,历来都存在着分歧。褒之者认为:  相似文献   

6.
“敢问路在何方”是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歌,人们自然想到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难险阻,踏平坎坷西天取经的故事。而今,我要告诉读者的却是这样一位不畏艰险,努力拼搏带领职工把一个百人亏损国营小厂,转变为拥有三个有  相似文献   

7.
正吴承恩写《西游记》的过程,与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过程,应有共同之处,也会遇到"白骨精""火焰山",也有困难重重、写不下去的时候。但吴承恩发扬唐僧的精神,坚守如唐僧一样的信念,硬是把《西游记》写了下去,并最终取得了成功。我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给我讲过孙悟空的故事,知道孙悟空能腾云驾雾,一个跟头就是十万八千里。当时我的想象能力还不健全,想象不出十万八千里究竟有多远,只知道远得很,不是常人所能及。我还听爷爷说过,孙悟空的本事大得很,什么妖魔鬼怪都会被他打败,什么艰难困苦他都能克  相似文献   

8.
漫话唐僧     
漫话唐僧康仙舟唐代著名佛学高僧、卓越的翻译大师、不畏艰险的旅行家玄奖,毕生献给了佛教事业;他万里孤征天竺取经,早已声播五印,闻名退进。又经吴承恩《西游记》的描绘渲染,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跋涉西域唐僧,姓陈,名伟名玄奖,祖籍洛州缤氏(今河南省惬...  相似文献   

9.
<正> 一撮土和万两金,哪个贵重呢?表面看来,答案是现成的。土是最不值钱的,金是最昂贵的,不要说一撮土和万两金的价值无法相比,即使万斤土和一两金放在一起,人们也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抛弃前者。在一般人的眼睛里,两者是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的。然而,也不一定。要看土是哪里的土,还要看什么人用什么秤来衡量。《西游记》里的唐僧奉派到西天取经的时候,唐王李世民送他到郊外,临分别的时候,唐王从地上抓起一撮土,拉着唐僧的手,亲切地嘱咐着说:“御弟!取经之后,早日归来,宁爱祖国一撮土,不贪异国万两金啊!”唐僧接过这撮土,和唐王洒泪而别。“宁爱祖国一寸土,不贪异国万两金”这两句话,成为化入  相似文献   

10.
左少峰  高兰英 《前沿》2007,(6):212-213
《西游记》是在宋元时期儒、释、道三教归一的思潮中成书的。《西游记》所写的取经历程可以看作对人的信仰、意志和心性的挑战以及迎战和升华的过程,它破除了三教教义的神秘性和严肃性,升华出超自然的自由心态。《西游记》对人性的肯定是充分的,在此基础上,《西游记》主题所蕴含的哲理也是极其丰富的。  相似文献   

11.
我说唐僧     
在人们心目中,唐僧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物,连四五岁的小孩看了《西游记》的电视后都说:“唐僧有得用,一点本事都没有,只晓得念那紧箍咒。”说唐僧没本事还算“轻描淡写”的,更有偏激之士如郭老(沫若)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每逢寒暑假,许多地方台都要重播《西游记》。此时再看《西游记》,当年幼稚的感觉荡然无存。凭心而论,倘若单独审视唐僧师徒四人中的每一个人,不是这个有弱点,就是那个有缺点:唐僧善良懦弱,却人妖颠倒,是非不辨;孙悟空大闹天宫,历  相似文献   

13.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原题是《屍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写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与一个潛靈作怪的僵屍的门争故事?适麓尤【飞?唐僧叫孙悟空去找食物开始……  相似文献   

14.
文一凡 《今日广西》2010,(17):40-41
《西游记》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著之一了,也许很多人都会问,西游记和理财会有什么关系?请听我细细道来。 其实,西游记不仅仅阐述了师徒4A降妖除魔,普度众生,力求寻得真经的故事,更多的是发人深省且意味深长的寓意。我们可以把唐僧师徒4人看作是一个公司,唐僧是总经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是他的下属。每个下属都各有特色,孙悟空能力强,猪八戒人缘好,沙和尚勤勤恳恳。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真是把四个人物写绝了,唐僧、孙悟空、沙僧、八戒,如此栩栩如生,乃至几百年来人们爱莫甚如此。在文学欣赏之余,品味其中的管理启迪,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为什么是这四个人,少一个行不行?恐怕不行,少任何一个人,是否能完成去西天取经的伟大使命都要打个问号。那四个同一类型的人行不行?也不行。恰是这些个性、气质、能力各异的  相似文献   

16.
《今日广西》2007,(14):44-45
不久前,马来西亚报纸刊登一条新闻:一对中国亿万富豪夫妻,在马来西亚的原始雨林里遭受毒蜂攻击.几乎丧命。这对夫妻就是多年来《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怕榜上始终名列前茅的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陈丽华和她的丈夫电视剧《西游记》里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  相似文献   

17.
在海峡两岸,唐朝高僧玄奘因明代吴承恩小说《西游记》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成为社会历史沉积在老百姓心目中最著名的唐代高僧。唐僧(602—664)本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市偃师缑氏镇人),法名玄奘,称三藏法师。属中国远古时代舜的后裔。  相似文献   

18.
要正确评价《西游记》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首先要对《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孙悟空作出正确的评价。只有一个孙悟空有一种看法认为,“大闹天宫”里的孙悟空是“造反的英雄”,而“取经故事”里的孙悟空则是“投降变节”分子,于是得出孙悟空思想性格前后发生重大变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陈晋 《今日浙江》2009,(2):46-47
1938年4月30日,毛泽东在抗大第三期第二大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对<西游记>里的几个神话人物作了一段很有趣的评论.他说:唐僧这个人,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遭受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坚定的.但他也有缺点,麻痹,警惕性不高.敌人换个花样就不认识了.猪八戒有许多缺点,但有一个优点,就是艰苦,七绝山臭稀柿胡同就是他拱开的(见<西游记>第67回).孙悟空很灵活,很机智,但他最大的缺点就是方向不坚定,三心二意.你们别小看了那匹小白龙马,它不图名,不为利,埋头苦干,把唐僧一直驮到西天,把经取回来,这是一种朴素、踏实的作风,是值得我们取法的.  相似文献   

20.
突现原形的妖怪狞笑着一步步逼近,大惊失色的唐僧一面步步后退,一面叫着:“悟空!悟空!”这是我们在《西游记》中时常见到的镜头。因此,提起唐僧,很多人都会说他是一个胆小懦弱,优柔寡断的糊涂和尚。其实,真正的唐僧——玄奘,却是一个胆识过人、精明强干的大德法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