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和谐社会内涵理解,对在和谐视域社会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的分析,从树立人与社会和谐的目标、拓展人与环境和谐的新领域、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创新大学生的育人机制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加强中华民族团结和认同的长远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少数民族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形成期,受互联网文化和西方价值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在文化上对认同何种文化产生困惑,文化认同面临困境,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因此需弄清楚文化认同内容,明确认同何种文化,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指明文化认同方向,解决文化认同上的困境,从而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纠正文化认同上的错误认识,抵制“普世价值”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弘扬优秀文化,利用红色资源,坚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多渠道加强党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5.
少数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边疆安全治理和中华民族建设的迫切需要和客观要求,又具有充分的历史、文化基础。作为共创中华历史凝结成果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于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内涵要求。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建设工程,必须在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因素力量的基础上,以"国家主义"取向为原则,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红线,从少数民族实际出发,从本民族特点出发,把铸牢共同体意识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新的历史自觉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谋划、科学设计,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关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大学生在心理层面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困惑、心理拒斥、心理诱导和心理盲从等现象,严重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接受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环境的改善、教育方法的创新,充分重视大学生权益的实现,才是高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和多元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影响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一、思想政治观念淡漠,部分学生有狭隘的民族意识;二、文化基础薄弱;三、缺乏竞争意识;四、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相对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我们应时刻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二、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他们在学习上与其他学生共同提高;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的到来,对学校和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时代特点,不断把握新内容,探索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需要心理总体上虽呈积极向上趋势,但同时也具有多元化和功用化倾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满足大学生合理需要为着力点,以引导他们正确处理需要间关系为切入点,以预测其主导需要为落脚点,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学习。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建设我国民族地区的宝贵人才资源,是维护民族团结、文化交流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存问题,分析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并提出了几点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的作用下,西方媒体文化宣扬的资本主义社会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西方媒体文化包含的文化霸权和强权政治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的影响,以及西方媒体文化中所包含的漠视道德约束的不良内容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等等都产生了一系列的负作用。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该重视内因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对策,提高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应对全球化视野下媒体文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问题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本文重点阐述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特点及途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教育对象由于主客观原因,对教育内容或教育主体表现出来的对立情绪、消极态度或抗拒行为.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教育内容简单重复、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教育者人格魅力缺失等原因.要有效规避逆反心理,必须坚持教育的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凸显内容的丰富性;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凸显方法的丰富性;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相结合,凸显教育者良好的角色形象;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凸显教育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飞信、微博、微信、BBS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发表舆论的重要场所.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探讨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措施,挖掘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功能,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舆论,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践上的借鉴意义和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接受高等教育学生队伍的不断壮大,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产业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要想让我们的高校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获得成功,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经得起风雨,就必须要尊重生命,肩负使命,拥有健康的身心,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强,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和家庭的正常成长与生活,而且还影响到我国青年素质教育与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总体进程,以至于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文章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联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紧密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对策进行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当前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接受目的、接受前见以及教育者的主观诠释问题.大学生接受目的与教育目的存在的间距较大,接受前见较为复杂且消极前见偏多,教育者主观诠释的客观性和引导性稍显缺乏.借鉴哲学解释学相关理论从本体论维度出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积极建构师生间的主体间性关系;以理解和对话促进视域融合,积极推动全员育人;发挥主观诠释的正确引导作用,以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接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教育模式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律为理论依据,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为经验基础,从目标、结构、过程三个方面系统探讨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构思路与逻辑框架。同时,文章基于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的特定基本假设的分析,提出了创设和优化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适用条件的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政法大学生是我国政法队伍的后备力量,他们的素质尤其是政治素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必须根据党和国家对政法人才的要求,紧密结合他们的实际和未来职业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忠诚于党和国家、忠诚于人民和法律以及廉洁奉公教育,以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必须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教育,打好正确认识案件事实、公正执法的思想基础,以适应新时期政法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并且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和行为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时势,深刻认识大学生参与微博的新特征,了解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影响,探索出适合微博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策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导大学生有序参与微博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引导大学生提高媒介素养,二是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正确参与微博的能力,三是做大学生微世界的脖领儿。  相似文献   

20.
将开放性教学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既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必然要求,又是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四大方面入手,科学、合理搭建新型思政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