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困难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交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助于推进民心相通、构建政治互信、深化经贸合作。当前"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面临沿线国家宗教文化冲突、政局不稳、域外势力干预、中国对外交流传播能力有限等一系列困难与挑战。为了顺利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中国应积极倡导不同文化在平等基础上的交流互鉴;丰富促进人文交流的对话机制;探索官民并举模式,鼓励民间力量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2.
尹允镇  李文娇 《东北亚论坛》2020,(3):90-101,128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文交流是发展国家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日人文交流经历了初期开创、全面发展、深化认知三个历史变迁阶段,2019年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的构建,带领双边关系步入新时期。中日关系与人文交流恰如一枚硬币两个方面,国家间的矛盾将会引起人文交流起伏波动。反之,持续的人文交流对于国家关系的恢复和发展同样具有累积调控效应。各个领域的人文交流“量”的积累最终会带动国家关系“质”的飞跃。因此,要重构中日关系,除了“要超越现代化”的矛盾,还要寻求中日之间长期人文交流的“共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与科技实力的增长,中国的军事实力显著提高,军队任务日益多元化,军事交流成为中国军队和平时期的重要使命之一。军事交流是在和平时期以跨国军事合作为手段,以实现及增进国家外交与安全利益为目的的对外交往活动。在中拉整体合作的大背景下,中拉军事交流成为"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拉军事交流主要包括军售、科技合作、人员交流、联演联训、维和救援五大板块。中拉军事交流主要特征有:以维护和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为宗旨,以非传统安全领域为主要合作方向,以军民融合发展为合作路径,虽然与左翼政府关系密切但在不断扩展合作交流对象。中拉军事交流有利于提升拉美国家的独立国防能力,有利于促进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有利于增进中拉共同利益,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中韩教育合作与交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广翠 《东北亚论坛》2006,15(4):117-120
1992年以来,中韩教育合作与交流在人员互访、留学生交流、汉语教学和韩国语教学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随着两国高层的不断互访,中韩教育合作与交流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针对两国交流人数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合作学科不均衡、来华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两国高教体制差异较大等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政策支持;促进强强合作、拉动互补性合作;设立奖助基金,打造合作品牌;形成高层次的合作与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5.
《国际交流》2009,(2):4-5
4月24日,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在北京召开了第十届理事会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乌云其术格、陈昌智,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交流协会顾问、中联部部长王家瑞、副部长李进军,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成仁、副会长李北海、朱达成及协会理事出席了会议。巾联部副部长李进军致开幕词,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成仁作工作报告,交流协会秘书长徐建国作修改协会章程的说明,交流协会副会长朱达成作关于协会领导机构调整的说明,中联部部长王家瑞和交流协会原会长李贵鲜分别发表讲话,交流协会新任会长周铁农致闭幕词。  相似文献   

6.
在国与国的交往中,除了增加政治互信、推进务实合作外,很重要的就是推动人文交流①。人与人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是友好与合作的根本和归宿②。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交流源远流长。进入21世纪以来,双边的人文交流发展迅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概述——发展阶段及未来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是中非全方位友好合作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走过了从无到有,从互派留学生的单一形式到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3个不同发展阶段。双方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形式渐增。2000年首届中非合作论坛召开后,在中国政府设立的“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的资助下,职业教育培训、汉语教学,以及其他各类专业技能培训成为新的发展重点。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也面临诸多挑战,如难以选派众多高水平中国教师赴非洲国家援教,单向交流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中国自身对教育投入的不足不利于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东北亚地区的劳务交流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无论是国家间的劳务交流,还是国内的劳务交流,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并形成了一个包括人流、资金流和商品流的全球化模式.但是,每个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劳务交流政策,并出台了相关的国内立法.劳务交流领域的问题涉及到劳务输出国和劳务输入国进行合作的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韩国在1992年建交后,从军队建设和安全利益出发,积极开展军事交流,建立了国防部长交流机制,扩大了军队高层、军事院校、军事学术等交流规模。特别是2013年7月,房峰辉总参谋长和韩军联合参谋本部议长郑承兆在北京就建立两国军方的战略协商机制,进一步加强军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成一致意见。目前,中韩军事外交呈现出良好的局面和发展势头,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0.
中日防务交流在2007年有了大幅提升,但其总体发展水平滞后于中日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今后,达成相互认识和战略定位,加强安全理念的沟通与协调,完善防务交流的机制化建设,开展非传统领域的务实合作,将是两国防务交流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领域合作进入了历史上最好时期,各方面交流合作正走向深入。相比之下,中俄文化产品的交流相对滞后,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这一领域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国与东南亚中医药交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中医药交流始于秦汉时期,结束于清朝前期。本文共分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分别阐述秦汉魏晋、隋唐宋元以及明清三个阶段双方交流的方式及特点,最后论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中医药交流给双方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朝鲜半岛南北交流的发展与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南北高峰会晤开创了朝鲜半岛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局面,为双方的合作与交流注入了新动力。目前,朝韩合作与交流的形式已经大有拓展,如贸易往来、委托加工、合作投资、人员交流、人道援助、离散家属会面等。这种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无论对朝鲜还是对南北关系都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虽然南北交流政策法规和认识等方面仍面临着有待解决的课题,但总体来说,自高峰会晤以来南北合作已经走上了新台阶,其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但局限犹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老挝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1961年4月25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近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教育交流取得长足发展,老挝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中老全面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中老教育交流前景广阔,需求巨大。老挝希望中国在来华留学奖学金、高层次人才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文交流工作。2017年12月,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中外人文交流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夯实中外关系社会民意基础、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如何让6000多万海外侨胞发挥他们在中外人文交流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新时代侨务工作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肖兰 《国际交流》2006,(3):28-29
应交流协会邀请.以代主席露丝·布恩古女士率领的南非全国公民组织(简称SANCO)代表团一行于6月访华。这是两个组织的首次交流,交流协会对此访高度重视,作了精心安排。代表团在北京期间,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成仁会见,徐建国秘书长同代表团举行工作座谈,分别向客人全面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近况以及交流协会的对外活动情况。代表团还拜会了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妇联、中国就业促进会有关负责同志,了解中国的扶贫、就业及妇女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中韩两国人才交流与合作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韩建交以来,两国人才交流与合作开发不断扩大,这是双方共同利益所在。中韩两国在政府间科技交流、教育交流、共同培训开发人才等多方面取得很大成效,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未来中韩两国要继续扩大合作范围、拓宽交流渠道、增加深度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企业与政府共同努力,从而推动中韩两国人才交流与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6月25日,戚振宏院长会见来访的厄瓜多尔驻华大使卡洛斯·达维拉,双方就中厄关系、中国同拉美国家交流合作等进行交流。会见后,厄瓜多尔驻华使馆向我院捐赠有关厄社会、人文、自然、经济类书籍。  相似文献   

19.
2018年12月21日,中国与印度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中印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是促进中印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前提。新时期中印人文交流虽有发展,但其诸多复杂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某些负面因素的制约不容忽视。明确重点,分清主次,多管齐下,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着力培养相关人才,才可确保中印人文交流顺利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体育交流有利于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如何实现体育交流的制度化、系列化、常态化,以有效发挥体育交流合作对双方合作关系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和东盟体育合作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构建中国—东盟体育合作的共同体,认为应从组织管理、可持续发展、体育合作产业三个方面的机制建设为框架,以统筹规划共同打造中国与东盟体育合作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