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英语世界里的元散曲翻译和研究,大多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是和西方汉学之文学研究的总体趋势相一致的。七八十年代是一个元散曲翻译和研究得到一定关注的时期。就研究成果来看,西方汉学家对元散曲格律、体制和题材的研究最为关注,成绩较多。  相似文献   

2.
山西是元散曲的产生地、发展地和高峰地。山西元散曲的思想艺术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过程。分析其产生发展过程,探讨其原因,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山西元曲、弘扬山西元曲古文化、打造当今先进文化,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元代散曲作家中 ,女散曲家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她们聪慧机敏 ,富有才华 ,向往、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以其优伶歌伎的卑微身份 ,与官僚文人、书会才人交游并受到对方的称赏与尊敬。她们为数不多的曲作 ,表现了她们的真思想、真性情 ,写出了她们的生活史、心灵史 ,并因此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是独具特色的佛教信仰。在元明之际藏传佛教不仅对藏区有特别的政教作用,而且在其不断的东向发展的过程中,对内地和蒙古草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除了藏传佛教自身发展的内在因素之外,藏传佛教的东向发展还受到元、明两朝外部政治因素的促进和扶持。  相似文献   

5.
随着商业大潮的到来,传统的爱情观受到严重挑战.张欣通过其作品中一个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在当今都市中金钱对爱情的介入,以及人们面对金钱与爱情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婚姻是一种社会制度,是客观的东西,具有理性、规定性、公开性、稳定性、特别是唯一性等特点;爱情是男女之间的一种心理感受,属于主观的范畴,具有感性、随意性、隐私性、易变性、尤其是多样性等特点.爱情是两性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婚姻是两性关系的一种主要形式;爱情可以超越婚姻,婚姻不能左右爱情.婚姻与爱情的关系决定了一个社会及其成员应该始终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这个基本前提,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婚姻规范.  相似文献   

7.
爱情是从古至今永恒不变的话题,《红楼梦》中林黛玉在大观园的理想环境中,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成为世代流传的佳话。她坚贞不贰的爱情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成为女性追求的理想爱情。而现代女性生活在既进步、繁荣,有时又略显浮躁、喧闹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种种压力和竞争,在现实和理想发生冲突时,她们对爱情的选择是怎样的呢?本文主要是通过林黛玉和现代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和要求上,同时通过面临现实和理想的冲突时,她们的选择来分析她们爱情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爱情是缔结婚姻、组成家庭的基础,婚姻和家庭是爱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升华。爱情和婚姻在社会发展中由男性主导逐渐走向两性的自由平等,婚姻和家庭的和谐推动着社会的文明进步。音乐、电视剧、电视节目、网络等对青年的婚恋观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浅论唐代传奇女性悲剧命运与法典礼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爱情传奇中,女主人公多是悲剧命运,这是男尊女卑、买办婚姻等封建法典礼制所造成的。唐爱情传奇是对封建礼法下妇女爱情悲剧的艺术再现。研究唐爱情传奇中妇女的悲剧命运,有助于认识封建法礼的残酷性,清除其在妇女及婚姻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思想文化舞台上展开了第一次关于爱情的讨论。这场讨论以引入爱情的话题、肯定爱情的价值为开端,探讨了爱情与婚姻的关系,围绕着张竞生的“爱情四定则”达到高潮。这场讨论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聊天室性爱的犯罪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兴起,带给人们崭新的交流方式和交流环境,这种打破身份、地位、财产和社会等级限制的"网络聊天"形式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网络性爱是其最具诱惑力与影响力的一种方式。这种以特定的语言、文字、符号为手段,以性取向、性需要为联系纽带逐步形成的网络性爱群体,在当今信息社会泛滥的原因主要在于人际互动的虚拟性,网络监管工作乏力。由此所引发的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应纳入犯罪学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互联网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标志的生存状态,以交互性、虚拟性、学习性为标志的运作模式,以多边性、全时性、共享性为标志的机制特质,使网络直接影响到当代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网聊和网恋,几乎成为当代青少年的一种文化时尚。在高校里上网聊天和网恋更为流行,许多大学生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网恋。究竟应该怎样看待网恋?网恋心态有哪些?它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这正是当代大学生研究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青年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洪昇的<长生殿>以历史上唐玄宗与杨玉环的故事为题材演绎出一段至情至性的爱情悲剧.在<长生殿>中,作者一改历史上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的传统定位,把他们塑造成为具有常人之人情人性的帝王夫妇,突出渲染了他们之间的情爱缠绵,尤其塑造了具有平等意识的杨玉环形象,反映出作者对真挚情爱和女性形象的深层思考,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民法诚信制度包括诚信原则的帝王条款地位与体现该原则的具体诚信制度,近现代民法的诚信制度虽有罗马法的渊源,但罗马法只是贡献了诚信概念与极其有限的诚信制度,中世纪教会法将违背诚信的行为评价为宗教罪过,通过教会法院的司法适用在侵权法、契约法与婚姻法等领域发展出大量的体现诚信原则的具体诚信制度,并将诚信上升为一般的法律原则,对近现代民法的诚信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近现代民法的诚信原则与体现该原则的大量的诚信制度有着更为深刻的中世纪教会法渊源。  相似文献   

15.
从冰心开始,"五四"女性作家笔下的爱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冰心所表现的是广义的带有抽象色彩的爱,包括母爱、自然之爱、儿童之爱,她希望通过爱来改变世界;冯沅君笔下的爱则是一种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为对母亲的爱与情人的爱的两难选择;而到了丁玲,爱则还原为两性之间的爱,而这种爱又失去了早期女性文学中作为信仰的这种神圣意义,而变得真实,而且也表现了对爱的质疑.从爱的话语的演变可以清晰地看到"五四"女性作家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爱情主题是中国20世纪女性诗歌创作的第一主题。从20世纪新诗草创时期到世纪后期,女性爱情诗创作从对爱的理性呼唤到情爱的温和抒唱,进而深入到对性爱的神秘探索,直至超越本能的疯狂,实现创造生命本质意义哲学深思,20世纪女性诗歌中最终产生的创作生命的“伟大的疲倦”的雕像,隐示着她们实现本真又超越性爱后的庄严与美丽。这种“人类的思想”正是20世纪女性爱情诗歌的最高境界,它为女性诗歌中这个永恒的话题完成了最美、最神秘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呈现出恋爱目的多样化;婚姻与事业并重;对网恋、网上征婚途径的认可;择偶标准多元化;性观念开放与保守并存等特点。女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是与社会变革、就业、网络文化、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分不开的。因此,我们要采取多样化的婚恋观教育方式,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婚恋观教育的实效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 ,也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一个体育项目 ,因此 ,如何进行太极拳教学 ?如何提高太极拳套路教学的效果 ?如何通过太极拳教学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民族传统精神的情感 ?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对太极拳套路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设计 ,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通过教学实践及教学考核评价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人将七夕诗单一地理解为“情诗”,我们有必要对七夕诗进行多维度的阐释。如果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将七夕诗加以解读,可以发现,七夕的重要仪礼——“乞巧”,是当时少女们生活希冀中对爱情的价值认同;七夕诗中表达得最丰富的爱情,其实是妇女求得身份平等的情感承诺;而男女不同诗人所作的七夕诗,在视角转换中可以明显看出男人和女人眼中的“女性”有别而情有所同。  相似文献   

20.
爱情的时代特征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历程中精神内涵的浓缩。《平凡的世界》中对于1975~1985年间爱情的内涵、变化作了史诗般的记录。其中既有传统文化中的“夫妻档”,也有“穷小子”邂逅精英女性的高贵爱情,还有女大学生与恋人的童话式爱情模式。时代的骚动,不仅粉碎了传统上“穷”给爱情罩上的阴影,而且让青年人体味“奋斗一生”的宝贵。尤其是优雅、知性女性的出现,给1980年代的爱情文化平添了几分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