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改革开放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发展能力的实践逻辑三者的有机统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表象上是发展问题,本质上是全面改革问题,就是要构建一个多方畅通衔接、协调发展的动态循环系统,既要注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也要兼顾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更好地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需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挥好改革关键一招的作用,畅通市场循环、疏通堵点与断点,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2.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历史任务、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着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化解、金融与实体经济循环不甚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高效衔接存在梗阻等诸多挑战。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打通社会再生产堵点,全面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与经济良性循环;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3.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谋划,在"十四五"规划中居于以点带面的核心地位,为新时代的政治经济学增添新的理论成果。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于国内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既有基础形成的战略条件,以及国际经济关系中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相协同,要按照统筹规划思路来推进,要以畅通基本经济循环为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4.
构建"大教育""大培训"格局是基于转换学习的特点并力图凸显其在民警成长中的作用而提出的.民警只有利用多种途径不断地质疑、反思和转换自己的工作观念,才能适应现实工作需要和环境变化,才能获得超越和发展.为此,"大教育""大培训"格局中的教学策略需要根据转换教学的本质寻找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途径,在批判性反思、工作经验的学习、教学氛围和教官角色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但这种调整和改革要防止极端化和片面化.  相似文献   

5.
2021年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科学界定了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要面对的新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学习贯彻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要从"十四五"规划开局维度把握新发展阶段,从世界大变局维度把握新发展阶段,从"十四五"规划制定的目标维度把握新发展阶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青年空间流动性、身份复合性、观念多变性加剧,青年事务日趋复杂,跨界性更为显著,亟待整体性治理.青年发展规划通过"造场",创设青年事务整体治理的专属场域,将青年事务的各利益攸关方引入场,迈出了新时代青年事务整体性治理的关键一步,但与此同时,更需要积极"入场",将青年事务有力地融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通过对省级"十四五"规划中直接提及"青年(青少年)"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十四五"规划中青年事务的专项性和相对独立性得到了有效凸显,发挥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成为突出亮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健康等领域在"十四五"规划中的有机融入成为地区发展系统推进中的重要组成,但地方"十四五"规划中青年发展规划政策符号能见度仍有不足.建议应主动介入,"借船出海""抱团发展",以地方"十四五"规划的系统推进和"整合"布局为支点撬动形成青年工作合力,建立各相关职能部门间"逐渐紧密和相互涉入"的"青年发展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内卷""躺平"等社会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产生了对当代城市青年能否保持艰苦奋斗精神的担忧.这一问题应置于"时代发展""社会条件演变""个体心理取向"与"艰苦奋斗精神"的关联互动中加以系统性的分析思考,才有可能较为科学地认识并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党中央关于中国未来发展的一系列新决策为解决本文探讨之问题的应对指明了道路、设计了制度、制订了政策,我们应努力学习、认真贯彻.  相似文献   

8.
民营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双鸭山市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要把握好“十四五”发展优势,克服民营企业面临的市场体制机制不健全、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外贸主体实力不强等不利因素,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儒家一贯提倡"让",就原始儒家(孔孟荀)而论,儒家之提倡"让"并非一味地反对竞争,而是主张合理地竞争."礼"的本质在于"辞让",故以辞让保证竞争,实际上也就是通过个体的辞让以实现群体和谐.争而不失和谐,这是原始儒家的理想.但儒家之"让"在现代社会的适用不是无限度的,这要看它与现代的法律制度是否冲突,是否有利于维护现代社会的和谐秩序,那些与现代社会制度不吻合的所谓谦谦礼让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经济进入加速调整的"深度不确定"新常态。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挖掘内需潜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超越传统意义的"城乡统筹关系""城乡一体化",走向"城乡共同体融合"。城乡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推动城乡一体高质量发展,既是实现乡村振兴、完成脱贫攻坚、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路径。"新发展格局"开启了城乡共同体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新挑战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河南在后疫情时代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河南具有良好的基础和环境,但也存在不少制约和挑战.要顺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趋...  相似文献   

12.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逆全球化经济趋势明显,经济社会动荡局面下的重大战略部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想建立在改革开放经验基础上,是转向大国经济的发展契机也是承担大国责任的关键时刻。中国的制度基础、信任资本与消费潜力的三方面优势为新发展格局的推进奠定发展基础。为进一步实现双循环格局的发展,应注重供给端的产业结构创新升级,需求端的市场、消费、企业三方平台搭建,为最终实现国内国际循环畅通,加大对内开放程度,优化对外开放结构。  相似文献   

13.
强化中国自主可控的国内产业链循环体系是维护和提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中国需要利用 自身市场规模优势,全面突破制约中国产业链安全和发展、关键领域和"卡脖子"地方的各种机制体制束缚,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内产业链循环体系的构建以及未来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战略布局.当前,外资企业的全面进入、要素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不同群体收入不平等和城乡发展差距、既有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面临全面挑战等问题,都对中国国内产业链循环体系的构建和提升造成了难以忽略的负面效应.分析当前阻碍中国加快构建国内产业链循环体系的突出障碍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实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布局国内产业链循环体系的战略思路与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是顺利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面临着"难点""堵点""痛点",亟需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出发点、以优化产业结构与现代产业体系为立足点、以现代农业与新兴工业协调并举促进城乡良性互动为着力点、以强化制度协同改革和整合优势释放效能为关键点,多措并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5.
学习型组织理论来到中国之后,国内大中企业、团体组织都为创建学习型组织而努力.在理论研究和创建实践都出现了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神化","虚化","泛化","僵化"倾向.针对"四化",应该防止"神化",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历史地看待学习型组织理论;防止"虚化",坚持脚踏实地构建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防止"泛化",坚持科学规范的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防止"僵化",坚持创新思维联系实际创建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6.
郑保国 《外交评论》2007,81(5):80-86
"9·11时代"美国对外战略的危险"创新"是:以"布什主义"为基本原则;以建立"新帝国"为最高目标;为实施"新帝国"战略而严重夸大外部威胁;以对"流氓国家"的"预防性战争"、"政权更迭"和"民主化改造"作为"新帝国"扩张基本手段。这些"创新"相互影响,其危险是:践踏国家主权平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当代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加剧国际军备竞赛和"安全困境",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应对外部冲击而进行国内国际市场主体转换的权宜之计,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作出的推动实现中长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目标的主动战略选择。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是限于封闭的自我循环,而是走更高水平开放的发展之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对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的区分,需要我们将眼光从内需外需指标转移,聚焦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经济活动在本土市场和国外市场的空间配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并非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并行循环,两者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动力。由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本质上是一种开放发展模式,因此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具有"中国价值",而且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进理念、推动和引领构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等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决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同时需要政府完善软硬基础设施以降低交易成本。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内生于大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外部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内大循环目的在于实现国内良性循环,其内生于各地区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各地区应当发展具有差异化的产业。具体而言,东部地区应考虑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推动自主创新驱动发展,中部地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西部地区在为"大循环"提供资源能源支柱产业的同时,需要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而东北地区应该依托原有的重化工业基础和大规模现代农业优势来定位产业,最终形成"一个国家、四个产业模块"的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9.
营商环境是地方发展重要软实力,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江苏县域的政务、市场、法治和社会舆论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政商关系"清"而不"亲"、政府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欠佳、涉企中介服务存在"乱象"、融资难融资贵、政策"县级梗阻"等民营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建议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解放思想再出发,聚焦"堵点""痛点"、深度"问需于企",通过解放思想再出发、强化改革担当和出台务实举措,促进县域营商环境再优化、更完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擘画出宏伟的蓝图."新"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鲜明战略导向: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新发展理念是引领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挥棒、红绿灯;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新"是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一项根本要求,要以新的思想观念适应新发展,以新的精神状态引领新发展,以新的能力水平推进新发展,以新的强大合力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