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乙肝病毒面前,公众有知情权,而患者也享有隐私权,公众知情权的实现势必会侵犯患者的隐私权,而患者隐私权的保护,却又侵犯了公众的知情权,解决公众知情权和乙肝病毒携带者隐私权的冲突应当遵循利益平衡和禁止权利滥用两个原则.  相似文献   

2.
正目次一、慈善捐赠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基本界定二、慈善捐赠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冲突三、慈善捐赠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冲突的原因四、慈善捐赠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冲突的平衡五、保障慈善捐赠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立法前瞻一、慈善捐赠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基本界定(一)慈善捐赠人的隐私权隐私权作为一项受法律保护的权利,是由美国著名法学家沃伦(Warren)和布兰代(Brandeis)于1890年在《论隐私权》(The Right to Privacy)一文中首次提出的。"隐私权是个人在通常情况下决定他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在多大程度上与别人交流的权利,在  相似文献   

3.
徐艳茹 《研究生法学》2010,25(1):117-122
2009年的河南巨奖彩票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个事件的争议焦点在于是否应该公开中奖者的个人信息,由此引发了一场知情权与隐私权的较量。公法意义上的知情权的义务主体是政府或公共机构,而非个人;知情权对隐私权的侵犯须具有正当理由,而公众人物和虚拟的公共利益均不能成为对隐私权限制的正当理由。  相似文献   

4.
香港“艳照门”事件揭示了公民的隐私权与公众的知情权之间的冲突。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冲突,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隐私权和知情权的产生和发展入手,论述隐私权和知情权的概念、内容等基本理论,分析两者之间的权利冲突,最后提出解决权利冲突的协调方案。  相似文献   

5.
邱婷 《法制与社会》2014,(22):255-256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格权,公众人物因其主体的特殊性,要受到公众知情权的约束,但其仍应享有隐私权。面对公众人物隐私权在公众知情权面前被剥离的现状,对公众人物隐私权进行合理界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试论隐私权与知情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肖玉英 《法学杂志》2001,22(4):40-42
隐私权是一种消极的民事权利 ,知情权是一种积极的兼具公权与私权双重性质的权利。隐私权易遭受侵犯 ,尤其是来自知情权的侵犯。但是 ,无限制地强调隐私权的保护 ,会导致知情权难以实现。本文运用利益衡量的方法 ,对隐私权与知情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相互冲突 ,以及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期望二者的利益达到最大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中,权利与权利之间存在冲突是普遍现象,其中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由于隐私权是一种消极的权利,容易受到其它权利的侵犯,尤其是来自知情权的侵犯,因此隐私权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律明确的保护。可是如果无限制地强调隐私权的保护,又会导致知情权难以实现,二者的关系错综复杂。本文首先对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基本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对隐私权与知情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相互冲突,以及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协调这两种权利的基本原则以及具体方法,期望二者的利益达到最大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辩证地对待公众人物的隐私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光辉 《法学杂志》2006,27(3):63-65
公众人物作为社会大众中的一员,无可争议地享有隐私权。但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不能无条件地对抗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要受到公共利益、公众知情权、权利人同意及公共场所等必要限制。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理念和成功的立法经验,合理解决公众人物隐私权和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论人肉搜索的合法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卓超 《行政与法》2009,(7):127-128,F0003
狭义的人内搜索指通过网络上现有资料将人肉搜索对象的资料乃至个人和家人的隐私暴露出来.其结果可能附带引发对当事人的骚扰甚至侮辱和伤害,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权、名誉权甚至身体健康权.合法的人肉搜索要区分个人隐私权和公众知情权的界限、言论自由和公众评论正当性的界限.普通公民和公职人员的个人隐私与私人行为应该受到保护,网民对国家公职人员的违法、违纪现象进行披露则应属于公众行使知情权的行为.在人内搜索中,如果搜索者在主观臆断的基础上对被搜索对象的信息进行复制、改变和传播,可能会侵害当事人的隐私权、名誉权甚至健康权,不属于行使言论自由;如果因此造成当事人的损失,言论者和网站管理者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0.
公众人物作为社会大众中的一员,无可争议地享有隐私权。但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不同于一般大众的隐私权,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要受到公共利益、公众知情权、权利人同意及公共场所等必要限制。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理念和成功的立法经验,合理解决公众人物隐私权和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冲突,切实保护公众人物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1.
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应受到适当的限制是隐私权法的一项重要规则.为了社会公共利益、保护舆论监督权和公众的知情权、满足公众的兴趣以及在公众人物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利益平衡,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进行适当限制是必要的.但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并不意味着对其隐私权的剥夺.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产生了一系列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几乎已成为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代名词。本文从民法角度,首先对隐私权的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分析了人肉搜索对公民隐私权的具体侵犯。在此基础上,文中指出了我国隐私权立法滞后的现状。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在民法体系下给与隐私权专门保护、健全隐私侵权的法律救济、注重平衡隐私权与知情权等措施来完善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3.
辩证地对待公众人物的隐私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人物是公民,是民法规定的民事主体中的自然人。公众人物作为社会大众中的一员,无可争议地享有隐私权。但公众人物有是特殊的社会成员其隐私权不能无条件地对抗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范围要受到公共利益、公众知情权、权利人同意及公共场所等必要限制.同时,不同类型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范围也应有所区别。本文就此问题作了概述,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这是河南一例因“手机定位”引发的隐私权诉讼案。员工在一个周末被公司“手机定位”,认为是掠夺个人空间的侵权行为,即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而公司则认为,进行手机定位跟踪是知情权的需要,也是单位的权利,于是双方走上法庭。2007年12月,此案一审宣判:公司构不成侵权,员工表示上诉。  相似文献   

15.
隐私权是公民重要民事权利,法律应将之作为一项具体人格权予以保护。知情权是公民实现言论自由及其他一切民主权利的前提。新闻媒体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时候,有时会发生侵害隐私权问题。媒体侵害隐私权的民事责任由四要件构成。其抗辩事由主要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当新闻单位或记者被诉侵害隐私权时,如果存在公众知情权和公众兴趣、公共利益的需要、公正的舆论监督、当事人同意四种事由时,不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7.
论HIV阳性者隐私权的边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继响 《法学》2005,(7):34-40
HIV阳性者对携带HIV的信息享有隐私权,直接面临被传染危险者对HIV阳性者携带HIV的信息应享有知情权。以基于知情权的公众卫生安全为标准,HIV阳性者隐私权的边界可被合理界定。在边界之内,是一个如何保护HIV阳性者隐私权的问题;在边界之外,则是如何披露HIV阳性者携带HIV信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法制建设中的法医鉴定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书成 《行政与法》2002,18(3):68-70
当新闻单位或记者被诉侵害隐私权时,如果存在公众知情权和公众兴趣、公共利益的需要公正的舆论监督、当事人同意四种事由时,不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9.
对于新闻侵犯隐私权的抗辩 ,除本人同意这一民法上的免责通则外 ,新闻价值应当成为新闻侵犯隐私权抗辩事由的特有原则。不论是公众人物、公开场合还是公开记录 ,这些具体抗辩事由的适用都不能脱离对新闻价值原则的把握和运用。新闻价值包括公共利益和公众兴趣这两方面的内涵 ,它们构成新闻侵犯隐私权抗辩事由的实质性内容。新闻价值原则把新闻侵犯隐私权的抗辩事由相互联系起来 ,使之成为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20.
裁判文书公开是司法公开的核心,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又是目前裁判文书公开的重要形式。虽然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普遍性和便捷性能满足公众对于司法知情权的需求,但不可避免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相关人员的隐私权造成侵害。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裁判文书公开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但也使得知情权与隐私权的碰撞更为激烈。通过比例原则和可分割性原则,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不同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并赋予当事人充分的程序保障权,以此对裁判文书上网公开中的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予以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