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代民主背景和宪政框架下,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受众之间就政策目标和政策执行手段做出的信息互动和相互调适。在此过程中,层次有别、归属有别、利益有别的政策受众借助两类博弈和两大路径行使自身民主权利,争取并维护自身的利益。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为指导,尊重政策受众的主体性,利用主体性和引导主体性,是推动公共政策执行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中国和澳大利亚在海洋环境陆源污染政策执行的主体、手段、监督三个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澳大利亚多元的政策执行主体、综合的执行手段、高效的执行监督为卓有成效的陆源污染治理奠定了基础.同时,反思中国陆源污染治理政策执行的现状及不足,并从澳大利亚陆源污染治理政策执行主体的广泛性、执行手段的多样性、执行监督的有效性等方面吸取有益的经验及启示.  相似文献   

3.
教育政策主体由决策主体、辅助决策主体、执行主体和对象主体构成。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引发了主体间的矛盾与冲突,并导致政策效能降低。要最大限度实现政策目标,就必须寻求主体间利益契合点,提高主体素质和政策认同感,完善决策机制和监督制度,强化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4.
面对刑事案件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要确保各项犯罪预防政策在适用上的均衡和统一,不能过分强调某个方面而淡化甚至无视某个方面的作用.虽然"严打"是我国刑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惟一的.严厉打击应与教育改造并举,充分发挥刑罚功效.因此,在突出打击力度以外,应该从源头做起,做到防微杜渐,以良好社会政策的实施铲除犯罪产生的根源;重视刑罚执行阶段刑事政策的贯彻执行.另外还应该严格行政执法,以严谨的行政管理和处罚措施将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也是犯罪预防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用社会、行政和刑罚等手段构筑起犯罪预防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统一战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政策需求,首先要了解统一战线的政策构成四要素:一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主体;二是政策的调节对象或社会关系;三是政策本身的价值目标;四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方法、载体和手段.统战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应有5个方面的政策需求:一是政策定位;二是政策调适;三是政策升级;四是政策创新;五是政策载体。  相似文献   

6.
政策执行中的目标置换行为及其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策执行是整个政策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它是将观念形态的政策目标转化为实际效果的一个动态过程。简言之 ,政策执行即采取措施以达成政策目标。在实际政策执行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 ,常常会出现执行行动偏离政策目标的现象 ,因此必须将这种现象界定为政策执行中的目标置换行为 ,然后对其结果表现形式、成因加以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政策执行是政策循环中的关键阶段,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而政策执行的核心就在于如何选择和设计有效的政策工具。作为政府政策工具和政策执行环节的政策宣传,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关系到公共政策能否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效果。政策宣传不仅是一种信息工具。而且也是一种引导性工具和劝诫性政策工具,是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工具、手段和方法,具有政策信息传播功能、政策行动引导功能和政策行为劝诫功能。同时,政策宣传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的政策工具,其对于目标群体的影响力又有着现实限度。因此,新时期我国的政策宣传应随着其政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包括:更新宣传理念、改进宣传方式、创新宣传体制、优化宣传环境以及提升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8.
"社会服务令"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社会服务令就是指地方法院以判决的方式,判处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为社会提供一定无偿劳动。社会服务令在法律上的定位有多种模式,既可以作为附加刑,也可以作为法定的非刑罚处置措施。恢复性正义的复归,社区保护理念的确立是社会服务令的基础,实施社会服务令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有效力的法律出台以前,不宜扩大社会服务令的适用对象,建议对未成年犯罪人员尝试适用社会服务令。  相似文献   

9.
政策执行的合法性与执行的有效性、规范性和正当性密切相关。而在中国,由于政策资源不足、效果不佳、行为不规范,执行过程已出现了合法性危机,它正不断地损害着公民对政府的认同和服从。因此,政治上的明确支持,执行机构的严格控制,以及扩大公民参与,是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重建其合法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家庭医生制度是一种逐步实现分级诊疗制度的的基础手段,但目前家庭医生政策的执行实际情况与预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政策方面存在制度不完善、执行机构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滞后、目标群体方面居民与医生之间信任感不足、政策环境方面国家关注与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而不约"的政策执行偏差现象较为突出。本文从政策执行的角度切入,在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的基础上,从政策本身、政策执行机构、政策目标群体、所处政策环境四方面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并讨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特定政策目标而在政策制定环节选择适宜的政策工具是实践者的常用手段,但政策工具是否一定能服务于政策目标呢?以省级主体功能区政策为分析对象,构建基于目标-工具的二维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3份省级主体功能区政策文本进行挖掘,研究发现主体功能区建设中使用的政策工具与目标呈现非对称性,不同主体功能区均以权威型政策工具为主导,财政型政策工具为辅,而信息型和组织型政策工具使用较少,无法充分体现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差异性。这可能源于政策选择中的工具阻力、政策制定者的观念阻力、政策分解中的操作阻力以及政策运行中的体制阻力。为使政策工具更加契合政策目标,应逐渐形成清晰化的工具使用谱系,不断加强政策制定主体对政策目标的认知深度;逐步完善政策目标分解技术,致力降低政策目标在层级分解过程中的偏离程度;充分考量政策环境因素,与组织体制、政策组合、行政资源等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12.
精准扶贫政策执行领域形式主义问题突出,制约政策执行成效。欲破除其形式主义,目标群体参与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理路径。目标群体参与可促使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从贫困村贫困户的客观实际出发,紧密联系贫困群众,克服政策执行中的“面子工程”现象,真正实现政策目标。目标群体在精准识别阶段整体参与水平偏低、精准帮扶阶段消极被动参与、贫困退出阶段参与功能弱化、脱贫考核阶段参与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引致在克服形式主义方面力有不逮。应在精准识别阶段提升目标群体整体参与水平,精准帮扶阶段提高参与主动性与能力,贫困退出阶段加强参与制度保障,脱贫考核阶段增强参与的有效性,以从根本上治理形式主义这一政策执行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3.
基层政府部门不时采取"搞变通"的行为来应付上级部门特别是中央政府的政策指令,最终导致实际政策执行效果偏离预期,造成恶劣后果。文章从政策执行的角度分析了这类问题难以根除的逻辑原因,认为政策执行的"资源稀缺性"假设和"经济人"假设是其行为逻辑原因,"统一性和灵活性""激励和目标替代"是其组织逻辑原因。  相似文献   

14.
山东冬季清洁取暖"煤改气"既是防治空气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环保工程,也是让民众安全、温暖、清洁过冬的民生工程。政策执行模式和效果决定政策目标能否有效实现,本文以"三圈理论"模型为分析框架,从价值、能力和支持三个维度对"煤改气"政策执行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发现,该政策总体达到预期目标,取得较为理想的政策效果,但存在资源能力匮乏、各方支持失衡等问题,致使政策"耐克区"范围偏小、阈值偏低。因此,需结合实际科学决策,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政策执行,进一步提升政策价值;多方协同配合,构建监管体系,提高政策执行能力;加强政府与公众的双向互动,最大限度地争取公众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相似文献   

15.
论法律适用中的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适用是一个通过对个性化案件的处理推动法律价值回归与价值关系建构的政策分析过程,社会有机体结构及其状态是政策分析的客观背景,不同主体间的利益诉求是政策分析的合理性区间,而运用运筹学方法,以"成本——效益"模式开拓、评价、选择、组合适用工具,是法律适用中政策分析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落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从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特别是政策执行来分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探索解决政策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政策有效性、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和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公共政策过程分析,必须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重新设计,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才能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政策执行何以陷入"困局"?本研究针对政策困境提出政策"困局"的概念,重点强调横向协调失败所造成的政策执行困境,并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进行解析。通过构建"行动者转译偏差"的分析框架,遵循"政策文本—行动者网络构建—行动者转译—政策结果"的思维模式,对政策"困局"的形成机制进行解析。研究发现,政策行动者根据政策文本的需要而进行行动者网络构建,并对政策相关内容进行转译。在理想化的转译中,网络中的行动者能够通过"强制通行点"达到政策实施的理想化目标,形成执行的理想化局面,导致理想化的政策结果。但由于现实中行动者内部的文本高压和目标替代、行动者外部的场域影响与认知偏差、行动者之间的利益博弈与讨价还价这些"阻碍机制"的影响,使得政策行动者无法达成理想化转译的"强制通行点"而走向离散的执行网络结构,从而最终陷于"转译偏差"的政策困局。本文运用田野观察以及实地访谈的方法,对S市"1+2"托育政策执行进行调研分析,进一步印证了上述行动者转译偏差的执行困局。  相似文献   

18.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政策执行首先是一种特定的信息传播活动.在当代民主背景和宪政框架下,它是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受众之间就政策目标和政策执行手段做出的信息互动和相互调适.在此过程中,层次有别、归属有别、利益有别的政策受众借助两类博弈和两大路径,行使自身的民主权利,争取并维护自身的利益.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为指导,尊重政策受众的主体性,并利用和引导主体性,是推动公共政策执行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增减挂钩为核心的撤村并居工作,是为遏制近年来城乡建设用地"双增加"的趋势,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而实施的一项土地整理政策试点工作。政策试点实施十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受到各方质疑。文章以山东、天津、河北等地撤村并居项目执行情况调研为基础,通过对政策执行中的正负效应及其发生原因分析,提出在以"压增量倒逼存量挖潜"的用地指导方针下,应通过完善项目退出机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通过新社区的建设提升项目吸引力,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和宅基地退出机制改革彻底解决宅基地高效利用问题,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与农民福祉增加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央部署打好蓝天保卫战的背景下,秸秆禁烧成为一项基层环境治理的典型活动。基层环境治理涉及诸多利益相关主体的协同过程,其中的利益博弈往往成为政策执行的关键内容,直接影响治理效果。厘清政策执行主体的互动逻辑有助于了解协同治理过程中政策执行的内在机理。在长期跟踪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秸秆禁烧政策执行中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主体间跨界别分工、协作、制衡的逻辑和特点。研究发现,在短期内来自上级的高压下,基层政府主体主导秸秆禁烧政策实施过程,但与其他参与主体间并未形成稳固的利益联盟。在多主体参与的政策执行过程中,受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社会关系影响,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组合形成一个基层治理中的政策执行互动逻辑。为实现政策目标及政策执行的可持续,政府需保障互动逻辑中能够产生初始治理目标之外的利益牵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