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韩洪洪 《党的文献》2005,2(4):97-101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基于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判断,党中央决定进行大规模的三线建设.邓小平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参与了三线建设的决策.在三线建设实施过程中,他多次到西南、西北三线工程较多的地区,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许多重大项目的决策都与他有关,许多困难是在他直接过问下解决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三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邓小平和党中央作出了"调整改造,发挥作用"的战略决策,使三线军工企业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三线建设孕育形成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三线精神是三线建设的直接产物,首先来源于三线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强力塑造、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精神对民族性的深度浸染,构成了三线精神形成的底层逻辑。特殊历史时期"保家卫国"的家国动员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强烈的时代感召,共同催生了三线精神。三线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正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应对备战的需要,党中央决定在包括贵州在内的西南、西北内陆省份开展经济建设,拉开了三线建设的序幕。在十余年的国防、工业等大规模建设过程中,三线建设者们披肝沥胆、战天斗地,铸就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艰苦创业是"三线精神"的基础。三线地区条件艰苦,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三线建设者们完全靠着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贵州作为三线建设的重要省份之一,在三线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形成了国防工业体系,极大促进了贵州工业化发展。"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历久弥新,成为贵州人民一直以来艰苦奋斗、奋力攀高、赶超跨越的真实写照。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对下一阶段的总目标,贵州正把"三线精神"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以具体实践不断丰富充实"三线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5.
正我是1987年7月份接手上海皖南小三线交接工作的,当时任省经委副主任兼军工局局长。上海的皖南小三线调整时省里成立了调整接收领导小组,龙念同志任组长,他任副省长后,就把这个组长之职交给我了。我接手的时候,皖南小三线整体交接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主要任务是搞改造利用。了解三线的调整工作,首先要了解三线建设的时代背景。20世纪60年代,毛主席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要准备打仗,而且毛主席说仗打起来不要指望  相似文献   

6.
正"三线精神"提供丰富素材"我是有三线建设经历和三线情怀的。我是‘老铁’——铁道兵出身,参加过三线建设。如今攀枝花的巨大变化真让我意想不到。"12月15日上午,以"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地"为主题的弘扬"三线精神"座谈会暨大型工业史诗电视剧《大三线》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座谈中,该剧编剧、曾获"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编剧奖的革非的发言引发阵阵掌声。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第二届三线建设学术研讨会上,70多位专家、学者和三线建设亲历者展开热切讨论。与会学者从毛泽东三线建设思想的核心、三线人群的身份认同、三线企业的发展等角度丰富和扩展了三线建设研究,并以上海和江西小三线建设、东至小三线建设等案例入手,着重探讨了上海小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指出三线建设对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对上海和安徽两地的经济交往、对中国电子工业的调整等均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惠舰 《前线》2014,(2):125-126
在新中国历史上,曾经进行过为人熟知、规模空前的重大经济建设--三线建设,但首都北京开展的小三线建设却鲜为人知。所谓“三线”,是按照中国地理区域的特征,从战备角度划分的。一线是沿海地区,二线是中部地区,三线是后方地区。三线又有大小之分,西南、西北地区为大三线,全国一二线地区的腹地为小三线。北京小三线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是快速建设阶段;60年代末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属于稳步推进和局部调整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80年代中期是全面调整和结束阶段。  相似文献   

9.
三线建设是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为了巩固国防、建设国家,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展的以备战为中心的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在三线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为内涵的三线精神。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宣传和三线精神的传承发扬,对于今天的国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建设史上的创举──三线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建设史上的创举三线建设○马英民从1964年到1980年,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作出的战略决策,我国在西南、西北内陆地区进行了规模宏大的备战性质的经济建设,史称“三线①建设”。尽管当时中央对形势估计比较严重,这对决策的酝酿和提出难免构成一定影响;在...  相似文献   

11.
三线建设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论述了四川的特殊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成为党中央考虑经济战略纵深配置的首选省,强调了第一代领导人决策三线既有备战的因素,也有改变中国西部地区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文章阐述了以三线建设为契机,四川的现代化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以及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对三线企业的挑战和给三线企业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正"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60年代"三线人"吹响的三线建设号角,这是"三线人"建设贵州的铁血誓言。自此,一场持续了15年时间、涵盖13个省区、投入2000多亿元及千万人力的建设拉开了序幕。1964年7月,中共中央西南局和国家计委在四川西昌召开会议,贵州和四川被确定为西南三线建设的重点。交通闭塞、工业落后、经济贫困的贵州,进  相似文献   

13.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充分展示传承以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和国缔造者为捍卫国家安全而进行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备战决心与大无畏斗争精神,展示反映三线建设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开展科技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勇于创新精神,展示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成为全国三线建设主题博物馆的优秀典范。  相似文献   

14.
正贵飞山鹰外贸机翱翔蓝天,飞出国门;风雷公司生产的氧舱系列产品抢占全国市场,独领风骚;黎阳国际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远销欧美,深受欢迎……在安顺,一个个三线建设时期成长起来的企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无限活力,以"三线精神"再创新辉煌,构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牢固基石。三线建设,这是一段燃情的岁月。1964年,三线建设拉开序幕,将研制、生产航空武器装备的011基地管理机关及其下属主体工厂布局在安顺,涵盖飞机和发动机主机研制生产企业及其零部件配套和专业化企业在这里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5.
三线精神是在三线建设的伟大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奋斗精神,它产生于三线建设者的奋斗历程,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历史意蕴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深入研究和阐释三线精神的历史意蕴及当代价值,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为民的力量、奋斗的力量,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20,(1)
正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声势浩大的三线建设在中西部展开。成千上万的建设者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号召,奔赴三线艰苦创业,为建立当代中国的核工业、电子工业、航空工业、能源工业、机械工业、钢铁工业等的战略大后方做出  相似文献   

17.
<正>三线建设是党中央在国际局势动荡情况下,以国防建设为目标,吸取抗美援朝经验和苏联卫国战争仓促西退教训,抢先将生产力布局在后方进行的大调整工作,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就处于西南地区的重庆而言,优越的基础条件、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的组织保障措施成为其三线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依靠。三线建设在重庆的投入,巩固了重庆西南经济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从1964年到1980年,我国在内地的十几个省、自治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以工业交通、国防科技工业为基础的大规模基本建设,称为三线建设。所谓三线,是由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划分为三条线:一线指沿海和边疆地区;三线指四川、贵州、陕西、甘肃、湖南、湖北等内地地区,其中西南、西北地区(川、贵、陕、甘)俗称为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的腹地俗称小三线;二线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部地区。三线建设主要是指三线和二线地区的建设,也包括一线的迁移。它历经三个五年计划,共投入2050余亿元资金和几百万人力,安排了几千个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9.
<正>当代贵州:近期上映的《闯入者》依然选择了"大三线"命题,这是你第三部关于三线建设的作品,为什么如此执着?王小帅:创作离不开创作人的经历,以及他自身的成长背景和环境。我因为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贵州的三线地区生活,对三线建设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在我做的十来个片子里,其中有三部是三线的题材。当代贵州:你觉得三线建设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王小帅:一部电影不能从评价整个三线建设的角度去做,我的视角是其中的人物与情感。在那个时期,国家  相似文献   

20.
1964年毛主席和党中央下决心搞三线建设的时候,我在上海,担任华东局经委副主任兼国防工办副主任。后来怎么会到西南三线去的呢? 大约是1965年的3月,朱德、董必武、聂荣臻、贺龙、柯庆施到成都,李井泉陪他们观看青羊宫花会。这个花会,不单展览花卉,还展览四川的工业产品。来的这几位都是政治局委员。看了以后,对李井泉说:你们四川太落后了。又对柯庆施说:你们上海工业那么多,搬一点来帮帮他们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