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位于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必经之路,其文化的多样性、多元化取决于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不同历史时期沉淀下来的多民族、多宗教的人文背景。基于中华文明孕育根基的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和中华文化一样的文化特质和肌理表象。笔者从历史的角度梳理新疆文化与中华文化交融共生的"前世"经历,探究在"一带一路"历史机遇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双重激励下,新疆文化与中华文化交融共生的"今生"之路。  相似文献   

2.
新疆高校应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关系,在以往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从文化认同教育人手,使学生明确新疆各民族文化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是在水乳交融和休戚与共中共同发展的,既要热爱本民族文化,更要热爱中华文化和祖国民族大家庭。强化国民教育,使学生明确自己无论属于哪一个民族,首先是中国的公民。任何一个民族的公民都要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才能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不允许有特权民族和公民的存在。高校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发挥文化认同教育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效果,促进团结和睦的民族关系的建设,维护新疆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根基,有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基础,也有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华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对中华文化积淀的思想精华的吸纳和传承,对中华文化体现的思维方式的融合和优化,对中华文化包含的价值取向的贯通和提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当代中国问题的解答具有鲜明的文化蕴含和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中国几千年特定的历史条件形成了特定的生存系统,孕育了伦理型类型的中华文化。伦理型类型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内在特质的集中表现。探讨中华文化的类型,有助于我们弘扬中华文化的主体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要成为世界上具有更广泛意义的、可被世人接受的精神财富,并能发挥一定的影响,则一定要有文明的趋同性和价值意义的相通性。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最根本的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中华文化具有对世界各国吸引力的内在特质,能够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遇到的困惑提供启迪和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二是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只有在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中,才能使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文化要积极吸收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中华文化的更新。同时,我们要积极防范,提高警惕,有利地抵制国外敌对势力对我们实行的文化掠夺和侵略,确保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6.
“草原文化”通常确指由北亚各民族,特别是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各游牧民族,共同在自然生存和发展境态下创造、形成的一种文化。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东西横跨“三北”(西北、华北、东北),位于中原、中亚与欧洲的中介地带,自古以来曾经繁衍生息过东胡、匈奴、柔然、突厥、回纥、鲜卑、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二十多个草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特色鲜明的草原文化。这里是草原文化和游牧文明的世界性发源地和集成地,也是“一体多元”中华文化组成重要源流地之一。在中华文化的三大板块中,最具有世界性品格的,应…  相似文献   

7.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和各具特质,在以儒家文化为传统的中华文化底蕴之中,"仁""和"的内层意蕴是一种坚实的根基,但其它民族自身的文化艺术审美特色又有着明显的异质存在。在民族音乐中,各民族的情况不尽相同,在侗族社会里,音乐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规范与约束机制,多声部的多声歌唱形式本身就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精神与文化传统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核心与深层力量。独特鲜明、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精神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和灵魂。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共同的中华文化,它是维系国家、民族发展的最具有生命力的因素,也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母体与价值认同的基本元素。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底色,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仪式"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古老、最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因而也是社会人类学、文化学、文化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质、发展轨迹和演进模式。裕固族的文化仪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目的在于描述裕固族剃头仪式,找寻其文化仪式的深层蕴涵,并试图通过文化仪式对裕固族文化的独特性做出尝试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在世界各种文明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和灵魂。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共同的中华文化,它是维系国家、民族发展的最具有生命力的因素,也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母体与价值认同的基本元素。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底色,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历史飞跃。以新的理论内涵、新的时代特质、新的民族形态、新的实现路径、新的话语表达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厚的历史底蕴、悠久的文化基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新时代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文化自信的系列重要论述,鲜明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主要包含对中华文化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创造的自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精神的自信,蕴含着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马克思主义理论基因和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坚定信念,蕴含着对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和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坚定信念,蕴含着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蕴含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在长期的冲突和融合中形成的,中华文化的历史就是民族融合的历史,“中华民族”意味着它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中华文化的民族观念在当今世界反对帝国主义的国际压迫和剥削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应人为地强调民族差异,轻视乃至排斥其他民族,甚至因此主张国家分裂、民族复仇,而应当致力于民族和睦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6.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美好蓝图,明确指出要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在文化强国建设这一宏大的社会文明提升、国民铸魂工程中,要传承和弘扬伟大革命精神,把革命精神注入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融入中国人的血液,成为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构成元素和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并非起源于一时一地,而是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共同铸造的.北方各游牧民族同中原、南方各农耕民族在分进、共荣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共同凝聚组合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他们创造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是铸造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两大主源文化."表里山河"的山西是汇聚两大主体民族和两大主源文化的最主要的"地理通道",融农耕、游牧文化于一体的晋文化是联结两者的最主要的"文化纽带".杀虎口是南北民族交往和民族文化交融的通道口岸.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并非起源于一时一地,而是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共同铸造的.北方各游牧民族同中原、南方各农耕民族在分进、共荣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共同凝聚组合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他们创造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是铸造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两大主源文化."表里山河"的山西是汇聚两大主体民族和两大主源文化的最主要的"地理通道",融农耕、游牧文化于一体的晋文化是联结两者的最主要的"文化纽带".杀虎口是南北民族交往和民族文化交融的通道口岸.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文化经历了主体文化对多元文化的解构、重构、塑造过程,形成了多元性与一体性相统一,由诸亚文化构成的中华文化格局,成为一种在文化观念、文化价值、文化结构等方面异质同构的文化形态。自强精神、德厚精神、崇实精神、团结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构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核心价值。现代化条件下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适应社会进步进行创造性地阐释和解读,对文化的价值体系和文化构造进行改造,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容,推动中华文化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长期熏陶培铸的结果。在中华文化精神的陶冶下,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精神,铸造了民族之魂。中华民族是一个求实的民族,崇尚气节的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豁达乐观的民族。由于中国文化自身的特质,中国民族也有自己的弱点、缺点和不足,是需要改进更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