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存在一些问题并表现出新的特点.大学生恋爱与婚姻的统一性正面临巨大挑战、婚恋程式变化明显、婚恋能力不强等现状不容忽视.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迫在眉睫,是学生自身和谐发展、构建和谐家庭、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应切实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统筹兼顾,形成教育合力;以人为本,优化教育方法;加强观念教育,为成功的婚恋“助力”.  相似文献   

2.
自从我国开设大学以来,我国大学生的恋爱问题都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在大学期间最开始不允许谈恋爱到现今的默许,大学生的恋爱问题都是大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一直是一个困扰高校婚恋教育的难题,如果不积极解决这个问题将会极大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文章从大学生婚恋观出发就高校婚恋教育现状及改革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90后女大学生的婚恋道德状况不仅是其个人婚恋或性伦理问题,更涉及到校园稳定、法律底线和社会道德等;深入了解90后在校女大学生的婚恋道德状况及影响因素,可为高校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训育”的教育理念为依据,实施“未知期陶冶、迷茫期指引、事件期赞许或责备”的“三步走”训育,是解决90后在校女大学生婚恋道德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社会性别教育对大学生婚恋观念的影响进行的研究发现,在恋爱婚姻家庭领域,目前大学生的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混杂;社会性别教育可部分改变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念和行为;在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中设置社会性别教育课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性观念及婚恋态度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性与性健康是人类健康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性现象,树立健康的性观念,选择有益的性行为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性观念和婚恋态度的调查分析,是有效地对大学生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前提。高等院校应该将性健康教育的视角拓展到美学领域,并从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和性法制等方面对大学生实施性健康教育,以逐步提高大学生对性的科学认知水平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暖男"一词近年来在90后女大学生中的呼声很高。"暖男",给人温暖感觉的男子。在态度上,应该做到"随叫随到";在行为上,能读懂出女人内心深层次的想法;在品质上,"暖男"要处处为女人着想。"暖男"暖化了90后女大学生的心,社会为"暖男"提供"营养土壤",媒体为"暖男"增温,家庭为"暖男"助力。90后女大学生应把握好"暖男"情结的松紧度,筑造90后女大学生的爱情情堡,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大众媒体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引领正确的婚恋舆论;家庭应完善教育,做好基础引导;高校应设置婚恋课程,加强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对90后大学生在婚恋问题上对待父母态度的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7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结果:①49.4%的大学生如果无法与对方的父母相处融洽,不会结婚;76.6%的大学生即使不喜欢配偶的父母,也去探视;79.8%的大学生认为应该花同样的时间去探视夫妻双方父母;41.5%的大学生觉得父母可以干涉其婚姻事项,69.7%的大学生在父母不喜欢其婚姻对象时不结婚或不知所措。②在婚恋问题上对待父母态度与大学生性别、年级、成长环境、恋爱经历有关,与出生顺序、是否独生子女没有显著关联。结论是大学生在婚恋问题上普遍考虑父母意见,具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但独立性不足。  相似文献   

8.
在对广州市女大学生婚恋价值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描述了目前女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的基本状况,并对其形成的具体原因进行探讨,提出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和措施,以期对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在校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关系到女大学生成长、成才与一生的幸福,值得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的高度关注与思考。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有其自身特点,从社会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其产生的特殊性,对从人文视角关注在校女大学生的婚恋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婚姻质量的好坏,对个人的幸福感影响极大。开设高校婚姻教育课程,有利于缓解家庭冲突与动荡,建设和谐社会;规范大学生婚恋行为,提供正确的价值选择,是高等教育改革和改变当前混乱的婚恋伦理现状的要求。因此,我们呼吁高校建立该学科的课程体系,并对婚姻现状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培养属于本土的研究力量,借鉴吸收国际性的先进做法,增加政府的投入,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式,在高校配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最终取得积极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1.
自2005年解除大学生的婚恋禁令以来,大学校园里的恋爱之风盛行、悖逆道德的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并在社会上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通过对武汉、芜湖两地高校进行实地调查发现,现行的高校学生婚恋解禁政策面临诸多的困境,当务之急是需要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青年婚恋问题都是大问题。当代广州青年婚恋思想遭遇到传统婚恋观念与新兴社会婚潮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择偶观、婚姻观、家庭观和性观念。广州青年婚恋观中存在过于追求个人感受、不敢承担婚姻责任、性责任意识淡薄以及误读夫妻关系等问题。要引导青年婚恋"不昏",需要学校、社会和大众传媒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女研究生的角度探索了婚恋压力及其应付方式,为以后进一步开展女研究生婚恋状况研究提供科学的研究资料,同时对女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剩女"是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市场经济进一步渗透和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都市适龄或大龄成熟未婚女子的一种特定称谓."剩女"现象的形成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针对这两方面的因素,我们应采取如下应对策略:加强舆论宣传,变革传统的婚配模式;回归"相亲"的传统,提高针对性和准确性;开展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婚恋心态.  相似文献   

15.
当前青少年婚恋状况呈现出婚前性行为流行化、结婚年龄推迟化和离婚现象广泛化等多样化特征。青少年婚恋状况多样化的原因是:青少年性生理早熟和性心理未熟的矛盾冲突,家庭性教育的欠缺,学校性教育的不足,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婚恋观,必须要加强青少年的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抵制性解放的消极影响,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发挥性道德的指引作用,加大法律在婚恋方面的强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婚姻家庭是个人成长、家庭稳定、社会和谐以及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点。适婚青年要拥有幸福婚姻需要具备基本的婚姻心理胜任力。婚姻心理胜任力指适婚个体在建立和保持婚姻关系中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特征和技能。婚姻心理胜任力的理论构想是在现有婚恋研究成果基础上,借鉴传统胜任力和积极心理学理论构建而成的,其核心要素是心理离乳能力,还包括四个独立要素:正常的亲密动机、开放的认知态度、稳定的情绪和维护亲密关系的社会技能。婚姻心理胜任力理论可以有效解释青年婚恋问题的心理因素,为高校婚恋教育、适婚青年婚前教育、婚姻问题咨询与治疗及离婚调解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在婚恋上呈现出性观念趋向开放,婚姻观多样化和传统意识仍占主要位置的特点。因此可以预计,未来中国婚姻中情感因素日益突出,现代观念挑战家庭稳定,社会对家庭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家庭服务需要加强精神上的服务和专业化,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伦理的精华。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专业婚恋网站发展迅速,网上婚恋交友日渐成为青年新的择偶方式。为进一步了解青年网上婚恋交友现象,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探讨了它的内涵和特征,在青年中流行的成因、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以及这种婚恋交友方式的现存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国内目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生代农民工婚恋特征、婚恋模式、婚恋障碍以及婚恋建议四个方面。这些研究虽然推动了国内在新生代农民工婚恋方面的学术发展,但仍然在研究的对话、研究的创新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在研究前进行全面、科学的文献综述,注重选用科学的测量指标体系,注重使用新的研究方法,注重采用新的研究视角对继续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婚恋研究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受怀旧风影响的大学生恋爱观面临的挑战包括恋爱危机感受到重复性强化,真实的青春受到虚拟历史影像的消解和遮蔽,对回忆的理性判断与反思受到简单化事件陈述的取代,道德责任意识受到弱化.其症结主要从历史文化、受众心理和社会现实三个角度分析.破解挑战的路经有通过资源整合引导大学生恋爱观,推动兼具反思性与真实性文艺作品的出现,重视特色婚恋课程的开设,利用新媒体实现大环境与小环境的无缝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