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国际公平正义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国际公平正义理论、中国"天下大同"的传统思想与当今世界时代特征相结合,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和"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等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实现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新理念新观点,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为世界各国解决国和国之间的矛盾争端、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中国方案,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公平正义理念和公正合理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及其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传承了人类对社会公正的认识扣实践成果,并积极地加以批判、改造和创新,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社会公正理论,实现了社会公正思想的历史性超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自己追求的崇高目标,从理论扣实践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梁胜文  魏爱江 《前沿》2011,(14):50-53
社会公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价值取向,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科学发展,为公平正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公平正义提供持久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4.
<正>法安天下,民得平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主题。它既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的重要保障,也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民政法治工作会议上,部党组书记、部长黄树贤同志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  相似文献   

5.
孙红竹 《前沿》2010,(22):13-16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表明了当前在我国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尽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没有明确提到社会公正,但我们从历代共产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深层理解中都可以证明: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和公平正义的本质内涵、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等方面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深入论证.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内容,就是要实现"公平正义",而它的主要外在社会形式,就是民主法治。公正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是针对资本主义事实上的不平等提出的新型价值目标,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以人为本,实现人类的解放,使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彻底的公平正义观。在公平正义的实现过程中,要把实现公平理解为社会主义的实质正义;要全面深化改革,突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创新体制和机制;要实现社会关系结构调整,让人民主体到位;要用法治作为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性的共产党纲领,《共产党宣言》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批判,揭露了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同时提出了共产主义是实现社会公正的价值目标及无产阶级革命是社会公正的实现途径,科学地建构了马克思公正思想的基本内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准确地梳理和科学地把握马克思公正思想的基本内容,对于促进和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这是因为:首先,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价值;其次,公平正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其三,公平正义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其四,推进社会公正是党和政府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新契机、新抓手;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在社会公正理念方面达成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9.
<正>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品格,也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意义,着眼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全面总结和科学概括国有企业改革经验,创造性地提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什  相似文献   

10.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是提升执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相似文献   

11.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这些论述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法谚云"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能否及时执行生效法律文书,将直接关系到胜诉人权益的兑现、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和司法权威的彰显。破解执行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人大支持、监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生态治理,面临强烈的经济发展愿望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治理的"硬"约束之间的矛盾;面临生态治理现代化的高标准与民族地区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不足的矛盾;面临全面有效的生态权益保障愿望与公众参与生态治理不足之间的矛盾。民族地区生态治理必须彰显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这种公平正义是一种相对的、整体的、发展的公平正义。其实践路向在于高扬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旗帜,正确宣传治理公正内涵,凝聚强大的社会共识;将公平正义作为生态治理现代化善治目标的基本价值贯彻治理始终;在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中实践生态治理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3.
王宜萍 《前沿》2010,(6):39-41
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追求公平正义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理想,体现了我们党的价值取向。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出现重大转型,一些不公正的新老社会问题不断呈现,甚至矛盾激化,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公平得以实现、正义得到伸张,才会有和谐可言。本文拟从维护公平正义的角度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许前飞 《群众》2014,(11):16-17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第一次以党的文件形式就依法治国问题作出全面规划,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法治建设作出的重大历史性贡献,适应了我国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新要求,在我国改革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就《决定》所作的说明中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相似文献   

15.
<正>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形成了新的理论成果。2014年末,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日报》连续刊发评论员文章,全面阐述"四个全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主讲“新年第一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对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进行了系统部署,提出“四个必须”明确要求,为我们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17.
<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机关提出的目标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依法治国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重视,是新形势下党和人民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愿望、新期待,为人民法院工作指明了方向。司法审判工作者应准确把握深刻内涵,自觉践行司法为民,全面加强公正司法,为推进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充分认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始终高度重视接受人大监督工作,自觉将接受人大监督作为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议,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牢牢坚持司法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秩序是人类探究的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对构建新时代的社会秩序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看法,形成了习近平社会秩序观,习近平社会秩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社会秩序观的主要内容包括:构建和谐社会秩序,要以发展生产力为基础;以优化社会结构为关键;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纽带;以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为保障。习近平社会秩序观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建生 《前进》2014,(4):6-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讲话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勾画了党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宏伟图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最新进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进一步落实与深入,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