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文学概念自歌德提出之后,被不断地讨论和阐释,成为重要的理论范式和方法。丹穆若什强调,世界文学是从翻译中获益的文学,它不是指一套经典文本,而是指一种阅读模式。宇文所安以北岛为例分析了中国现代诗歌在向世界传播过程中的得与失,以及文 化民族化与全球化等问题。在世界文学的视域下,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与流变轨迹既体现了民族化的内在诉求,也见证了其参与世界交流与对话的外在需要。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发展阶段及集大成者诗人的创作历程,都显示出其在融通民族性与世界性上的不懈努力。中国现代诗歌何以走向世界?罗伯特·白英1947年编译出版的《当代中国诗选》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模式。研究世界文学与中国现代诗歌的世界性,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学与文化走出去,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背离论"再到"中国领导论"、"中国责任论"等等,30年来世界中国观的变化历程也就是"中国模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过程。那么究竟什么本因成就了中国模式的辉煌呢?中国模式到底有什么内在奥秘值得世界关注呢?结论是:中国模式的逻辑起点就是西方的中国观,即西方怎么看中国?中介是:中国的西方观——中国怎么看西方?二者之间的互动造就了中国开放、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规范、先进的的马克思主义资本伦理观,最终诱发了中国模式的成功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市场经济模式探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增长奇迹"是怎么发生的?答案可能有多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走上了市场化改革之路.这种选择改变了中国的发展轨迹,也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格局.中国市场经济模式的运作付出了很大成本,自身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轨迹出发,分析了国际传播领域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转变机遇。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中国对外传播要解决的问题应该从"世界如何看中国"转变为"中国如何看世界",并提出一套融合了传统文化资源、现代发展理念和革命建国平等诉求的话语体系建构方案。文章还总结了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转型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并设想了推进转型的战略传播方案。  相似文献   

5.
怎么看中国经济的短期和中期前景?怎么判断资产泡沫是将延续还是破裂?这是当下中国经济的核心。我们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见底,但还未回升。未来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6.
景教是有确切历史记载及证明的最早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派别。景教属于基督教的聂斯托利派,聂斯托利派曾被基督教判定为"异端",进而被西方世界所排斥,主要在东方世界传播,因此被称为"亚细亚孤儿"。6世纪时景教率先传入新疆地区,唐代和元代时获得较大的发展,随后在明清时期湮没无闻。景教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了千余年,通过不断与中华文化的交流融合,成为中国化的基督教——中国景教。景教的中国化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与人文基础上,具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7.
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智媒图像化传播要求共生、价值耦合、内容交融的关系,能够充分体验二者融合同构的时代旨趣。智媒图像化传播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形塑个人伦理和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云平台",是凝铸中国精神和实现民族复兴的"驱动器",是增强文化自信和走向宏阔世界的"智联网"。优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需要充分将传统文化与智媒图像化传播相融合,完善视觉图像融合过程,挖掘传统文化价值符号;提升图像传播主体能力,催生传统文化思理情致;激发生动鲜活传播话语,丰富传统文化叙事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对外传播方面,中国古代文化有过辉煌的历程,曾对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与传播内容的先进性、传播主体的主动性、传播渠道的多样性有关。然而,当下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力比较薄弱,存在着历史的和现实的、客观的和主观的诸多障碍和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当下提升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比增强经济实力更加紧迫。我们必须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对外传播方略,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全球性问题的突出,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日益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在华开展治理传播,已成为向中国展示世界和向世界说明中国的重要窗口。他们一方面在涉及中国民生、环保、社会发展等重要问题上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达成一致;另一方面又往往受制于政策门槛、资金准入、社会参与、自身结构性问题等方面的障碍,活动绩效受到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党和国家建设“和谐世界”的宏伟愿望,具备“世界梦”的内涵。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传播“中国梦”的核心理念的公共外交事业中同样承担重任:要创造机遇,服务成长,推动更多的优秀青年走向世界、走向成功,传播新时代中华复兴正能量,对外塑造中国崛起过程中德才兼备的新青年形象,在交流中从共青团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大局出发,向世界解读中国的中国梦,推广世界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越南、老挝、古巴、朝鲜先后借鉴中国的经验,在政治、经济领域进行改革。那么,中国走的这条改革开放道路对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一、中国式道路在社会主义国家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开启了历史先河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30余年里,中国成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基本稳定,显著增加了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支持和参与。中国的渐进改革、减贫经验和民族关系模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中国不断增强的世界贡献及其推动的南南合作,也正在悄然改变国际体系的演变进程。作为对当前日益紧迫的世界发展与国际治理问题的回应,中国模式显示了其巨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及对外辐射力,为中国赢得了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论文对当代世界新闻业、中国新闻业的总体特征作了分析,认为当代世界新闻业(包括中国)的一般特征是:资产所有制决定新闻传播的价值取向,市场手段维系媒体的经济命脉,传播技术提升及整合速度越来越快,新闻业与社会整体的互动作用日益增强;而当代中国新闻业的总体个性特征是:新闻资产单一国家所有,新闻媒体在意识形态与产业双重基本属性中定位,在新闻与宣传两种主要功能中展开传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力量制约中发展运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威胁论"的由来及其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以来,在西方舆论中,"中国威胁论"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并呈现进一步泛滥之势.那么,"中国威胁论"是怎样出笼的?西方鼓吹"中国威胁论"的动机何在?中国的发展是否会对世界构成威胁?本文将对此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最伟大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国家梦,中国梦是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个人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梦,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但中国梦不是霸权梦。实现中国梦不能走世界革命的老路,也不能走霸权主义的邪路,必须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已经被反复证明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道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6.
宪政和法治的经验和样式都是西方的,当下中国如何践行宪政和法治呢?<宪政与法治的中国语境>一书从西方经验和中国意义、当下中国法律发展中的中国法律问题的反思和传统与民间的观照三个研究进路对此进行分析,直面中国宪政和法治发展中的问题,解读中国语境下的宪政和法治发展,彰显宪政与法治研究的中国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党和国家建设"和谐世界"的宏伟愿望,具备"世界梦"的内涵。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传播"中国梦"的核心理念的公共外交事业中同样承担重任:要创造机遇,服务成长,推动更多的优秀青年走向世界、走向成功,传播新时代中华复兴正能量,对外塑造中国崛起过程中德才兼备的新青年形象,在交流中从共青团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大局出发,向世界解读中国的中国梦,推广世界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8.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的新时期重大课题。以国际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世界中国学论坛"10年发展历程为案例,剖析"学术外宣"的现实路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面临重要机遇期。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继续发展。中国要想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理清自己与外部世界联系的脉络,对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作一客观、准确的定位,从而找到更为有效的战略途径,顺势而为,在争取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同时,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拟从两个层次对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传播是关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进一步和平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当前,中国国家实力增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及全球传播秩序的重构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带来重要历史机遇,通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分众传播、创新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拓展传播渠道等举措,能够有效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的保障力、精准度、接受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