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主"一词是西方人的发明,西方几千年来的政治发展也一直自称遵循和沿袭了民主政治的思想传统。然而纵观西方民主理论与现实政治的发展,西方世界对民主的理解似乎也并非尽善尽美,甚至还存在着十分重大的逻辑漏洞。然而一些西方政客和学者们似乎不仅不急于纠正这些错误的民主逻辑,反而还"弄假成真",利用手中的意识形态宣传机器将这些错误逻辑装扮成了"民主的真理"。这不仅掩盖了民主的本质,让人们无法洞见民主的真相,了解民主发展的历史,还对一些正在自主学习与发展未来民主政治的国家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因此,可借助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与西方民主理论中一些符合唯物辩证法要求的民主逻辑,正确地认识民主的本质,辩证地理解民主同其他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还"民主"的本真面目。  相似文献   

2.
探讨     
《政协天地》2011,(5):49
燕继荣民主在古希腊时期被理解为"人民统治",公民大会协商议事被看成是民主的重要标志。随着民族国家建立,人口、疆域的扩大,直接民主形式变得不再可行,于是代议制民主兴起,选举成了民主的基本标志。选举被看成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而投票表决被视为民主政治的主要形式。它关注的是谁适合当"统治者",而不是如何"统治";它侧重于民主的"准入"程序,而不是民主决策过程。协商民主的提出完善了对民主的理解,被认为是破解选举(票决)民主困境、弥补选举(票决)民主缺陷的民主形式,是"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自由主义民主的批判是非常激烈的,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马克思是绝对排斥自由主义民主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马克思的批判是对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不民主的现实的批判;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民主;马克思并没有否定自由主义民主,也没有拒斥一般意义的民主,相反地,马克思认为民主主义是一种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批判分析 ,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具体内容包括对资产阶级民主历史进步性的充分肯定 ,对资产阶级民主实质、内在矛盾及其历史局限性的揭露 ,对无产阶级政党在反对资产阶级民主斗争中的策略原则的阐述。这些理论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现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 ,批判汲取其按程序运作过程中反映人类政治文明中某些共同的东西 ,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大师及精英民主理论和多元民主理论家们通过对古典民主理论的反思认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理论只解决了由"谁"行使权力而没有解决行使权力的制约问题,民主要有效运行必须内在包含着权力制约的理论,而对权力的制约不仅仅是以权力制约权力,更重要的是对权力资源转化为法律层面的各种权利规定,以划定民主政府权力运行的边界,以权利制约权力.通过法律授权给各种社团组织,使其成为社会制衡力量,以社会制约权力,否则,民主要么是有名无实,要么就蜕变为自己的对立面——专制,这些观点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其理论渊源来自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借鉴了政治学对西方传统"民主"的反思与批判,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民本等思想。中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本质上有着各自的特点,比较研究其二者之间的异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和上层建筑,总是受该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反映各自的社会价值取向和政治发展道路,表现出不同的实现形式。西方国家普遍采取选举民主的形式,体现在总统选举、议会选举和表决等社会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8.
佟德志 《思想战线》2008,34(2):66-69
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存在着一条贯穿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的批判民主的政治思想主线,强调从事实与价值两个方面入手,突出对雅典民主制度下的公民品格、领袖选举、利益分配以及平等、自由等多个方面的批判,从而展示了西方民主文化传统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9.
<正>与世界上一些国家的"自由民主"或"选举民主"作一个横向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人民民主和协商民主相较于西方以私有财产为核心、个人权利凌驾于集体价值之上的"选举民主",更强调对"集体之善"的追求,更倾向于保障"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平等权和社会公平,有助于形成治理国家的强大合力,切实防止出现相互掣肘、群龙无首、一盘散沙、内耗严重等现象。特别是中国的"两会"制度,巧妙地平  相似文献   

10.
于峰  卢瑾 《前沿》2011,(22):33-36
20世纪中后期,参与式民主理念作为对西方代议制民主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民主模式的批判和修补,丰富了民主政治的合理内核,代表着现代民主的发展方向而备受重视并逐步兴起。在民主化日益成为当代主流话语的背景下,系统梳理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发展逻辑,分析研究其价值与局限,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间接民主指的是公民通过由自己的同意所选举出来的代表来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所以,间接民主常常又被称为代议(制)民主,即人民通过其代表来进行统治,而不是直接进行统治。在间接民主下,主人与主事是分离的,用英国自由主义哲学家穆勒的话说,人民应该是主人,但他们必须聘用比他们更能干的仆人。由于人民并不亲自主事,所以间接民主要求有一整套的监督机构来对人民的代表及由此产生的政府进行监督和防范,以免仆人滥用权力变成主人。间接选举并不等同于间接民主,因为间接选  相似文献   

12.
为了应对多元文化主义,解决选举民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协商民主理论在西方应运而生。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使得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协商民主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内涵。与西方协商民主相比,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民主政治制度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二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层次多、范围广的特点。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无论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还是基本政治制度,都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协商民主。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选举民主,进而实现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相结合,共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乔贵平 《理论月刊》2012,(8):119-123
在全面评价一个社会的民主时,民主的范围有多大是一个有效的标准,范围愈广民主的实现就愈充分。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关于民主统治的适当范围问题存在严重的分歧。自由主义意义上的民主强调的是在国家的领域范围内实行政治民主,严格限制民主的范围。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把民主扩展到经济与社会领域,提出经济民主与社会民主等思想,对民主的范围作出了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及其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自由主义是最近二十余年来西方政坛的主流政治思潮。这一新自由主义 ,既不是指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 ,也不是指三十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以强调国家干预为特征的新自由主义 ,而是特指以“撒切尔主义”、“里根经济学”为代表的一整套新自由主义思想和政策。英美右翼政府在七十年代末上台以后 ,以哈耶克、弗里德曼的学说取代了凯恩斯主义 ,从而引发西方世界二十年不衰的新自由主义浪潮。本文试对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自由主义的当代霸权地位、新自由主义与全球化和“第三条道路”的关系、以及西方左翼对当代新自由主义的批判进…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时,强调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继承与创造性发展,道出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我们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既要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也要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防止出现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大众社会"理论虽然被各种"后"社会理论所取代,但其在现代性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深刻洞见,对于认识现代性的危机和困境依然有着独特的价值.在西方现代性批判谱系中,"大众社会"理论曾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却被中国学界在研究"他者"话语的现代性问题时所忽略.  相似文献   

17.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被认为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政治权利,是一个国家民主的重要表现。本文主要从不同阶层、种族的选举和被选举情况来说明美国民主的特征,让人们真正认识到美国“普选”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确认"协商民主"概念,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重要论断,进而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规划和部署,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民主制度选择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尽管协商民主的理论产生于西方,协商民主在国家政治层面上进行实践却存在于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有了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五四是民主、科学与爱国精神的交汇“朕即国家”,这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是农夫百姓尽人皆知的信条。它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而人民根本没有过问国事的权力。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是国家政权落入封建军阀之手。当时选举总统,任用官员,决定内政外交等等,一切都涂着神秘的色彩,民众则被蒙蔽和欺骗。自19世纪后半叶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给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吹进了新鲜空气,中国人在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下开始觉醒。民主与科学,便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从中国与西方思想文化的比较中,找到的拯救中国的法宝和武器。这在当时无疑是难能可贵的。因为中国的传统和现实通行的都是专制,所以宣传民主也就显得更  相似文献   

20.
从自由主义民主立场出发,伯恩施坦认为民主意味着不存在统治阶级,否定了马克思的阶级民主概念;主张民主包含了法制、有限多数和妥协原则,否定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自由主义为中介,伯恩施坦指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主张通过完善自由主义民主制度使资本主义和平长成社会主义,要求放弃无产阶级革命,改变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性质。我们需要批判地分析伯恩施坦的民主观,以澄清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