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村"就地城镇化"是城镇化背景下的一种新型城镇化模式,是农民在本地的聚集,不离开乡土,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城镇化。通过对中国农村"就地城镇化"的调查及对策的研究,可以突破以往在城乡二元分析框架内研究城镇化的局限,可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获得全面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力推进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内容,农民家庭是实现城镇化的主体。在城乡发展差异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大城市郊区农民城镇化有其独特的类型学特征,可将其作为透视城镇化的切入点。调研发现,农民家庭依据代际发展能力水平选择进城买房的"镇—县—市"梯度。代际发展能力水平的分化形塑子代城镇化水平,总体呈现梯度城镇化的特征。代际支持的家庭伦理是实现梯度城镇化的家庭基础,保护型土地制度和弹性社会结构是实现梯度城镇化的社会基础。梯度城镇化的整体实现离不开合理的城镇发展规划,符合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提出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带来了农村宅基地的闲置等农村空心化问题,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城镇化的推进也使得城镇用地日益紧张,造成资源错配。本文运用推拉模型,从农村内部的发展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城镇吸引力两个方面分析,得出农村空心化的几种不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一是在靠近城镇的区位优势明显的农村地区,由于非农就业带来的人口候鸟式迁移,农村宅基地季节性闲置的"假空心化";二是偏远地区由于农村非农就业带来的真正的空心化;三是因为缺乏农村发展规划导致的农村的无序拓展,建新不拆旧、村庄外拓导致的村内空心化;四是快速城镇化的推时导致城市占领农村,在未解决好农民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情况下,盲目"农民上楼"带来的农村空心化;五是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带来的土地溢价,使近郊农民提高了土地增值预期,即使实现非农就业及长期定居城镇,仍然不放弃农村宅基地的空心化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空心化的治理需要结合每种具体的形成原因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进程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增加过程,也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过程,中国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必须实现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民变市民;新型城镇化的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一、城镇化进程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过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的发展与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为推进德江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文章依据德江县域的生态文化、傩乡传统文化以及山水文化等资源,结合地方的地理区位、优势资源以及规划思路和发展方向等进行研究,将山、水、园、林等物质要素融合到新型城市化发展中去,让山地县城具有特色鲜明、舒适宜人、宜居宜游宜业的理想模式,实现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为创建省级山水园林城市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所谓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城市、城镇、农村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城镇化。乡村旅游主要是凭借城市、城镇周边的农业资源,面向城镇居民开发的,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是释放城镇居民工作和生活压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着重研究沈阳经济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机遇和条件、瓶颈以及转型升级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十三五"时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引领,这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培育发展新动力的关键。要认真解决制约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难点问题,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从需求和供给两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是一种资本的特殊形态,其基本内涵包括有互助、信任、社会准则、共享、参与以及关系网络等等。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与城市市民拥有不同的社会资本模式,而城市化进程使城市近郊的农民在现代城市文明因子的浸润下,其传统社会资本模式发生了解构。这种解构并不能为其完全市民化提供足够的支持,城郊失地农民只有完成自身社会资本的重建,才能逐步转化为市民。  相似文献   

9.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农民是城镇化的主体,其对城镇化的认知、评价影响到新型城镇化的走向和目标。对济南市平阴县农村居民的调研显示,他们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解基本准确,并感受到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快速扩展;城镇化过程中他们最担心的前三个问题是"房价"、"上楼后的政策落实"和"就业";制约城镇化进程的因素主要是产业发展、科学规划和就业等;政府对农民的扶植重点依次是就业、公共服务和市民素质的提升。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愿望和需求,要保证农民的参与权,要把有序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保证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10.
就地城镇化指农村的就地改造和农民在世代居住的乡村完成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城镇化、现代化的转型。有三种典型模式:大城市近郊乡村的城镇化;地方精英带动的村庄城镇化;外部资源注入的乡村城镇化。其动力因素包括产业培育和就业结构的转变、土地的资本化、地方精英的资源整合作用、交通机动化的影响以及农民返乡意愿等。它是在具备诸多动力因素和条件下实现的,如果人为地推动村庄改造、村民上楼、造城运动,这样的城镇化是难以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城市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有一系列动力因素,同时受资源、环境、人口关系的脆弱性等因素制约,是我国转型期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天津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采取各种措施,重点解决农民"安居"、"乐业"和向市民转变的问题。政府要明确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角色,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的管理与服务。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际经验与国际国内新形势,不能忽视我国经济存在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剖析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间的内在关联。在这样的历史关口,基于城镇化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而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内涵愈益明确,并且正逐步从理论推向实践。新型城镇化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平衡、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创造动态竞争优势、转变政府职能以激励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缩小收入差距为经济增长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等渠道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也不能忽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素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传统比较优势弱化带来的新挑战。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集中破解其中的关键难题,我国将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3.
近郊农民受制于三个主要因素 ,一是市场化程度加深和城市化进程加剧带来的挑战 ,二是农民自身观念、素质与现代商业文化精神的不适应 ,三是过度分散经营的体制与优化资源配置的矛盾。文章认为进一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指导思想和立足点要与时俱进 ,二是以体制创新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 ,三是抓住提高农民素质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精神,结合湖南实际,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从"四化两型"整体建设全局的视角,把握好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以及两型社会建设的六个关系,努力构建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为目标的六个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城乡协调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的主要发展目标。作为"老少边穷"四者兼备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更为艰巨。城乡收入差距大、贫困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低等是广西城乡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但另一方面,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城乡协调发展问题、广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及特色产业优势凸显、在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中独特的区位优势将给广西城乡协调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广西既要敢于直面挑战,又要充分抓住历史机遇,通过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城镇化不仅推动了农村地区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对农民的生活方式、家庭结构和思想观念等各方面均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使得传承几千年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失去优势;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重要补充也面临着覆盖面小、管理上存在漏洞等困境,无法满足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更值得关注的是,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也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非"土地城镇化",关键是重视农民长期利益,缓解农民土地征收和补偿安置难题,走出一条与农民共建共享的道路。本文探讨了农村土地征收安置中一次有益的制度创新——肇庆土地入股。首先阐述肇庆新区农村集体土地"两级"股份化改革的实践缘起和内容,凝练出集体土地股份化、留地安置货币化、重"人"而非重"地"的肇庆模式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该模式对创新农村土地征收政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理论意涵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引起城镇化的推动角色和直接动因进行分类,当前的城镇化可分为自发式和助推式两种。两种模式在城镇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比较两种模式,对推进城镇化具有有益启示:城镇化需内因驱动与外力推动相结合;围绕惠民利民这个核心,推进“以人为本”城镇化;以新型土地合作化解土地流转难题;产城结合化解“造空城”尴尬;培训新型农民化解就业难问题,聚集城镇化必须的人气。  相似文献   

19.
城郊工业化、城市化的比较优势与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剖析了城郊工业化、城市化的形成过程及比较优势,阐述了城郊工业化、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从而阐明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2014年中央启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质量,在内涵、路径、模式、机制等方面与传统城镇化有着本质差别。与大卫·哈维的城市化资本三循环理论不同,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建立的"空间生产"与"商品生产"耦合的资本累积与循环模式,支撑了过去一段时期的快速城镇化,但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到来,这种模式带来的风险与挑战日益剧增,在现有资本累积与循环模式基础上,建立与新型城镇化匹配的新的资本累积循环模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