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财产权是对财产的全部权利,是公民基本权利中最为重要的权利之一,自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庄严宣告“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以来,各国宪法均对财产权作出相应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美国有那么一些人总喜欢把“人权”挂在嘴边上,以“人权卫士”自居。不错,美国是宣布了“第一个人权宣言”的地方,杰佛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最先宣布:人人生而平等,都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它比法国大革命时期产生的著名的《人权宣言》还要早13年。难怪他们要摆出一副维护人权的老资格,到处教训别人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运》2008,(9):44-44
性质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是联合国在维护妇女权利方面制定的最重要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律文书,也是第一个把性别平等和非歧视要求法律化的国际条约,它建立在男女平等和保障妇女人权的原则上,被公认为国际妇女人权宣言,所以被称之为《妇女权利宪章》。  相似文献   

4.
《人权》2005,(6):55-55
《美洲人权公约》由美洲国家组织于 1969年11月22日在哥斯达黎加的圣约瑟通过,故又称《哥斯达黎加圣约瑟公约》。该公约于1969年11月12日生效。它是继《欧洲人权公约》后的第二个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人权保障公约,也是 1966年12月联大通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后达成的第一个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保护人权的国际公约。《公约》包括序言和82条正文,由国家义务和受保护的权利、保护的方式、一般和过渡条款三部分组成。《公约》所保护的主要是公民和政治权利,规定的权利主要有:法律人格权、生命权、人道待遇权、不受奴役的自由、人身自由权、公正审判权、不受有追溯力法律的约束、获得赔偿权、隐私权、良心和宗教自由、思想和发表意见的自由、答辩权、集会权、结社权、家庭权、姓名权、  相似文献   

5.
张君平  叶新发 《前沿》2010,(9):57-59
在《法的形而上学——权利科学》中,康德试图将人的权利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提出了自由如何转换为权利和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并存的课题;而这种转换和并存,必须通过普遍法则,使人格建立于自由、平等、权利三位一体之上;其理论核心是:把人当作平等自由的法权人格来尊重和对待。  相似文献   

6.
范国祥 《人权》2002,(1):50-51
人权理念来自人权实践,反过来影响历史实践。不同时期的人权观念都带有时代的烙印。西方传统的人权观是“自然权利说”或“天赋权利说”,认为权利与生俱来,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思想启蒙等运动,出现了“社会契约论”。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称“人人生而平等。自然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1789年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指出: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权利,即: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人权主张,维护了统治阶级,也为人民群众争取自身权益提供了某些条件,推动了欧美各国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权,顾名思义,就是人的权利。人权具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它的主体必须是全体人类。正如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所指出的那样:一切人,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见、国籍、社会出身、财产、身份等区别,都有资格享有人权。从理论上讲,只要是人,都应该享有人权。第二,它的内容必须体现人的自由和平等。自由就是让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平等就是使人享有相同的地位、权利和尊严。  相似文献   

8.
《民法总则》第127条将网络虚拟财产规定为民事权利的客体,为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属性、权利归属以及具体的保护路径却并未涉及。本文认为,无论是从法理、司法实践还是从比较法视野来分析,网络虚拟财产在本质上都具备了物权属性。从权利归属来看,网络用户对网络虚拟财产享有定限物权。网络虚拟财产侵权赔偿分为财产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需肯定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及构建价值评估机制;精神损害赔偿要细化精神损害赔偿的考量标准并构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9.
企业担保,英美法称之为浮动抵押,是指企业以财产的一部或全部设定抵押,设押财产可自由流转经营,于特定情事发生后,设押财产结晶为固定抵押以偿还债权的抵押。近现代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建立了这一制度。而我国现行担保法尚未提及。1999年10月,梁慧星教授牵头起草的中国《物权法草案》第七章抵押权第四节中增加规定企业担保说明企业担保目前已在理论上得到承认,必将进入司法实践。但“草案”对企业担保权人的权利规定不尽完善。笔者认为弥补的方法是在法律中严格企业担保的设定,赋予企业担保权人相应的权利,明确规定各债权人的受偿次序。  相似文献   

10.
《细雨中的阳光》通过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南方小城的爱与被爱的故事,表达了一个严肃的政治话题:自由。这正切合了当下“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题。好在我们开始进入法治社会、现代社会,并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现代法学的思想告诉我们,人的自由,不仅是整体人类的自由,我们更要个体的自由。自由和权利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个体的自由,权利就无从实现和落实;即使有了权利,没有自由的支撑,权利也不会牢固和持久,并且,权利会最终丧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1.
天赋人权说     
“天赋人权”系旧译,现在一般译为“自然权利”。天赋人权说是一种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主张人天生享有生存、自由、追求财产和幸福等权利。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人固有的、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是不可剥夺的,也是不可转让的,丧失了这种权利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如果统治者破坏人民的自然权利,人民为恢复自己的“自然权利”就有  相似文献   

12.
知识角     
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以下9项权利: 一、安全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自由,是一个需要辨证视之的话题。何为自由?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说,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自由就是表达的自由、信仰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概括地说,自由就是可以做任何不影响别人自由的事,同时也为自己的任何行为负责。也就是说,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绝对的自由”,自由也是有边界的。自由的边界就在于不能侵害到他人的权利。自由是人类最高的追求,但如果自由没有任何边界,那么自由本身也成为一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14.
法治博览     
正治理现代化须恪守程序正义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王若磊在2016年7月30日《学习时报》撰文《治理现代化须恪守程序正义》认为,现代国家治理需首先尊重程序,唯有程序正义下取得的共识才可能在多元的时代获得普遍认可。现代治理要求程序之治。一是要凡事讲程序,必须恪守法定流程,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剥夺人的财产和自由,此谓"正当程序"原则;二是程序本身要公平、无偏见,任何人都有获得听证、不自证其罪的权利,此谓"自然正义"原则。这两大原则是现代国家治理要求的最基本的程序正  相似文献   

15.
《人权》2005,(5):15-15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下称《公约》)是联合国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权利的最重要的国际人权文书。《公约》于1979年12月18日由联合国大会通过,1981年9月3日生效。《公约》包括序言和30条正文。《公约》将“对妇女的歧视”定义为基于性别而作的任何区别、排除和限制,其作用或目的是要妨碍或破坏对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承认,以及妇女在男女平等基础上享有或行使这些人权和基本自由《。公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新闻闪回     
<正>国新办发表《2008年美国的人权纪录》3月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6年美国的人权纪录》,以回应美国国务院3月6日发表的《2006年国別人权报告》对中国人权状况的肆意歪曲和无理指责。这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针对美国一年一度的国别人权报告连续第8年发表美国的人权纪录。这份人权纪录援引了大量例证说明美国自身存在着严重的侵犯人权问题,全文约15000字,分“关于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关于执法、司法侵权”“关于公民和政治权利”“关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关于种族歧视”“关于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的权利”和“关于侵犯别国人权”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关于人权问题的产生理论界普遍认为:人权概念最早产生于17、18世纪,以洛克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反对封建专制、反对贵族和教会的斗争中,力图抹掉封建制度的神圣灵光,把国家和法的问题从宗教中分离出来,为此,资产阶级“自然法学派”以“自然状况”来论证自由、平等是人人享有的天赋权利.此后,资产阶级思想家又从“自然状况”论中引伸出“天赋人权”的口号,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从而成为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和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主要理论依据.自此,人权概念始被明确载入西方各国宪法.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早期,人们将"权利"看作是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是一种来自于上帝的神圣的天赋权利。无论美国的"独立宣言"还是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明确地对人的这一权利作出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正>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303号《山西省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与财产损害补偿办法》业经2022年12月26日省人民政府第15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省长金湘军2023年1月16日第一条为了保障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因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与财产损害(以下简称“野生动物致害”)依法享有补偿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20.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2004,(6):51-51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下称《公约》)于 1966年12月16日由联合国大会通过, 1976年3月23日生效。《公约》与《世 界人权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经济、社会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