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1年至1990年底各种报刊发表的有关邓演达的研究论文达50余篇。本文拟将十年来邓演达研究的主要成果作一综述,供同志们参考。一、农民问题思想这个问题是十年来邓演达研究的热点之一。 1.邓演达农民问题思想的内容论者认为,邓演达农民问题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指出农民问题是我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基本问题。第二,认为农民的解放就是摧毁封建势力根基的问题。第三,指出农民的根本问题就是土地问题。第四,提出对农民革命的不同态度是区分革命与不革命和反革命的标准。第五,把土地问  相似文献   

2.
正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土地制度的变革始终贯穿于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创立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提出了"耕地农有"的斗争目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农民进行了十年的土地革命斗争,在根据地内实行"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当抗日战争来临之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团结一切阶级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把土地政策转变为"双减双交"即  相似文献   

3.
郭谦贵 《湘潮》2015,(7):134-137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农民的核心利益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后,就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桂东5个县进行了多次打倒豪绅、发动群众的游击革命活动。1927年10月至1928年2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边界各县进行的打土豪分浮财的游击革命活动,为边界土地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井冈山斗争中,毛泽东立足于中国革命的实际,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对解决中国革命的土地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形成正确的土地路线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革命是以解放农民为主要内容的民主革命,占中国总人口80%以上的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动力,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主力军.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是农民,士兵就是穿军装的农民.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实质上是农民战争.毛泽东虽未受过系统的军事理论教育,但他从古代农民战争,从反映农民战争的中国古典作品的战例中汲取了军事艺术的养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农民战争艺术.进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其中关键一点是要给农民带来实际利益,满足他们对土地的要求,进而激发他们献身革命的牺牲精神.  相似文献   

6.
梅宏 《党史文苑》2008,(12):4-7
在井冈山斗争中,毛泽东立足于中国革命的实际,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对解决中国革命的土地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形成正确的土地路线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苗泉竹  张强 《党史文苑》2007,1(2):4-6,12
毛泽东军事斗争策略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最为耀眼的奇葩,必然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善于掌控全局,把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善于判断,注重调查,强调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灵活确定和变化军事斗争策略;善于灵活运用军事原则,敢于突破常规军事斗争策略的羁绊,以奇制胜;敢于斗争,坚定执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斗争策略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农民国度,农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因而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革命时期,农民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土地问题,对土地问题的解决即对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不能不研究农民问题和土地改革问题;研究社会主义建设史,也不能不研究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斗争时期和中央苏区时期,党和毛泽东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制定和实施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减轻农民土地税收的政策,使苏区农民从国民党繁重的捐税中解脱出来,解放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获得解放的根据地农民则以积极的姿态,支援了红色政权的建设和红军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0.
《求贤》2012,(3):54-57
在长期的和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在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党成立八十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贵芳 《发展论坛》2001,(11):39-40
中国共产党成立80年来,一直把土地问题当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基本问题。随着革命和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党审时度势,不断变革土地政策,对调动广大农民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一、让农民拥有土地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转变而来的。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里,主要是地主阶级拥有土地,广大农民基本上不拥有或很少拥有土地。由于这一特征,广大农民饱受了地主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经营土地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压抑。由此,极大地阻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始终把农民解放和农业发展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民主革命时期,是领导农民群众进行反对和废除封建主义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新中国建立以后,是在完成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上,领导亿万农民走农业合作化道路,通过对合作制经济制度的完善与改革,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一直到现在,这场变革还在深入地进行.  相似文献   

13.
正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之下,从根本上铲除封建经济基础,与地主阶级进行的最后一场殊死搏斗,对于彻底消灭封建势力,激发农民革命热情,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起了极为重要作用。北京电影制片厂1961年摄制完成的《暴风骤雨》,系根据著名作家周立波同名小说改编,成功再现了东北地区土改中经历的尖锐复杂斗争,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思想内容,而且在艺术表现上颇有独到之处,生动展示了党所领导的以贫下中农为主力、团结了广大中农组成的浩浩荡荡农民大军,在中国辽阔土地上掀起一场推动历史前进革命巨澜的壮丽图景。  相似文献   

14.
梁小娟 《世纪桥》2009,(13):58-60
南征是广州国民政府统一广东诸役中一次重要的军事斗争。随着南征的胜利,广东南路和海南地区社会秩序和地方建设得到整顿,国共两党党务工作得以加强,革命统一战线迅速发展,以农民运动为中心的革命运动日益高涨。  相似文献   

15.
<正>1927年9月爆发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毛泽东直接领导发动的第一次军事斗争,而纪实这一历史事件的《西江月·秋收起义》是毛泽东的第一首军旅诗词。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生前没有公开正式发表  相似文献   

16.
程克绳罹难     
程克绳,中国工农红军早期军事将领,鄂北革命武装和鄂北红色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他的老战友李实生前曾评价说:程克绳在鄂北的功绩有两个“最早”,一个是农民运动开展得最早,一个是武装斗争开展得最早,这使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政治远见。然而,就是这位在湘鄂西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的共产党人,最后没有牺牲在对敌斗争的战场上,而是惨死在“左倾”路线的“无情打击”之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这是张闻天在 1946年 11月初在东北大学演讲时开门见山谈到的第一个问题。而要真正解决农民问题,就是分配土地给农民,使他们彻底摆脱封建地主阶级的束缚,挖断穷根。基于这样的认识,张闻天始终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 坚持“耕者有其田”的原则   在旧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使土地的所有者和劳动者相脱离,极少数的地主垄断了土地所有权,绝大多数的农民只能从地主手里租地耕种,靠当牛做马出卖劳动力勉强为生。没有土地,是农民一切痛苦的根源。获得土地所有权是农民的共同理想。因此,一代代…  相似文献   

18.
<正>江西是土地革命斗争的中心,毛泽东率先在这块红土地上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一个重要起点就是他十分注重对农村经济、社会的调查,掌握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为此制定出相应的革命方针和斗争策略。调查中制定土地革命政策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军上了井冈山,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发动农民,取得农民的支持,建  相似文献   

19.
正1949年12月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会上,毛泽东就土地改革和财经工作发表讲话。他说,"土地革命"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第一关是战争,第二关是土改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绝大多数农民终年辛勤劳作,仍难以维持生计。封建土地制度是造成农民贫穷和农业生产落后的根源。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和基本纲领之一。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军事斗争策略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最为耀眼的奇葩,必然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善于掌控全局,把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善于判断,注重调查,强调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灵活确定和变化军事斗争策略;善于灵活运用军事原则,敢于突破常规军事斗争策略的羁绊,以奇制胜;敢于斗争,坚定执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斗争策略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