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世界迅速进入高科技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再次面临飞跃之际,在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领域中,都发生了战后以来最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在国际经济关系方面形成了全球化与集团化并进的发展趋势;世界政治在力量格局方面日益走向均衡的多极化。整个世界正处于历史性转折的过渡时期。世界经济与世界政治相继发生的变化,再次证实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与政治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也显示出当前国际风云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深刻根源。  相似文献   

2.
高科 《东北亚论坛》2005,14(6):36-40
冷战后的世界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界线比较清晰的四大地缘政治板块。这其中单极与多极竞争是冷战后时期世界地缘政治格局调整的主要内容。“9.11”事件与反恐战争使传统地缘政治观的影响有所淡化,但地缘政治本质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战后的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迄今规模最大和最深刻的一次革命,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样,它也推动了国际制度(InternationalRegime)的形成和发展。80年代以来,科技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各个领域出现了...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二次大战后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苏联政治斗争的内容和性质,揭示了战后苏联政治斗争的特点及其成因,并且对战后苏联政治斗争中显现出来的改革趋向及其命运作出分析,从而得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时、有效地推进体制改革,才能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政治走向是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新保守主义左右了日本政坛,日本政治日益右倾并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引起周边国家的忧虑和不安,为亚太地区的和平和安全蒙上了一层阴影。一、从“战后政治总决算”到“有事法制”的出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寻求与之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逐渐成了自民党的普遍认知。中曾根康弘当政时期,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口号,主张清算战后以来的经济主义政治,确立向政治大国迈进的目标。在其任上,日本展开了一系列政策行动以实现“战后政治总决算”确立的目标,如大力扩张…  相似文献   

6.
苏联早已走进历史,然而从昔日世界第二超级大国阴影中走出的俄罗斯及其发展走向一直为世人所关注。这不仅因为俄罗斯是一个大国,更主要的是因为新生的俄罗斯究竟在后冷战时代的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版图上留下什么样的印记充满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政治发展的滞后,拖住了日本意欲迈向21世纪的战略脚步,长期执战后日本政治牛耳的日本自民党的保守性及其僵化了的政党体制,普遍被认为是造成这一局面的关键。现实主义的日本文化直接影响了日本的政党和政治,造成了日本自民党忽视理想、不注重方向的现实主义性格。因此,忽视理想的现实主义政治文化是日本政治改革举步维艰的根源所在。日本自民党只有在未来与历史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现实与理想恰当地结合起来,才能成功地完成日本的构造改革,并继续执掌政治权力。  相似文献   

8.
战后苏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要求调整过去僵硬的外交政策,对现代世界有一个新的认识。赫鲁晓夫上台后,重新审视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现代国际局势发展的几个原则性理论问题,形成了一整套对外政策理论,标志着苏联的外交战略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后冷战时期东盟国家对外政策上的“新民族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控制战后世界战略格局几十年的冷战体制宣告结束,国际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后冷战时期。在新形势下,世界各主要政治力量进行重新组合,“一超多强,竞争共处”的世界新战略格局正在形成。在国际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同时,东盟国家的内部环境也在经历独立后的政治与经济动荡后,国内政治保持基本稳定,国民生产总值保持较高速的增长,本地区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东盟国家中的新加坡已进入新兴工业国家之列,马来西亚和泰国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被预测为未来…  相似文献   

10.
世界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与中国地缘战略环境评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冷战终结以来,亚太及全球地缘政治力量对比大幅变动,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出现重新分化组合趋向。以此为背景,我国地缘战略环境发生了值得注意的若干新变化,并且将对我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一、冷战后世界地缘政治形势的三大变化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地缘政治环境发生巨大...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中国的外交理念有了巨大的发展变化,由认为世界是一个分裂的世界发展到认为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世界,由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发展到大国责任意识,由坚持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和平共处发展到追求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外交理念的这种发展,既顺应了国际格局发展变化的潮流,又反映了中国对自我身份认识的巨大变化,反映了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普遍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地缘政治因素是二战期间制约各参战国家战略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l)二战前夕和初期,德意日和美英苏之所以能分别组成轴心国和同盟国两大战略同盟,除了国家利益一致、意识形态接近等原因外,使对手处于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这一地缘政治的考虑也是重要因素之一。(2)地缘政治因素对参加二战的各大国军事战略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南下”向英美开战,美国坚持“欧洲第一”战略,英国拖延开辟第二战场,都与其地缘政治的考虑有关。(3)美苏等大国在战争后期,根据新的力量对比,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划分了战后世界势力范围。以地缘政治因素考察各大国的外交决策,也是观察当代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3.
第七届中德安全对话研讨会的题目重点是“中国、欧洲与世界新秩序”。我们既要讨论总体的世界秩序,也会就国际关系领域中两国均认为重要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我想开门见山谈一个基本观点:尽管国际政治中的许多因素持续变化,旧的挑战依然存在,新的挑战又不断出现,但世界秩序有一个基石,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世界政治深度调整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多极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政治的深度调整更加凸显.新兴经济体迅猛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主要发达国家加快政策调整,以维持其在世界政治中的主导地位.新议题在世界政治中大量涌现,并进一步冲击世界政治固有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15.
石坚平 《东南亚》2007,(3):14-19
二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迅速瓦解,新兴的民族国家纷纷建立,第三世界的力量不断地壮大起来。然而,新生的民族国家面临着重建社会的种种困难,各种势力相互斗争、相互妥协,各种政治理念、政治制度相互竞争,第三世界社会成为战后各种政治思想实践的舞台。军人在这种动荡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印尼就是这样的国家之一。我国对印尼军人政治的研究同国外相比还不够深入。刘宏教授从印尼的政治经济结构出发对印尼军人官僚阶层的成因、途径作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是对世界政治大局和中国在这一大局下安全形势与发展战略的思索.文章认为,21世纪具有变更而非稳定的时代特征,在这一时代特征的支配下,中国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如何认识美国及以其为首的西方共同体在世界价值范围与国际规则体系方面的总体优势.  相似文献   

17.
全球市民社会与当代国际关系(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全球市民社会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人们在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危机、克服日益突显的全球化弊端以及探寻冷战后世界新秩序的重建过程中迅速兴起的。自产生之日起 ,其在经济与社会、国际和平与安全及环境人权等国际政治领域的活动和网络密度就不断增强。全球市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广泛活动对于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整体化、民主化、法治化和多中心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 ,它也意味着国际政治中伦理价值的回归。当然 ,目前全球市民社会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还只是一种趋势 ,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在自身能力建设、民主化建设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不断完善。此外 ,发展中国家还要大力推动自身社会力量的发展 ,以防止全球市民社会成为西方的意识形态和霸权工具。  相似文献   

18.
两极格局崩溃以后,美日矛盾已发展成为多极格局的主要矛盾,亚太地区是美日争夺的主战场。现在社会主义国家绝大多数位于亚太地区,亚太地区已成为东西方矛盾斗争的主战场。亚太地区是南方国家中发展最快、经济政治力量较强的地区,也是南北矛盾斗争最激烈的地区。亚太地区是世界各种矛盾最集中的地区。世界主要矛盾的斗争及其发展,必将影响到中国,因而,加强对亚太地区矛盾特点及其变化的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象越南一样,在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其政治发展历程是极其坎坷曲折的。诚如美国政治学者亨廷顿所指出的那样,“政治发展一方面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结果,但另一方面越来越成为现代化的原因。”①这一点符合越南的实际,总结越南战后政治发展的曲折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对于理解越南国家现代化进程,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影响越南战后政治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越南是一个有着80年法国殖民地历史的农业国。如果它要象其宗主国和其它西方国家一样走上现代化的发…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战争对其国家政治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它所带来的社会变化是天翻地覆的。伊拉克新政府的产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而是彻底改变了国家的政治基础。伊拉克战后国家的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关国的主导下,什叶派登上了国家最高统治舞台,从而使伊拉克社会统治基础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萨达姆政府的倒台破坏了国家统一的政治格局,释放了分裂的空间,从而造成国家新的政治统一格局难以建立起来。伊拉克战争催生了社会重大变革,出现了新的统治阶级和阶层,即什叶派和库尔德人成为了新兴的领导阶层,这个新阶层与旧阶层的矛盾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