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行政管理费用高昂的国家,巨额的行政费用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制约作用日渐凸显,而传统政府管理对行政行为社会效益和行政成本关注程度的失衡,使行政费用居高不下.本文以行政管理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的统一为出发点,引入了公共部门的行政成本--效益分析模式,并从行政成本效益的构成、行政目标的选择、行政影子价格的确定、行政成本的不确定因素、行政效益的辐射效应等几个方面,对其分析步骤和框架提出了构建设想.揭示了谊分析模式在我国推广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同时就其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孙建华 《学理论》2009,(20):52-53
抗战前十年,中国公债结构出现内债化、国债化和多元化的趋势。此时发行的公债因战争和政治冲突的影响仍主要用于维持军政开支,公债较少用于经济建设,这使得政府信用未能通过政府投资及其乘数作用来有力地推动当时的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公债这种政府信用形式只有在和平稳定的国内外环境下,在政府积极运用行政力量来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前提下,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才会通过政府支出乘数效应的提高而有效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3.
制度创新促进电子政务发展具有两种选择:强制性逻辑和诱致性逻辑.发挥强制性逻辑作用意味着权力资源向电子政务领域集中式介入.利用制度的刚性功能,形成以中央政府为主导的电子政务硬性发展的制度范式,将产生排斥效应,可以缓解或消除电子政务发展的被动局面.施展诱致性逻辑功能预示着政府权力资源向电子政务领域的分散式介入.利用制度的弹性功能,形成以地方政府为核心的电子政务柔性发展的制度范式,将产生自发效应,从而调动地方政府自觉地推行电子政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度创新促进电子政务发展应采用二元模式:对于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区域,应建立以诱致性逻辑为主、强制性逻辑为辅的制度创新模式来加快其电子政务发展进程;而对于经济欠发达、社会文明程度较低的区域,应建立以强制性逻辑为主、诱致性逻辑为辅的制度创新模式来提高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社会中,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欠发达地区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改善欠发达地区外来投资环境,降低行政成本,促进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实践表明:体制不完善,领导人重视不够,资金缺乏和人员素质不高等都会对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现阶段,欠发达地区要想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获得较大的发展,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创新政府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因地制宜地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扩大社会公众的有序政治参与,是新时期具有现实意义的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而政治效能感是社会个体有序参与政治的重要心理基础。本文从政府透明度和公共事务参与的视角考察电子政务对公众政治效能感的影响作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得2451份城乡居民的有效数据,经统计分析发现:电子政务、政府透明度、公共事务参与和政治效能感四个变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政府透明度和公共事务参与在电子政务对政治效能感的正向影响关系中表现出显著的链式多重中介作用,其中,电子政务对政治效能感无直接影响效应,电子政务对政治效能感的作用更多的是通过增加社会公众政府透明度感知发生影响的。为扩大社会公众的有序政治参与,应重视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宣传,提升政府透明度,促进民众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积极回应民众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电子政务一方面增加了某些行政成本,另一方面又具有多方面节约行政成本的潜力。电子政务能否从整体上节约行政成本,取决于增加的成本与减少的成本之间的比较。一般而言,电子政务之初行政总成本会增加,只有到电子政务发展到一定的时候,行政总成本才会降低。从长时期看,电子政务的行政成本可能是一条先升后降的曲线。电子政务能否真正节约行政成本,有待实践的长期检验。当今需要超越单纯的行政成本,以更广阔的视野全面理解电子政务。  相似文献   

7.
电子政务环境下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以民为本的服务型政府是新时期对政府建设提出的要求,也是政府自身职能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方向。无论政府提出怎样的建设目标。它的建设必须通过开展电子政务来完成服务型政府之路。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电子政务对提高政府服务能力的作用,提出了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水平已经成为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电子政务则被当作扭转政府信任危机的一种解决方案被提出,因此,辨析中国情境中电子政务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并探寻背后的作用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研究了电子政务对政府信任影响过程中政府透明度感知的中介作用及社会公平感的调节作用机制。通过对2629份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电子政务的使用和推广可以有效提升社会公众的政府透明度感知水平,而政府透明度感知对公众的政府信任水平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电子政务对政府信任的正向形塑效应正逐渐显现;电子政务对政府信任的提升作用部分归因于政府透明度感知的增加;就政府透明度感知对政府信任的促进作用而言,公众的社会公平感具有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和分析,我国今年前7个月经济形势可以用"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加以概括。向好的主要标志是: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优化,效益改善;现代服务业拉动作用增强,升级类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长加快;就业形势稳定,补短板、降成本、去杠杆效应继续显现。但另一方面,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稳中有变"新情况,这是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经济形势时作出的一个重要判断。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下半年要保持  相似文献   

10.
电子政务建设中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宝军 《行政论坛》2003,2(2):29-31
目前,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正处于大力发展时期,其建设过程广涉国家、政府机构、企业、社会公众和公务员等诸多 方面。电子政务是一个多方的利益共同体,研究其受益者的角色定位问题,对于我国快速、健康地发展电子政务具有积极 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