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改革的全面深化促使社会多元利益格局进一步动态发展,纷繁复杂的利益诉求要求政治体系具备高度的协调整合功能。参政党构成国家与社会、民众利益沟通、表达的双向传输路径,进行有序、制度化的诉求表达、利益整合。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参政党利益整合功能的优化提供了新的契机,应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中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进一步激发参政党主体能动性,强化参政党利益代表性,提升参政党决策参与能力,使新时代参政党建设迈向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并将其作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我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新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从分析公民参与的基本概念入手,以青岛市公民参与现状为研究对象。深入阐述了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概念和内含,全面介绍了青岛市公民参与的制度背景、时代背景和主要形式,详细地阐述了青岛市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具体形式和途径,客观地分析青岛市公民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改进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对策和建议,这必将为在全国范围内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民参与渠道、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公民参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范本,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政府在决策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民主的作用,另一方面民众对基层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政府决策趋于民主化和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成为推动当前基层民主发展的原动力。从基层民主中的政府决策和公民参与两者关系的角度来探究当前我国基层民主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脱困的方向,无疑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政府在决策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民主的作用,另一方面民众对基层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政府决策趋于民主化和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成为推动当前基层民主发展的原动力。从基层民主中的政府决策和公民参与两者关系的角度来探究当前我国基层民主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脱困的方向,无疑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公民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可持续发展的显著特征,是现代行政民主化的总体趋势。在现代民主政治进程中,公民的政治参与具有积极的效能:促进公共管理民主化、提升政府合法性、弥补政府的有限理性。但是,公民的政治参与仍然面临诸多限制性因素:公民的知识障碍与政治冷漠、行政人员的否定态度、公民参与的制度障碍等。因此,必须合理界定民主政治进程中公民参与的限度、加强公民参与教育、重新培训行政人员、不断完善公民参与机制,从而提高公民参与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基层民主协商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最广泛的生动实践。当前,基层民主协商面临着协商主体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亟待提升、协商议题公开征集与科学商定尚需改进、协商过程互动交流与双向监督体系缺失、协商成果落实与办理反馈时效存在不足、协商制度规范与常态化机制的双重缺位等现实问题。破解基层民主协商现实问题理应遵循协商主体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齐抓、协商议题公开征集与科学商定结合、协商过程互动交流与双向监督共重、协商成果落实与动态反馈有效衔接、协商制度规范与常态机制双重规制原则。在此基础上,要通过健全基层民主协商主体能力多重涵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协商议题公开征集商定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协商过程互动监督畅通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协商成果转化落实衔接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协商制度保障常态运行机制对基层民主协商现实困境进行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民主政治中的公民参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政治已经成为现今全球治理中不可逆转的趋势之一,民主政治的实现需要公民积极主动的政治参与。公民参与不仅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且是现代民主政治下公民所具有的一种普遍性行为。在民主政治情境下审视我国的公民参与现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改进,我们应该通过多重途径改善我国公民参与现状,使其成为推动民主政治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整个社会日益呈现出开放、宽松、活跃的氛围,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日益涌现,以个人权利为基础,以民间组织为主要特征的公民社会逐渐兴起。公民社会的本质就是民主社会,它尊重公民资格,保障公民权利,认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是公民社会的最重要的政治内涵。这就意味着政府必须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的形式来保证公共权力在全体公民的同意、监督和制约下规范地运行,并最终来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主题,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现代治理的特征之一是多方参与,协商共治。我国协商民主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重要平台,在地方社会治理中,协商民主的运用对于引导公民有序参与、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作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民主、科学是公共决策的生命线。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公民共同体意识,维护公共政策合法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在实际工作中,公共决策权过于集中党委一把手,制度化缺失,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程度有限,缺乏普遍性,因此需要健全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时积极促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提高公共政策决策水平,形成党内民主、科学决策与公民参与的良性互动,进而优化我国公共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1.
12.
实现公民参与的有序性是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目标与难点。如何建构公共危机治理中公民参与机制是理论和实践中必须回答的问题。基于治理理论视野,提出建构公共危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五大机制:推行公共危机治理公民参与的责任机制;建构公共危机治理的公民教育机制;优化重大灾害性公共危机动员机制;建建重大灾害性公共危机沟通机制;建建志愿者及其公民组织制度化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面向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因应人口和资源快速积聚到城市的发展格局与趋势所带来的治理风险与考验,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坚持基层党建引领民主决策、执行、监督等来达致结果的民主,追求富有草根性、实践性与真实性的闭环式民主实践形态,促进基层治理主体意涵转变、权力运行方式优化与治理模式创新。面向治理现代化、精细化、数字化的发展需求,必须以基层治理主体有效在场凝聚全民化共识、以民主决策制度化实现全链条治理、以治理资源长效供给促进全过程参与,并通过民主问责与绩效评估机制达到全流程响应,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新动能。  相似文献   

14.
参与民主理论和实践强调加强民主政治的人民性与参与性。在我国,公民参与地方人大立法还有着深厚的政治学与法学理论基础。作为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民主实现形式,公民参与立法是参与民主的内在要求,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在我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公民参与的途径和范围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扩展,但在环境、公民自身、参与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因此,必须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公民参与的路径。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以实现对国家的善治。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历史、现实和价值四个维度解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建构过程,发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的民主政治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协商民主思想为理论之源、以对当今国际国内局势深刻变化调整的科学考量为现实之基、以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民主百年探索历程的薪火传承为历史之维、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引领为价值之维。系统梳理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成逻辑,对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征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主议事是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完善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拓宽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平台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县乡基层政权组织对以民主议事等为载体的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平台的需要,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8.
公民参与是否必定能够实现实质的民主?传统封闭的行政系统掌握着“话语”的垄断权,即使公民参与,也至多是一种“伪民主”。“话语理论”,特别是后现代“行政话语理论”,对于构建一种实质的民主,促进公共行政民主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9.
公民参与作为民主政治的核心主题,在国家民主发展历程上占有重要位置。公民参与和我国的缋效评估制度的结合,对于加强我国政府执政能力,提高公共部门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制度仍存在一定缺陷,文章根据我国国情以及公民参与评估中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关对策,为完善我国公民参与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政府决策的公民参与机制的新特点和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程度也逐步深入,公民参政热情不断高涨,形成了参政的程序和制度,呈现了新的特点,同时,各项制度在建立和改进过程中,仍然暴露出很多问题,成为制约政府决策的公民参与机制不完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