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于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领导所辖省区广大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实践中,特别是在国民党统治中心、在城市环境中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红岩精神在中国革命精神宝库中独树一帜。但迄今为止,在既有的红岩精神研究成果中,关于红岩精神的实践主体尚没有专门的研究成果;红岩精神的实践主体是否包括牺牲在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英烈以及以他们为代表的川东、川康地下党人,学术界认识分歧、社会上认识模糊。  相似文献   

2.
说起发生在重庆的惨案,人们恐怕都会想到发生在歌乐山下渣滓洞、白公馆的"一一·二七"大屠杀。其实,论规模、惨烈程度,论牺牲人物的历史地位,重庆历史上却还有一桩大惨案,它就是1927年的"三三一"惨案。值此"三三一"惨案90周年之际,本刊特约此稿,以此纪念在惨案中牺牲的革命英烈和普通民众。  相似文献   

3.
《红岩春秋》2021,(5):8-19
正在既有的红岩精神研究成果中,关于红岩精神的实践主体,迄今尚没有专门的研究成果,但关于红岩精神实践主体的分歧却由来已久。分歧之一:红岩精神的实践主体是抗战时期入驻重庆红岩村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共产党人,还是牺牲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烈士?分歧之二:红岩精神的实践主体仅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周恩来领导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含南京局)共产党人,还是南方局及其领导下的南方国统区(包括抗战时期部分沦陷区)各省区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4.
<正>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江姐》,提到了渣滓洞、白公馆监狱里的共产党员们牺牲前集体留给党组织的最后遗书——"狱中八条"。1949年11月,牺牲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两座监狱的共产党员们,通过脱险同志向党提出了一份意见和建议,即"狱中八条":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三、不要理想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南方局与渣滓洞、白公馆红岩英烈在伟大斗争中形成了红岩精神的内涵: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艰苦卓绝的凛然斗志,百折不挠的浩然正气。这是共产党人与革命志士在斗争实践中培育、发展和凝结成的具有代表性的革命精神。这一革命精神内涵丰富,不仅蕴含着蓬勃的战斗意志,还包含着丰富的廉政因素。中共中央南方局与红岩英烈在革命斗争中及时总结经验,对革命斗争与建设历程中的廉洁要求、廉政行为、政治教育等进行了诠释,形成了丰富的廉政思想。  相似文献   

6.
1948年春天,中共重庆地下党组织因《挺进报》事件遭到大破坏。这一事件,牵连川东、川西,波及南京、上海,给党的事业造成惨重损失。牺牲在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的300多名烈士中,1948年被捕的有170多人。 1947年2月28日,《新华日报》被国民党查封。公开的四川省委和《新华日报》全体工作人员,于3月初撤返延安。国民党统治区的群众突然失掉来自党中央的消息,在白色恐怖笼罩下陷于黑暗之中。  相似文献   

7.
紧急行动 在解放大军势如破竹向四川进军,重庆指日可下的前夕,川东地下党组织于1949年7月发出号召,加快营救战友的工作,特别是要尽一切努力解救渣滓洞、白公馆被关押的同志。被关在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的我党同志多达数百人,他们是民族的精英、是党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的亲密战友。 当我们住在歌乐山时,经常看到山下密布的碉楼上,敌兵荷枪实弹来回巡逻,铁丝网栏着的高墙内,有我的妹夫  相似文献   

8.
1949年11月27日,在重庆歌乐山下的渣滓洞、白公馆监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数百名红岩志士倒在了血泊中.但在血与火中,先后有33名共产党人、志士和2个孩子奇迹般地脱险.笔者曾先后采访多名脱险者,记录下了当年发生的一个个奇迹……  相似文献   

9.
《北京党史》2010,(1):1-1
<正>1949年11月27日,新中国已宣告成立月余,而困守西南重庆的国民党反动派在行将覆灭之时,疯狂杀害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中的共产党人,史称"11·27大屠杀"。又一个月后,在大屠杀中幸免于难  相似文献   

10.
1996年,《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烈士斗争史展览》再度风靡全国;2000年,“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再度动人心魄……一个个革命者鲜明的形象矗立在我们面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英烈群像中,有一位长着大大的脑袋,大大的眼睛的共和国小烈士,他,就是国民党监狱在册的“政治犯”——“小萝卜头”宋振中。  相似文献   

11.
重庆解放前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的绝大多数革命志士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牺牲前,烈士们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写下了一份秘密文件.在文件中,烈士们对党提出了8条意见,这份文件因此被后人称为“狱中八条”.这份文件至今从未完整公开过.“狱中八条”是饱含着烈士们血与泪的对党的嘱托.  相似文献   

12.
这里所说的“狱中意见”,是指牺牲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两座监狱的共产党员们,通过脱险同志向党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总结历史经验,仰望黎明的曙光,寄希望于未来,寄希望于党: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意见”共提了八条: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  相似文献   

13.
正1947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上海局决定,建立川东临委,川东地下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组织城市支援农村,发动游击战,策应解放战争主战场。川东临委成立后,川东地下党组织迅速恢复和发展。1948年,风云变幻。因《挺进报》事件和叛徒出卖,川东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上百名重要干部被捕,大部分同志牺牲,教训十分惨痛。由于敌人重兵"围剿",上、下川东武装起义均遭失败,川  相似文献   

14.
罗广斌,风靡全国的长篇小说《红岩》的第一作者,当年从白公馆、渣滓洞“11·27”大屠杀脱险的革命志士,如何会在文革中起而造反,又如何未能脱险而死于非命?  相似文献   

15.
孟力 《红岩春秋》2012,(5):101-102
1948年9月,受挺进报事件牵连,共产党员罗广斌在成都家中被捕,随后押解到重庆,关进渣滓洞监狱楼七室,次年初转入白公馆关押。在渣滓洞,罗广斌遇到了他的上级——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委员张国维,一位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他们虽彼此熟悉却不能相认,  相似文献   

16.
<正>“为党而奋斗,为主义而牺牲。”在白色恐怖下,担任书记就意味着流血牺牲,可是再大的艰险也抵挡不住信仰的伟力。赣西北修水是一块浸透着英烈碧血的土地,该县大桥镇登记在册的樊姓英烈就有604名,涌现出12位曾任县、区委书记的“英烈书记”。他们中10人牺牲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2人牺牲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时平均年龄仅33岁。  相似文献   

17.
正自1948年三四月始至重庆解放前的"一一·二七"大屠杀,先后有300多名共产党人被关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馆。这里的囚禁环境之恶劣、迫害手段之残忍、屠杀场景之惨烈,历史罕见、令人发指,被人们称为人间地狱。在这300多名共产党人中,自首变节后仍被敌人杀害的有4人,叛变后参加特务组织的有8人,这12人全为男性。而先后被囚禁在这里的30多名女性(含3名幼女),面对酷刑和折磨、引诱和圈套,却无一人背  相似文献   

18.
“据说将押往南京,也许凶多吉少!决面对一切困难,高扬我们的旗帜这是曾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的罗世文烈士牺牲前写给党组织的遗信。那么,这封遗信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就的,又是如何带出狱来并保留至今的呢?科东方大学学习,先后担任过四川省委宣传部长、省委书记,随红四方面军参加过长处。1北’牛田胜女服四四川,担任川康特委书记、十八集团军驻成都办事处主任。在1940年3月发生的成都“抢米”风潮中,罗世文与车耀先一同被捕,先后被囚禁在贵州息烽、重庆白公馆等处。罗世文被捕后,我党曾多次向国民党当局交涉,要求释放。1945年重庆谈…  相似文献   

19.
瞻仰歌乐山红岩烈士纪念馆时,一份题为“狱中意见”的历史文献引起了我的注意。重庆刚刚解放,白公馆、渣滓洞大屠杀的幸存者罗广斌受狱中同志们的嘱托,将《重庆党组织遭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况的报告》交给了党组织,“狱中意见”是报告的第七章,也就是最后的结论部分。  相似文献   

20.
近日,我们为寻访重庆渣滓洞白公馆1949年"11·27"大屠杀脱险志士来到重庆市垫江县,渣滓洞监狱惟一脱险女性盛国玉老人特地向我们讲述了她的同窗难友杨汉秀烈士的英雄事迹.那是一位受朱德影响参加革命奔赴延安学习,又在周恩来安排下,到重庆做其伯父--四川大军阀杨森统战工作的女英雄,曾一度埋名隐姓,不为人们所知晓,但她在狱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刚烈豪爽、热情大方的优秀品质和个性魅力深深吸引并影响着监狱里的难友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