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戈 《求知》2006,(7):32-3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2.
严煤  胡荣桂 《团结》2013,(1):38-41
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2013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是未来五到十年农村工作的一份纲领性文件,是对过去十年我国农业农村工作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突出表现在以现代农业建设为中心,发挥基本经营制度优越性,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大政方针几个方面,其中包括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一项涉及面广、牵扯力强、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常规,科学运筹。按照“市场导向、体制创新、科技支撑、龙头带动、基地辐射、项目推进”的新思路来认真实践。在产业化启动的初始阶段,应着重抓好四个关键环节的创新和实践。 1.搞活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 这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它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服务的综合功能,其经济实力的强弱、牵动能力大小及运作水平,直接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要按照“大、高、外、  相似文献   

4.
柴歌 《侨园》2012,(4):14-17
朝阳185万亩设施农业发展成果逐步显现王市长向记者介绍说,近年来,朝阳市设施农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2010年6月,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在朝阳建设百万亩设施农业的重大决策,并投入资金10亿元予以强力扶持.在省委、省政府的帮助下,朝阳市通过出台优惠政策、严格奖惩办法、统筹部门协作、开展招商引资等有效措施,实现了设施农业建设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5.
成都模式:培育农业经理人,发展新型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家强 《团结》2012,(1):43-45
建设新型农业人才队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需要,更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成都市作为最先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城市,自2003年以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积极稳妥推进实施改革试验方案,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来自科技创新及其有效应用。近几年来,我国现代农业以农业科研为支撑已初露端倪,但由于农业科研研发、推广水平的限制,现代农业作为一种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生态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中国的发展将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现代化出路何在?笔者认为,实事求是解读"圈地运动"能给予我们关键性答案,即农业由小生产变为大生产、城乡资源互利、资本自由转移。若否认这一点,为此所提出的任何建议都等同于隔靴搔痒,无助于根本问题的解决。因为农业现代化是社会全面进步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充分作用于农业的结果,并非农民自己所为。目前我国首要任务是开展一场可称之为"新型圈地运动"的二次农业改革,即引导城市资本有序进入农村,与农民利益相向而行形成合力,以彻底消除城乡壁垒、改变小农生产方式,用"城乡一体化"取代"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35)
云南农业产业化在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云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与全国及其他省份的比较分析,提出对策如下:加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强化科技自主创新;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政府支持。  相似文献   

9.
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有许多农业经济制度供给不足,涉及农业发展的微观基础、生产体制、相关系统以及作为外部环境的国民经济宏观运行体制,已经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整体创新。因此,新一轮农业改革必须加大农业强制性制度供给的力度,以促进农业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城镇化为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农业产业化为农村城镇化提供了支撑,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联系.两者的协同发展,可以形成要素集聚效应、市场培育效应、产业优化效应和经济催化效应,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强化区域性城镇体系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并加强配套制度改革,是实现两者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包志勇 《学理论》2008,(9):28-2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顺应世界农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业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伟 《理论视野》2003,(1):14-17
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又说,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民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一举改变了中国少吃缺穿的历史,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但是,还应看到,要达到全面小康社会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农村。目前农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相似文献   

13.
杨文月 《学理论》2013,(10):6-7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哈尔滨市是大都市、大农业结构特点鲜明的城市,县域人口占全市的52%,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农村经济滞后城市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农委作为全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如何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破解规模经营面积小、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渠道窄、基础设施薄弱等制约性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必须以闯的魄力、抢的意识、争的劲头、拼的勇气,不断创新和拓展转变发展的保障机制、管理方式和工作领域,夯实基础,调整结构,创新科技,深化改革,改善民生,为推动"富民强县"战略和科学发展新跨越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谢德体 《团结》2013,(3):48-50
农业稳,天下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胡锦涛在2012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要  相似文献   

15.
薛长胜  李国红 《求知》2006,(8):27-28
王古庄镇经济开发区是天津市级开发区.自2005年以来.在中共天津市武清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王古庄镇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抢抓战略机遇.盘活土地资源,强化经济区综合服务功能,加强组织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效果.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浏阳市在实施"三电合一"建设试点项目的基础上,率先提出并创建了"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新模式,主要包括十大服务系统.通过综合运用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相互补充,十大服务并举,拓宽了信息服务领域,全面提升了农业信息服务水平,不仅在为民排忧解难,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等方面成效显著,同时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也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求知》2008,(12):41-4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推进天津的新农村建设、进而全面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成为了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带着对诸多问题的思考,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第16期处级公务员培训班学员赴我国农业示范基地——山东寿光进行了体验教学.获得了诸多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郝未宁  张淑敏 《求知》2013,(2):46-49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民众的环境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环境保护和环境维权之中。而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环境维权的活动中,分量最重、影响最大的是以环保志愿者为骨干的各类民间环保社会组织,英文为  相似文献   

19.
正一、提高认识,重视并加强旅游业。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将海峡西岸建成我国重要的自然与文化旅游中心、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福建省十二五规划将旅游业培植成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新的主导产业的要求,福建省必须充分  相似文献   

20.
何鲁丽 《团结》2002,(1):4-6
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历来都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至关重要的问题,党和政府一直都十分重视。中共中央决定把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作为顺利实施“十五”计划的重要保证,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最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